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40203385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经济建设专题汇报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1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状况2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3目录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No.01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左”倾错误建设路线,生产力盲目的大炼钢铁和大跃进,生产关系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脱节。大跃进时期(19581960)左倾错误最严重时期,国民经济损失达到5千亿,人民生活在低水平徘徊。文化大革命(19661976)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打破长期

2、以来认为的“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有”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2.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年)为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开辟道路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2.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年) 1979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大规模展开,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定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的经济计划。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沿海开放区设立,加快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

3、” 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中国经济开始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运行。3.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1997年,党的“十五大” 提出邓小平理论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成。2002年,党的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增长目标: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07年,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增长目标: 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2012年,党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增长目标: 2

4、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状况No.02一、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8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1%。按照平均汇率折算,

5、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一、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达到103740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末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末突破3万亿美元,达到3181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30.7%,外汇储备

6、规模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03-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22个大类中,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

7、。十六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效克服了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长25.0%,年均增长2.5%,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快速增长。2003-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8、144.9万亿元,年均增长25.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5.7万亿元,2004-2011年年均增长21.9%。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所少有。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长江三峡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实施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投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形成了一批利于长远发展的优良资产,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固定资产投资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能源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倍,是

9、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在90%左右。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02年的7.3%提高到2011年的8.0%。水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位。能源生产总量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生产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截至2011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29.6%;公路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增长1.3倍,其中高速公路8.5万公里,增

10、长2.4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349.1万公里,增长1.1倍。旅客周转量由2002年的1.4万亿人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3.1万亿人公里,年均增长9.1%。铁路营运里程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2003-2011年,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3.2%。传统业务继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数快速增加。2011年,固定电话年末用户达到28510万户,比2002年增长33.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98625万户,比2002年增长3.8倍。新兴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快递等新兴业务不断涌现,3G移动用户迅猛发展,互联网规模快速壮大。2011年,

11、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1亿人,稳居全球第一。电话用户四、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额18986亿美元,增长4.8倍,年均增长21.6%;进口额17435亿美元,增长4.9倍,年均增长21.8%。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03-2011年,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164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排名也上升至第二

12、位。五、人民生活持续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减少了7615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2002年末的34.3%提高到2011年末的47.0%。农民工数量不断扩大。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五、人民生活持续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13、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2010、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五、人民生活持续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

14、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底增加17.7辆;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11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9万

15、人,在校生2197万人,毕业生663万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2万人,在校生2309万人,毕业生608万人,比2002年分别增加361、1405和475万人。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应对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万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19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7万人,注册护士224万人,分别增加62万人和10

16、0万人。医院卫生机构床位516万张,增加202万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从2009年开始,新一轮医改大幕拉开,我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3-2011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1063个世界冠军,创造136项世界纪录。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2011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52个,比2002年末增加255个;博物馆2650个,增加1139个;艺术表演团体7069个,增加4482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209万户,增加10352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提高3.8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提高3.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各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2011年共生产电视剧469部14939集,动画电视261444分钟;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31部;出版各类报纸467亿份,各类期刊33亿册,图书77亿册(张)。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