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40522821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及其教学策略 陈新民摘 要: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指将分散在不同教材单元或学习专题中的具有共同属性、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学习主题或探究议题。积极开展基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关键词:历史教学;综合性学习主题;核心素养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标和新教材正在全国推行,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给一线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对教科书

2、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也可以对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不同模块进行整合,设计出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学习主题1。那么,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主题?如何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并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这些成为新教材使用过程中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一、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及教育意义“主题”是指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议题,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的“黏合剂”2。对每门课程重要主题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单元主题的教学,还要注意加强教材内容的纵横联系,开发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跨单元或跨专题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所谓综合性

3、学习主题,是指将分散在不同教材单元或学习专题中的具有共同属性、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整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习主题或探究议题。开展基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發展。如何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教学转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有学者指出,加强知识的整体化、情境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抽象化,是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必经途径3。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就是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单元或专题中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以便形成一个整体化、结构化的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坚持

4、唯物史观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历史资料加以论证和探讨,最后形成对历史问题的解释。可见,开展基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实现从历史知识到核心素养的连接和转化,并由此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他们已经能够初步使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4。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和表层理解,而应侧重于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深度学习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而基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教学活动,则特别强调学生学

5、会综合运用历史知识思考和探究问题,强调基于多种证据材料的综合理解和评判,强调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问题做出理性、客观的解释。可见,这一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二、 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策略就目前的历史学科而言,综合性学习主题的设计,可以由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相关内容整合而成,也可以由横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整合而成,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整合而成。这里主要介绍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两种主题整合设计,即横向整合设计和纵向整合设计。(一)横向整合设计横向整合设计,是指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将同一时期的中外

6、历史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以更宏观的视野进行历史认识的主题设计形式。加强中外历史内容的横向整合设计,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其理由在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居于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前列,缺少了中国历史的世界历史,不是一部完整的世界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并不断全球化的历史。离开了国际背景,孤立地学习中国历史,则难以正确把握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总之,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不能简单分割。因此,将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中的中外历史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主题,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可将中国史的“百家争鸣”与世

7、界史的“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整合在一起,设计主题“公元前5世纪前后东西方文明双峰对峙的原因探讨”;将中国史“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史“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整合在一起,设计主题“新航路开辟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中国史的“两次鸦片战争”和世界史的“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整合在一起,可设计主题“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还是侵略战争”;将中国史的“五四运动”与世界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月革命”等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主题“中国近代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将中国史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整合在一起,可设计主题“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中

8、国史“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世界史“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整合在一起,设计主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二)纵向整合设计纵向整合设计,是指对历史发展中的前后关联的内容加以梳理,将分散在各个学习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加强历史教学内容的纵向整合也是高中历史新教材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例编写的,如此编写的优点在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易于学生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于属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主题(议题)的教学内容难以进行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而采用纵向整合设计,则有利于弥补教材设计的这一不足。例如,中外历史

9、纲要上册可以整合的主题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成就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可以整合的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世界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历程”等。总之,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的设计,是对原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深度开发,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和集约化,为高质量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三、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策略基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建议按照以下教学程序进行

10、实施。(一)目标引领,关注素养探究主题确定以后,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对主题的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在此基础上确定主题活动的具体目标。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表述,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并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活动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这一主题目标可以设计为:(1)通过了解近代主要人物的事迹,感受社会各阶级挽救中华民族危局的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精神(家国情怀);(2)运用相关材料,理解近代不同时期中国仁人志士的救国主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列举近代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评述其历史影响和局限性(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11、。(二)问题驱动,促进探究现代教学论认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样离不开问题的创设。只有问题的创设,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因此,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将“大主题”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探究性问题,以便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例如,讲到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就可以联系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学生思考:近代中日的这两场改革,为什么会一败一成呢?又如,针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这一主题,可以让学生针对教材中英国前首相艾德礼所认为的“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是英国自愿放弃

12、的结果”的观点进行讨论。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阅读和探究活动才能有效解决。(三)史料研读,深度理解史料,即历史资料,是构成历史的基本素材,也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凭借。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主题或问题的探究,同样离不开对历史资料的研读。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提供的各种资料外,还应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史料。史料的择取,应该涵盖不同的类别和角度,并含有关键而有效的信息。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对史料的深度理解和有效使用,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史料研读的方法。例如,如何区分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如何判断史料的可靠性和价值;如何从史料中获取

13、有效信息;如何判断史料编撰者的动机、立场和价值取向;如何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如何对持不同观点的史料进行辨析;如何将史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联等。(四)师生互动,形成解释在史料研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将史料研读的成果进行班级交流。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各自的观点。对于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还可以展开观点的交锋和论辩。例如,与哥伦布等人的新航路开辟相比较,你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是如何认识的?又如,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能打败日本法西斯,其最主要的因素,是苏联出兵东北,美国的原子弹,还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经过生生之

14、间、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最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学会站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基于证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学生自己对问题的解释。(五)评价激励,涵育素养评价是检验教学活动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同时也会对教学行为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据此,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活动的评价,应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不仅要考查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四、高中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学活动示例【活动主题】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5、中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意图: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但是由于中外历史教材内容分编的原因,这两部分内容没有进行有机的联系和整合,导致学生难以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也难以正确理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基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教学形式,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也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契机)【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图,认识中国抗日战场与其他战场的时空关系。(时空观念)2.学会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3.通过阅读和分析多种资料,论证中国

16、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場。(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具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关心人类的历史命运。(家国情怀)【活动过程】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以下一段材料,以引发思考。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在分析日本战败的原因时说:“中国统治者懂得,在已经形成的各交战国力量对比的条件下,他们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不用作任何努力也能成为战胜国的一员。”因此日本之所以失败实际上是由于“在太平洋上被美英打败,在远东被苏联打败的结果”。问题:你是否认同苏联学者的观点?请结合有关资料的阅读,谈谈你的观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探究)2. 根据问题收集和研读史料。史料的来源,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一些多元视角的史料,以便学生对问题形成更全面、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