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240134009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之一研究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EIA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大气层概述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大气边界层的风场环境影响评价EIA第一节大气层概述 一、低层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干洁空气 不含水蒸气和杂质-主要组分氮、氧、氩,次要组分二氧化碳、氖、氦、氪、臭氧等。 不变组分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稳定, 铅直方向分布不均匀;水平方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地区夏季多,冬季少;水循环的重要链条;导演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影响大气温度 臭氧-阻挡紫外线环境影响评价EIA 二、描述大气的物理量 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气湿、风向、云况、云量、能见度、降水、蒸发量、日照时

2、数、太阳辐射等 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离地1.5米处在百叶箱中观测到的空气温度 2气压大气作用在某面积上的作用力与其面积的比值 1atm=760mmHg=1013.25mb=101.325kpa 高压,脊向外伸展部分;低压,槽-高压向外伸展部分。当低压控制时,由于有气流上升运动,云天较多,通常风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当高压控制时,空气大范围下沉,从地面上几百米至1km的高空形成下晨逆温,阻止污染物向上扩散。 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 云大气中水凝结现象飘浮在空中的大小水滴或小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构成 云量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将视野能见的天空作为十份,其中云遮蔽了几分,云量就

3、是几。例如天空无云或不到1/20,云量为0;云布满天空(阴天),云量为10。 总云量: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不分云的高低和层次。 低云量:低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 云量的记录:我国一般以分数形式记录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云量作分子,低云量作分母,即总云量在斜线的上面,低云量在斜线的下面,任何情况下低云量不得大于总云量。记录形式为:10/7,5/5,7/0。一个气象台站的云量资料可在20km范围内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 能见度当时的天气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所能见到的最大水平距离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 三、大气层的结构 (1)对流层12km高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4、而降低 层内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密度最大 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冷热气团的过渡带 又分摩擦层和自由大气层,1-2km为大气边界层(摩擦层),受地面影响大 (2)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离下垫面55km高度的这一层 30-35km同温层;往上气温随高度增加,逆温层-暖层之称 垂直混合微弱,气流平稳 水汽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好。环境影响评价EIA (3)中间层 55-85km 气温随高度增高降低 空气强烈对流,高空对流层 (4)热成层 85-800km 气温随高度增高迅速增高 空气处于电离状态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5)逸散层 气温极高,空气稀薄,大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摆脱地球引力 2大气压力的垂直分布

5、任意地点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重量。气压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大气密度的垂直分布 与大气压力变化规律相同环境影响评价EIA 3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 决定于两种物理过程 分子扩散浓度梯度为动力 湍流扩散动力因子 100km以下湍流扩散为主 100km以上分子扩散为主 湍流层顶湍流扩散为主到分子扩散为主的转换高度 低层大气成分均匀,高层不均匀环境影响评价EIA第二节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一、气温的垂直分布 温度层结-气温沿高度的变化; 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快慢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正值;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负值; 四种情况: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即0,正常的气温分布; =

6、d中性层结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T)时,它比周围空气轻,气块则加速(a0),气层不稳定; TiT时,它比周围空气重,气块减速(a0),气层稳定。 因气块温度难以测定,上式应用不便。作如下变换。若气块与周围的空气的起始温度相等,即Ti0=T0,当气块绝热垂直移动Z高度后,其温度Ti=Ti0-dZ; 周围同高度空气温度,T=T0- Z 代入上式 可见( - d)的符号决定了加速度a与位移Z的方向是否一致。亦即决定了大气是否稳定。 环境影响评价EIA 0,则a d若Z 0,则a0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层结不稳定 d 层结为中性 四、位温 为饱和的空气块绝热移动到标准气压处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这一未饱

7、和空气的位温,记作。其定义为:10.81111111212121313131113120.713.212.030010020011.312.712.01.01.2高度米环境影响评价EIA 五、气温层结与烟流形状 波浪形:扩散良好,-d0 锥形:比波浪型差,中性大气层中 平展型: -dH),因而顶部绝热增温比底部多而形成逆温。下沉逆温,范围广、厚度大,持续时间长,在离地数百米至数千米的高空都有可能出现。HHhh环境影响评价EIA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称为锋面逆温。暖

