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钻石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0627299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钻石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钻石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钻石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钻石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钻石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大河汤汤学群大河之源,呈现一派童年的清亮,童话般的宁静。黄河,就从这里坦坦荡荡流来,扭动灵巧的身姿,舒展而随意地流过去。一路起伏一路蜿蜒跌宕,韬养了河水的豪气。当它自狭隘的山口一涌而出,就像一管狂草的巨笔,浓墨重彩地在突然放宽的高原平地上恣肆奔流。它一路向前,来到三秦。也曾在山涧奔腾咆哮,也曾与一条河你清我浊各自分流,也曾浮载过诗经里的秋风落叶,也曾在桥头驿边把晓风残月送往他乡,也曾为自己的走向千回万转穿过绕过群山,可当黄河轻轻地一扭身汤汤流来的时候,它便别了长安带着唐诗汉赋,像

2、鳝鱼一样径直游进了血色黄河。那是牵动群山万水的大河奔流,顺手牵走了这小小的渭河。没有山峰的尖锐,没有岩壁的峭拔。土地的每一次隆起,都是那样平缓,那样柔曼,那样光滑。经过水和时光的磨洗,它就如同一块褶皱在那儿的绸缎。水是没有了,它们曾经有过的流淌还在。泥沙代表水沉积在洼地里,清楚地表达着水。这是黄河古道。这个地方浓缩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耕种。四条腿的黄牛拖着犁,两条腿的人跟在犁后面,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来来去去,把塬上的土地由南及北由北及南纺织一遍。人在纺织中把种子下到黄色的地里,种子从地里长出来,把土地变成绿色。当庄稼变成土地一样的黄色,人们就拿起镰刀收割。收割以后又是耕种。上一代人走了,下一代人接

3、着来,重复着同样的故事。黄河负载得太多太多。它整整背动了一座高原。它其实是把一座高原放在河道里奔流。风吹过黄土地,也变得沟沟坎坎;风来到汤汤黄河,也变得层层叠叠。仿佛载不动这些波浪,河水迈着沉重的脚步,就像细碎的慢镜头。有时候真不明白,它是在流淌,还是在堆砌?是液体在凝固,还是固体在分解?黄河用水和泥沙叙说着时间。一个地方的历史跑到另一个地方,沉积下来。露出水面的黄土地,被绿色唤醒。那是很久以前的高原遗留在它体内的记忆。几万年几千年以前的泥土,挪过几千里,又在这里活转过来。在这里,泥土成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看看那些细嫩的滩地,那样光洁那样柔软!你忍不住要用嘴去呵护,用手去触摸,或者抡起你光裸的

4、脚掌,走遍她的细软处。看看那些生长的地方,剖开那层草皮,里面就是鲜黄的血肉,你几乎可以把自己的灵魂栽进里面生长。千年万年千里万里,黄河整整背过来一座大陆。在入海口,黄河一下卸去重负,甩脱捆束它的河道,打着滚,喊叫着朝大海奔去。你感到你自己,你身后的历史,也跟着一起奔流起来,奔流成海的起伏海的浩瀚黄河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它的奔腾,它的流淌,是最平常的也是最伟大的水和泥。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是用水浇灌在泥土上生长起来的。人吃的是泥土,住的是泥土,死后也就变成泥土。兵马俑是凝固的泥土,黄河是流动的泥土,人是站立的泥土。黄土地上千万年的历史来到黄河上,过去的时光又在波浪中活转了来:蜂拥的人群,奔腾的马

5、蹄,翻卷的犁沟,耸立的山梁,下切的深壑,蜗旋的灶炕,土地的质感和纹理,全都在宽阔的河面展开,千里万里尽情流泻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流,如此浓情地流着大地的血浆。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流,脚步如此沉重迈动着整整一座高原。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流,背负这么多历史这么多时光。黄河流着黄色的泥土。那裹挟了无数先人的泥土。一朵浪花,溅起的就有好几个千年;河水的每一次涌动,不知有多少生命流过;那闪烁的波光里,该有多少先人的目光!一望之下,它是如此深深地打动我,打动我身上的血液,黄河啊!(选自散文 2006年第7期,有删改)1文章写黄河,为什么在第段还要写到渭河?2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这个地方浓缩了我们这个

6、星球上的耕种。(2)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是用水浇灌在泥土上生长起来的。3作者在第段中为什么说“黄河整整背过来一座大陆”?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文章一字未提中华民族,却句句不离中华民族。请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1陪衬黄河,使黄河显得更悠久,更宏大,更具有包容性。 2(1)中国传统的农耕方式(或“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平常的人与事(或“平凡的劳动人民”)铸就了人类伟大的历史。3因为黄河冲积并滋养了肥沃的土地;黄河造就(或“培育”)了中华文明(或“中华民族品格”)。4用黄河源远流长来象征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用黄河汇集万水来象征着中华民族融会各个民族;用黄河曲曲折折

7、来象征中华民族艰难的历程;用黄河奔腾向前来象征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开拓创新;对黄河的热爱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热爱。1、文章主体是黄河,写到渭河,主要是陪衬,突出主体黄河的特征。第段文字最后一句“那是牵动群山万水的大河奔流,顺手牵走了这根小小的渭河”,写 “小小的渭河”是陪衬“牵动群山万水”的黄河,从而更加显示了黄河的大气与包容。2、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1)句中的“耕种”,显然是指我们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浓缩”则是对这种生产方式的高度概括和典型写照。(2)句中的“水”“土”都是极普通而易被忽视的,在这里它们代表或象征着平凡的劳动人民。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人民”,才创造了“

8、人类几千年的历史”。3、解答此题,首先理解题干,关键是理解题干中“一座大陆”的含义。其次联系语境,从上下文中理解含义。从语境来看,这里的“一座大陆”不仅是指“冲积而成的肥沃土地”,还喻指中华民族的个性与品格4、解答此题,首先概况段意,归纳各段内容,弄清句间关系。文章写了黄河的源远流长,黄河古道的耕种,世代相传,黄河的曲折和坎坷,黄河滋养大地,古老阔大,焕发生机。作者采用象征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对“黄河”描绘和赞美,其实就是对民族历史的回忆、对中华文明的赞美。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

9、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

10、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

11、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

12、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

13、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可能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所以“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B.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中,经济也不可能趋同。C.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其实质是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D. 只要我们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产生背景、本

14、质、危害、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B. 文章引用了大量的事例来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C. 文章在揭露“文化全球化”观点虚伪性的基础上,指出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D.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应该成为全人类的文化价值观。B.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最终是为了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C. 我们要保持对“文化全球化”论调的警惕性,自觉抵制西方文化,才能保持中华文

15、化的独特魅力。D. 虽然“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但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答案:1. C 2. B 3. C【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可能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错误,原文“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B项,“经济也不可能趋同”错误,原文是“连经济都很难趋同”而非“经济也不可能趋同”;D项,“只要就”论述片面,过于绝对。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

16、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文章引用了大量的事例来阐述”错误,文章并未运用引用论证。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自觉抵制西方文化”错误,原文“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不是“自觉抵制西方文化”。【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