文档详情

2022年人民内部矛盾简析新编

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0KB
约4页
文档ID:241444158
2022年人民内部矛盾简析新编_第1页
1/4

人民内部矛盾简析摘 要 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心理冲突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表现在经济利益矛盾突出、成因复杂、主体多元、群体性特征明显、对抗性增强、开展型矛盾突出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简析1. 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改革开展的关键时期继续面临着“五化〞的形势,即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五化〞的过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此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人民内部矛盾1.1经济原因分配差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展和各种经营形式在市场中自由竞争,打破了“一大二公〞体制下的平均分配,一局部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显现国企职工的收入相对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企业、私营企业中的局部人和群体的收入来说,存在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的合法致富与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之间的矛盾、行业之间的利益差异、具有公权力背景以及在特殊的资源领域具有垄断因素的特殊利益集团牟取暴利,是当前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分配制度。

工薪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工资,劳动力要素的市场价值相对于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是偏低的,在分配中自然处于弱势和不利的地位在再分配领域,一是再分配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贫困的农民,他们承受着看病难、看病贵;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造成他们向上层社会流动难,对社会保障有着强烈的期盼城乡、区域开展不平衡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先投放到城市,城市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市民与农民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差异都很大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群落不断涌现的过程中,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底资源,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关数据显示,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2.47:1,2022年是3.22:1,2022年是3.33:1,2022年到达3.55:1如果再加上享受根本公共效劳方面的体制性的差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会更大我国是一个大国,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区位的优劣、有差异的政策等原因,东部、中部、西部开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开展起步早,开展快,经济比拟繁荣中、西部地区起步晚,虽然在西部大开发、中原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扶持下也获得了较快的开展,但是,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差距还很大,而且近年来,东西部的差距势头不仅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拉大。

地区之间的差距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摩擦1.2政治原因官僚主义是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有的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谋财升官之道,大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对上巴结讨好,对下横眉冷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拖拉、敷衍塞责,漠视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在一些公权力单位和部门办事,群众总结有“三难两办〞,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些不良行为和作风,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愤慨群众对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是干群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行贿受贿、挥霍浪费,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这些腐败现象有损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恶化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自我走向消灭的危险因此,加强廉政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克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1.3思想文化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又进一步得到稳固和加强,变成了绝对平均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多劳多得观念不可防止地存在冲突改革开放,国门洞开,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中的民主、自由、法治观念受到一些人的热捧,虽然我们主张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但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格格不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矛盾在人民内部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的思想根源这些矛盾是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只能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解决1.4心理原因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心理根源说到底是局部领域有失公平正义从“拼爹时代〞、“官二代〞、“萝卜招聘〞等这些新的词语的出现,可以看出人们对就业时的潜规那么的不满和嘲讽而又无可奈何由于人们对产要素占有上的差异,有的人整天悠闲享乐,却衣食无忧;有的人整天劳碌不止,疲于奔命,却居无定所人们从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收入差距巨大局部为官者的灰色收入和腐败行为的大肆敛财是对“老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微薄收入的公然挑战暴富者的炫富引起贫困者的恨贫和心理失衡还有强制征地,野蛮拆迁等不法行为不能得到依法惩办和有效遏制这些现象必然引起遵法守法公民的心中不满,产生被剥夺感、失落感和挫折感,进而对社会不满2. 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2.1多是经济利益冲突利益诉求是人民的最根本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就是对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心理感受的变化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内部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依然是物质利益矛盾。

特别是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需要大不相同并且,随着改革观念的深入人心,在人们“觉醒〞了的利益观念和变化着的价值观念的推动下,利益摩擦和冲突不可防止2.2成因复杂马克思在认为矛盾无处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领域都有矛盾是客观事实这些矛盾内容复杂多样,矛盾的形成因素很多,矛盾纠纷涉及许多当事人的不同利益,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不再单一、简单,解决矛盾的难度增加一方面,很多问题表现为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往往参与者的合法要求与不合法的表达手段交织在一起;一局部人的合理诉求与另一局部人的无原那么要求、无理要求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形成矛盾的原因既有一因多果也有多因一果,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其中既有政府部门决策失当不够科学的原因,也有下级部门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失真走样因素;既有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少数群众对政策的了解不够的原因,也有局部干部官僚主义作风的原因;既有跨部门、跨地区的问题,也有历史遗留问题,还有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缺乏政策、法律依据。

这些矛盾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网络2.3主体多元首先,阶层特征明显,表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既有农民与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矛盾,也有企业的普通工人同企业的管理层的矛盾;既有市民同进城务工者之间的矛盾,也有城市流动性经营者同城管之间的矛盾其次,人数特征由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趋向于群体间的矛盾政府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呈现增加的趋势第三,无直接利益者相关者大量参与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大量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是社会公众借助突发事件的时机,在匿名效应的掩护和法不责众的心理暗示下,围观、挑衅,甚至参与打、砸、烧、抢,宣泄对社会的不满2.4群体性特征明显胡锦涛强调:一段时间以来,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人民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据2022年社会蓝皮书?和?瞭望?周刊等报道,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从1993年的1万起增加到2022年的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307万2022年那么上升至7.4万起,2022年为8.7万起,2022年超过9万起,一直保持上升势头。

2.5对抗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在根本利益一致上的矛盾,具有非对抗性但是在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情况下,会导致矛盾主体的心理失衡,在主观上提供了矛盾对抗程度增强的条件客观上由于农村征地、移民安置补偿、企业改制重组、劳资关系、城市改建、扩建拆迁等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局部群众以自焚、自残、自杀等方式相威胁,使矛盾的对抗性升级2.6“开展型〞矛盾突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进入到新的开展阶段,人民“生存型〞压力明显减轻,“开展型〞压力全面凸显集中表现为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的需求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矛盾;经济的快速开展与社会开展滞后的矛盾;经济的快速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作者简介:陈涛〔1974-〕,男,新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