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40632787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 【摘要】 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着一定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强化全民素养的关键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开始得到大力普及和应用,给群众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推动群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大限度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将立足于相关实际状况,对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关键词】 网络环境;

2、群众文化;发展;创新;分析;研究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作为活动主体,而后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基本内容,以满足民众精神生活需求、知识需求为终极目标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在新农村建设和提升群众文化修养、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等层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在互联网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务必要实现与时俱进,但同时互联网也给群众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之面临着诸多新局势和新问题,所以急需制定出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方案,如此才能不断提升群文工作成效,并且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一、网络快速发展给群众文化带来的机遇分析(一)群众文化需求日渐多元改

3、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发展水平连年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慢慢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和文化愉悦,尤其是处在网络环境下,民众文化诉求表现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定制化等特点。网络环境开放化,民众文化诉求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也给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要针对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的受众提供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从而更好更优的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很多城乡社区中,老年人普遍喜欢戏曲艺术,而年轻人大都青睐于街舞和流行歌曲,妇女则喜欢减肥健身,年青一代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的恋爱方式趋于网络化,通过微信、微博和QQ等方式进行线上交流。基于上述所

4、言,作为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主动融入网络时代发展大潮,基于民众文化消费诉求,注重文化产品创新和文化服务创新,如此方可促进国内群众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二)新媒体带动群众文化发展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开放、高效的沟通时代,这对于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和过去相比,网络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不同地区的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传递,相互借鉴和交流文化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从某种意义角度来说,群众文化在我党文化事业发展理念和方针政策的带动下,在活动组

5、织和开展中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以及宗教文化等元素,从而爆发出了强大的文化创新潜力,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并且促进了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融合。处在新媒体时代,国内群众文化切忌自娱自乐,要抱有开放的心态,秉承着对传统文化去糟取精、开拓创新的原则,推动基层文化产业大发展,继而打造出良好的文化品牌,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旨在响应国家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政策号召,国内很多基层地区都设立了书屋,由此去方便大众借阅学习,但在书籍设置上却留有很多弊病,书屋中的书籍尽管有很多种,但真

6、正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书刊却少之又少。这些书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相关部门统一布设,但却没有考虑到地区民众的实际阅读需求,这就让农家书屋变成了一种文化摆设,借阅量更是屡创新低,导致群众文化建设不见成效。还有就是电子产品过度泛滥,导致人们阅读的积极性显著降低,信息获取路径不再单一局限在纸质书籍上,很多时候大家可以手机阅读,自然不愿再光临书屋。(二)网络服务能力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發展,使得文化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只有全面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和服务质量,扩大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通过网络对外传播,如此才能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但是因为各

7、类因素的交织影响,国内网络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始终上不去,这便难以满足民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三)网络文化信息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但要注意的是,网络信息好坏掺杂、良莠不齐,信息真假一时间难以分辨,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对网络中的一些文化信息视为真理信条,始终坚信不疑。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关注度不够,很容易造成他们在网络中上当受骗。特别是一些健康知识,很多老年人坚信网络上所说的土方子可以治病,如此就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有的人错服土方子,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虚假信息泛滥成

8、灾,网络监管不力,使很多群众蒙受重大损失。三、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方案分析(一)发挥网络信息传递作用,助力群众文化活动筹划处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开展有其独特个性和特点,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应用互联网传统功能,更好地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不断收集各方建议和看法,由此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进程。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组织和开展群文活动过程中,和以往相比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因为传统媒体时代的群文工作者,总是要在活动主题和活动实践以及活动内容、方式等确定上花费不少工夫,同时还要兼顾意见收集。网络时代则大不同,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要学会灵活使用新媒体资源,建立QQ群和微信群、公众号

9、,密切联系基层群众,一同探讨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广纳意见,并且将最终确定的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来宾信息等公布在各大平台上。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要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组织群众对文化节目进行投票,以及对优秀节目和优秀演员等进行评比。(二)利用网络各项专业功能,促进群文活动精细化运作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不可一蹴而就,是一项系统化、复杂性工程,其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是市政宣传和阅读活动,也可以是科技展览和美术摄影以及舞蹈比赛。从开展流程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确定好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的时间等。总而言之,群众文化活动若想谋求更好的效果,期间务必要投入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处在网络环境下去

10、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务必要发挥出互联网中的各项专业功能,由此便可降低诸多经费投入,还可保障群众有效地参与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譬如社区象棋比赛,参赛人员多达上百人,并且还要配备大量的象棋以及裁判,特别是在判决不公时极易引发矛盾,最终必然难以发挥出群众文化的娱乐功能以及沟通功能。但在网络环境下组织象棋比赛就要轻松、公正很多,通过网络象棋软件和平台去开展象棋大赛,那么就不会出现偏袒、误判等情况,也不会引发评分争议。处在网络环境下,类似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手段有很多,比如说音乐比赛,同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去运作,尽显公平、公正与高效。(三)发挥网络资讯传播功能,提升群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从实际角

11、度而言,互联网的显著优势便是具备着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以及咨询共享功能,凭借这一优势便可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水平,还会进一步的拓宽群众文化活动的对外影响力,让更多人去踊跃参与。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活动经费有限,所以很难保障活动开展质量达标,也不能对活动信息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和宣传,由此致使受众面狭窄,使得群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被削弱。但到了网络时代则大不同,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一部手机设备就可以录制整个现场,之后将活动信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这样就可让大众在第一时间掌握活动开展时间、举行地点、具体内容等,从根本上强化了群文活动宣传效果。(四)人才队伍建设旨在全面提升网络环

12、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作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一定要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整改,不断的引进人才,还要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在各个机构要配备专职文化管理人员,还要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基层文化建设服务中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先进的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帮助大众去辨别网络文化信息,为之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还有就是要扶持乡镇文化队伍,组织和协调退休人员以及乡贤等加入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中来,积极学习互联网的相關知识和技术,更好更优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另外,要辅以正规化奖励机制,如此便可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履职,发挥岗位效能,全面助力群众文化

13、建设。四、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其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国内信息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群众文化发展步伐,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务必要学会使用互联网,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由此去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莫春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策略探究J.中华传奇,2019,(09):191-192.2肖静.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7):312-313.3董瑞淇.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引领群众文化服务新方式J.读书文摘(中),2019,(12):1-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