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0528970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Ne)(H2)(O2) B(O2)(Ne)(H2) C(H2)(O2)(Ne) D(H2)(Ne)(O2)参考答案:B略2. 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明显错误的是参考答案:B略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D.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

2、矿物的基本元素参考答案:【知识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D1【答案解析】B 解析:A、水玻璃不能燃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A正确;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B错误;根据硅的用途C、D正确。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记住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4. 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ANO2酸性氧化物 Na2O2碱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 B汽油 混合物胆矾纯净物HD单质 C纯碱碱硫化氢酸小苏打酸式盐 D液氯非电解质硫酸钡强电解质醋酸弱电解质参考答案:B5. 下列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

3、钡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B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漂白性C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碘离子D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后,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红色沉淀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参考答案:C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二氧化碳和氯化钡溶液不能发生反应;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易被溴单质氧化为硫酸;C、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溶于四氯化碳中显示紫红色;D、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需要在碱性环境下才能发生解答:解:A

4、、二氧化碳和氯化钡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只有在碱性环境下才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A错误;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易被溴单质氧化为硫酸,溴单质同时被还原为溴离子,而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C、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溶于四氯化碳中显示紫红色,可以用此现象检验碘离子的存在,故C正确;D、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如果产生红色沉淀,可以证明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检验方法,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是关键,难度较大6.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

5、.用洁净无锈的铁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检验钠离子B.用10mL量筒量取7.80mL浓硫酸C.在蒸发皿中灼烧氢氧化铁获得铁红D.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参考答案:A略7. (1998上海卷)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B略8.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l2O3NaAlO2(aq)Al(OH)3SSO3 H2SO4饱和NaCl(aq)NaHCO3 Na2CO3Fe2O3FeCl3(aq)无水FeCl3MgCl2(aq)Mg(OH)2MgOA. B. C. D. 参考答案

6、:A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正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错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正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3+3H2O?2Fe(OH)3+3H+,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错误;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7、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故正确;故正确;故答案为A。9.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部分已略去)正确的是ABCD实验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H2OH除去Cl2中含有少量HCl做Cl2对NaOH溶液的喷泉实验制取少量氨气装置或仪器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乙醇易溶于水,所以分离碳酸钠和乙醇不能用分液漏斗,错误;B、氯气也与碳酸氢钠反应,错误;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少,则打开止水夹后,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上升,形成喷泉,正确;D、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用胶塞塞上,否则无法用排空气法收集,错误,答案选C。10. 下表中,不能使Y通过化合反应得到W的是

8、选项ABCDYFeSO2CuSiO2WFeCl2H2SO4Cu2(OH)2CO3H2SiO3参考答案:CA. 2FeCl3Fe3FeCl2;B. O2+ SO2+H2OH2SO4;C. 2Cu+O2+H2O+CO2= Cu2(OH)2CO3;D.不能使SiO2通过化合反应得到H2SiO3。故选D。11. 在常温条件下,下列对醋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B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c(CH3COOH)c(H+)变小C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9、c(CH3COO-)c(CH3COOH)=2c(H+)c(OH-)D等体积pH=a的醋酸与pH=b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存在a+b=14参考答案:D略12. 新华社2007年3月21日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1日公布:111号元素(符号为Rg)的中文名称为“金仑”(读音为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1号元素是第6周期、第A族的金属元素B111号元素属于过渡元素C1111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D111号元素质量数为111参考答案:B略13. 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

10、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参考答案:C解析该系统中存在太阳能与电能、电能与机械能、化学能与电能、电能与化学能等4种形式的能量转化关系,A项不正确;装置Y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燃料电池装置,负极反应是H2发生氧化反应,B项不正确;装置X为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C项正确;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可以实现物质的零排放,但不可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能量总是有损失的,D项不正确。14.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

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15 molB.n(Na)n(Cl)可能为73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参考答案:AC略15. 菲斯科(FiskerInc.)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电池的2.5倍,续航里程可达500英里(约804公里),最快充电时间可以分钟计,钴酸锂(LiCoO2) 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12、LixC6+Li1-xCoO2=C6+LiCoO2B. M为电池的正极C. 放电时,N为负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 充电时,M为阳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参考答案:A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故M为负极,LixC6-xe=xLi+C6,发生氧化反应,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Li1-xCoO2+xe+ xLi+= LiCoO2,B、C项错误;正、负极反应式之和等于其总反应方程式:LixC6+Li1-xCoO2=C6+LiCoO2,A项正确;充电时,M为阴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6分)卤代烃A(C2H5X)是一种无色

13、液体,为探究A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往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方案二:往A中加过量NaOH水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取“水层”溶液少许,滴加硝酸银溶液。方案三:往A中加入过量NaOH乙醇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取溶液少许,依次加入试剂B、硝酸银溶液,得浅黄色沉淀。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C2H5X中的X是 。 (写化学式)(2)方案一中可观察到溶液分层,设计简便方法,判断何为“水层” 。 (3)有人认为方案二达不到检验X-的实验目的,理由是 。(4)方案三中,试剂B是 。写出方案三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将A与过量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原因是 。参考答案:(16分)(1)Br (2分)(2)任取一层液体,加水,充分振荡,静置,若不分层,该层为“水层”,反之为“油层”。(2分)(3)过量的NaOH溶液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AgOH或Ag2O),从而干扰X-的检验。 (2分)(4)稀硝酸(2分)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 (2分)HNO3+NaOH=NaNO3+H2O (2分)NaBr+AgNO3=AgBr+NaNO3 (2分)(5)A与过量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的气体中有乙烯(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2分)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