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遇见时间-《诗经》中时间的浅谈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0.85KB
约6页
文档ID:240961955
遇见时间-《诗经》中时间的浅谈_第1页
1/6

          遇见时间——《诗经》中时间的浅谈                    张旭 1999年,女,辽宁省丹东市 汉族 辽宁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的就是时间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作家都在探讨时间的内涵,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时间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祖们也意识到了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在他们口耳相传的诗篇中也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今天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诗经》中的那些“时间”一、梅子掉落《摽有梅》是《诗经·召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这是一位描写待嫁女子的诗诗分三章,每章一层紧逼一层,同时采用梅子这一意象的不同状态与诗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第一章写到“摽有梅,其实七兮!”意思为梅子纷纷落地,树上还有七成说明此时时间尚早,待嫁的女子青春尚在,于是说道“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对于想要求娶的自己的小伙子,她只是希望不要耽误良辰第二章首句写到“摽有梅,其实三兮!”此时树上的梅子已经掉落了很多,仅剩下三成,女子此时有些着急,为什么“庶士”还没来求娶自己?于是说道:“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已经到今天了,千万不要再犹豫等待第三章:“摽有梅,顷筐塈之!”此时树上的梅子已经全部落地了,女子已经用簸箕开始收拾了。

可是这个时候小伙子还是没有来,于是女子急不可耐,说道:“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有心要娶我的小伙子不要再迟疑了,赶快开口吧首章尚有从容相待之意,第二章已见焦急之情,至最后一章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巧妙地借用了梅子掉落这一动态的过程,梅子存留数量与女子的青春年华是一致的;现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梅子掉落的动态过程与青春流逝的过程相联系,使时光变迁变得有迹可循,具有形象性梅子在之后的诗歌创作中也成为时光流逝的象征主要是青梅)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雨水》:“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梅子在三月是挂满树梢,在五月时掉落殆尽;童谣还有张震的《蓦山溪春半》:“青梅如豆,断送春归去 古人多有惜春悲秋的情感,青梅是春天的意象,青梅掉落寓意着春天即将过去,成为诗人宣泄情感的工具。

二、蟋蟀在堂《蟋蟀》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是诗人感时之作诗人因到了岁暮感到时光易逝,又由时光易逝产生出要及时行乐的想法,或是劝勉自己与别人要勤勉那么诗人是如何感受到岁暮的呢?天气寒冷,蟋蟀会从室外进入屋内,而天气寒冷正是到了一年的年末,“岁聿其莫”、“岁聿其逝”,诗人回首一年发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之后写出时间稍纵即逝就要要及时行乐,似有些消极之意,但是后几句则为作者实际想法要劝诫自己和他人要勤勉,不能荒废时间诗人的感觉是灵敏的,他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蟋蟀入堂这件小事就延伸出时光易逝、勤勉向上的感悟蟋蟀作为时间的痕迹尤其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中的第十四首:“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同样也是写蟋蟀在堂,与《蟋蟀》的写法一脉相承,都是运用蟋蟀这一意象来反映时间的变迁三、桑之未落、落矣《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叙述了她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她的悔、恨和决然离去诗中女子的婚姻境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她的青春不在,容貌已衰。

用来表现她容貌不似年轻那般姣好,或者说是她用来劝诫后代女子不要沉迷爱情所采用的方式就是用桑叶的繁与衰来做比喻,即《诗经》之“兴”第三章写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此时的桑叶尚未落下,润泽有光,比喻着女子的青春年华与容貌亮丽,此时女子的婚姻生活应当是幸福的,与氓相依相随,但是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她却提示后来的女子,不要像鸠一样沉醉于美味的桑叶;第四章写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时桑叶已经落下,不再用之前的光泽,同样此时的女子青春也已经逝去,容貌也已经不在,之前恩爱的氓露出他的本性,对女子手脚相加通过这两章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将自己的青春用桑叶来比喻,桑叶经历四季变化,青春也会一去不复返,自己变得年老色衰桑叶是作者留下的时间的痕迹四、采薇《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三句话是前三章的起句,每句话更改一个字,采薇作为一种植物由作(长出新芽)到柔(柔嫩初发芽),最后变为刚(已老发杈芽),暗示着时间向前流动,表现出征人在外征战的时间之长,每天计算着返家的日期从春到秋,采薇由刚发芽变为老,时光就是这样流逝了。

一年一年,采薇由兴至衰,将士也在外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采薇成为将士生活中时间走过的痕迹五、蒹葭露水《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写作者站在水的这边怀念水那边的那位女子全诗三章,重章叠句,后面两章是对第一章的文字稍加改动形成但是就是这稍加改动,显现出作者的创造功力首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为河边芦苇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第二章“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意为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第三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意为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首先是芦苇的状态,由稀少逐渐变为繁茂,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其次是露水的状态,较早的时候还是霜,之后就开始变干,表现出一天中时间的变化短短三章作者采用不同的意象,表现出时间在季节和一天中的变化蒹葭和露水成为时间走过留下的印记六、最全面的描写《七月》是《诗经》中一首反映早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的诗篇,全诗叙述了农人全年的劳动在历史方面,认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文学方面,认为它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我认为这首诗在表现时间流逝上也有着代表意义最显著的是“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段描写,分别介绍不同季节的代表性动物,使读者在这些不同动物的描写下感受到一年时光的流逝,表现时间长河平缓匀速的流淌。

时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我们的祖先从生产劳动、恋爱婚姻等方面感受到时间的变迁,并通过语言借用意象自然地展现出来,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关于时间哲学的大门《诗经》中对于时间流逝变迁的描写也影响了后代诗人作家对时间意象的创造,无论哪种创作方法都在我们民族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时间的痕迹遇见《诗经》,遇见时间,遇见世事转变的规律3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