8、气团冷气团ZZZTTx1x2距离km环境影响评价EIA第三节大气边界层的风场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作用在大气上的各种力的总效应 四种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地球对于相对于地球有运动的大气的旋转效应, 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南半球指向左方,力的方向与大气运动方向垂直;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增大,两极最大,赤道为零; 惯性离心力-作曲线运动的大气受力; 摩擦力-内摩擦力,外摩擦力- 后三种力是由空气运动产生环境影响评价EIA 一、大气边界层的理想风场 什么是大气边界层?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 在1-2km高度以上的自由大气里,大气的运动十分接近水平运动

9、-自由大气层 近地面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大气边界层 大气边界层中的风受到四种力的作用,运动非常复杂! 两种理想情况: 1、平行等压线的风场 风与等压线的交角 摩擦力大交角大 摩擦力小角较小 海洋交角小,陆地交角大 高空交角小,近地交角大DRGV高低PP-1环境影响评价EIA 2、弯曲等压线的风场 高气压中的空气顺时针旋转 低气压中空气反时针旋转低压p DCV高压pDCV风向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 二、大气边界层风随高度的变化 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爱克曼螺旋线 随高度的增加,摩擦力的影响逐渐减少,所以风速逐渐增大;同时地转偏向力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

10、明显,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北半球),到了边界层顶,风的大小、方向与地转风完全一致,这是摩擦力的影响消失。 在北半球高空风对地面风按顺时针方向偏转20-30 高空实际风接近-地转风环境影响评价EIA 三、近地层风速廓线模式 表示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 大气扩散计算需要知道烟囱和有效烟囱高度处的风速;气象资料通常是在10m高度处观测得到; 地面推算任一高度处的风速,将极为方便。 1、对数律模式近地层(100m以下)中性层结下的风速廓线模式 U-欲求高度z处的平均风速 U*-摩擦速度 Z0-地面粗造度环境影响评价EIA 幂函数风速廓线模式 近地层、中性层结、平坦下垫面的条件下推导出来 导则推荐计算式 幂

11、指数一般是地面粗造度和气温层结的函数,在同一地区、相同稳定度情况下,p值为一常数。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稳定度情况下,取不同的值。 我国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值,表5-3所示 四、风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风的日变化 最小风速发生在夜间,日出后渐渐增大,到14:00达到最大,然后减小,午夜前后达到最小值 观测得到的风速廓线 风向日变化 近地层,夜间到白天,顺时针旋转 低空:夜间到白天,反时针旋转环境影响评价EIA 产生风的日变化的原因是太阳辐射的日变化。 风的年变化 冬季风速大于夏季冬季气压梯度大 五、地方性风场 1海陆风 海风和陆风的总称 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陆风-与之相反 2山谷风 山风和谷风的总称 日

12、出后,太阳先照射到山坡,空气被加热,向上运动,谷底空气,向上补充,产生谷风。 高空形成反谷风-产生局地环流 日落后-情形相反 3坡风 发生在平原和山地交界地带。环境影响评价EIA 思考题: 1、什么是大气边界层? 2、气温层结的四种典型情况? 3、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如何判别? 4、如何根据烟流形状粗略估计大气稳定度? 5、逆温种类,逆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环评导则推荐的风速廓线模式是哪一种? 7、海陆风、山谷风是怎样产生的?环境影响评价EIA从地球表面向上,大约到90千米高度,大气的主要成分氧和氮的组成比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具有这样特性的大气层,我们称它为均质大气层(简称为均质层),在均质层以上和外层空间的大气层(如热层),其气体的组成随高度的升高有很大变化,这个圈层我们称它为非均质层 在均质层中,根据气体的温度沿地球表面垂直方向的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环境影响评价EIA海风陆风陆地海海风入侵时污染物输送状况示意图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E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