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40613973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风光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2、 介绍作者。 二、 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

3、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有关“西湖”的古诗。 2、查找有关荷花的图片及荷塘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

4、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指名再读。要

5、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

6、我昨夜做的好梦。”) 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绿”: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

7、“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宏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刚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五

8、、布置作业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风光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竟、映”:ing “寺”:s 无穷碧 别样红 望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梦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

9、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梦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提醒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局部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

10、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局部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答复。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单独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梦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展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

11、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梦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梦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

12、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梦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梦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淘气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梦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

13、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答复,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展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

14、,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梦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表达在哪里?爱梦想又表达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答复,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答复。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