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0531477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参考答案:B2.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申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

2、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 B C D参考答案:B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意味着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项修正案是在“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的,所以体现的是保皇派河龚和派之间的妥协,故选B。3. 近代学者欧榘甲认为:“洪、杨与其徒党,起于草泽无赖?稍得土地,即以为安,封王数百,彼此争功。”“一旦得意,其骄横无礼,贻害众民,恐有甚于满清者。”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参考答案:D“一旦得意,其骄横无礼,贻害众民

3、,恐有甚于满清者”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4.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 )A.国王拥有无限的权力 B.国王擅长经商又很开明C.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 D.国王与臣民关系非常和谐参考答案:C5. 20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其成员国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体以及不同地域平衡,采用协商一致的运作原则,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中发挥

4、了重要作用。这反映出A.经济格局演变影响政治格局B.南北发展经济差距日益缩小C.全球化潮流取代区域集团化D.多极化促进经济秩序民主化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结合材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协商一致的运作原则”及其作用,可知多极化促进经济秩序民主化,D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南北经济差距,排除;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C项排除。6.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

5、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C台湾人民“呜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参考答案:A7. 18世纪牛顿学说通过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启蒙思想家甚至提出了“牛顿主义”;就是把牛顿建立于近代物理学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百科全书派的发展壮大B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张扬C自由主义成为时代潮流D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提出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反映了牛顿的力学和机械学理

6、论对社会政治理论的影响。故D项正确。8. 1925年,时任黄埔军校长的蒋介石发表演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说明A国民党右派极力伪装革命 B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C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D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参考答案:D9. 某历史学家认为:“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

7、倒车。”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参考答案:C10. 希腊城邦曾出现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结果建立了民主政治。但公元前4世纪政治家有关公民内部团结共谋福利的梦想正在遭到破灭。当时著名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富人宁肯把钱投入海中,也不愿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而后快这种不通过互相谅解以求共享太平的心态已达如此不共戴天的地步,真令人可悲!”材料反映出A.多次改革未能铲除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B.马其顿王国的入侵中断了雅典民主制度C.内部阶级矛盾的激化加速了城邦的衰落D.不断的对外战争加剧了城邦危机的发生参考

8、答案:C【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公元前4世纪政治家有关公民内部团结共谋福利的梦想正在遭到破灭”的原因是公民内部贫富分化严重导致内部阶级矛盾的激化,反映出阶级矛盾的激化正在加速城邦的衰落。故答案为C项。公元前六世纪末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加剧城邦危机的不是对外战争,而是内部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11. 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A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B封

9、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社会进步C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唯一的出路D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参考答案:D 陈独秀这段话是要说明中国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不是说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故A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社会进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这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故B项错误;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这种说法太绝对,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C项错误;据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可以得出陈独秀认为只有解放民众

10、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故D项正确。12. 马克思生前曾说过:“反动派(资产阶级)将会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下列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或史实与马克思生前的判断最相符合的是( )A.俄国新经济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参考答案:B13. 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 币单位:亿元)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 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

11、分析图表可知,1936年中国资本就超过外国资本,故A“始终“表述错误;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而后又卷土重来,尤其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加紧对华侵略以转嫁危机,故B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19201936年正处于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社会并不和平稳定,故D表述不合史实。所以应选C。14.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籯(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参考答案:B15.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

12、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C徽商资本雄厚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贾人几遍天下”、“非转毂四方不可”、“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可以看出都强调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通过长途贩运可以获得巨额财富,ACD不能反映材料,故选B。16. 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种现象( )A标

13、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参考答案:D汉代儒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汉明帝崇儒,重视教育和文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所以答案选D。17.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参考答案:B18.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 (后来改

14、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通过分散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唐初确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弊端,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三省制逐渐向三省合一制发展。中书门下体制建立以后,三省机构依然存在,且三省出入命令的分工在形式上更趋严密和完善。但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署,独立于三省机构之上,所以D符合题意;A、B、C体现不出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19.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参考答案:A略20.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A法、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