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0085140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你我相逢在黄昏的海上如果,和一个人第三次相逢,恰好在黄昏,又在海上。这样的开头,读起来也许有点浪漫。然而,我想说的,比浪漫要淡一些,但在某个层面上,却又深一些。那一天,是在游轮上。船在离岸不远处停泊着,大部分乘客都上岸去玩了。我们选择留在船上,享受心情的晃荡,一下子就晃到了黄昏。正在甲板上聊着,上岸的人已三三两两地陆续回来,从我们面前经过,走回船舱。忽然,有位女士停了下来,叫出我的名字。那位女士有点兴奋,她和身旁的丈夫,还有一位手抱幼儿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说道:“又遇见你们了。还

2、记得吗?多峇湖?”经她这么一说,我们马上认出来了。25年前,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印尼多峇湖去玩,恰好与这对夫妇同团。他们当时才结婚没多久,一路上大家聊得很开心,旅行结束时,我们都说希望有机会再相见,但后来却再没有见到过。没有约定的,反而会重逢。三年前,我们到香港去,住宿于尖沙咀某饭店。退房那天,站在酒店大门正要出发往机场去时,有人认出了我,兴奋地叫出我的名字正是那对夫妇。原来他们也住在同一家酒店,而且他们在新加坡的住处也离我们家不是很远。那么多年了,都没有在国内相见。那一天,如果我们早一刻或晚一刻走出那家酒店的大门,也未必能重逢。“你们好像没什么变化。”三年前,以及在海上相遇的眼前,那位女士都

3、这么说。海风很大,吹过来有咸咸的味道。我咀嚼着这第三次相逢依然是在国外,这次还是在海上我真的觉得,在巧合或缘分之余,还蕴含着很多人生的滋味。怎么会没有改变呢?就连上一次相逢和这一次相逢的三年之间,中年夫妇的身份都已有所改变年轻女子是他们的女儿,幼儿是他们的外孙。当年在多峇湖初晤的新婚伉俪,现在已经当了外公和外婆。在海上相逢,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徐志摩偶然中的句子:“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中学时期很喜欢徐志摩的诗,后来当了文艺青年,便嫌他的诗浅显。很多年后,重听那些被谱写进歌里的诗句,又感到不但耐听而且耐读,还可以吟唱出一些无关爱情的人生际会与况味。如果,和一个人第三次

4、相逢,恰好是在黄昏,又在海上而那个人,恰好是“自己”。这样的相逢,就比浪漫还深一些。我们都是在和别人的重逢中,看到自己的改变。我常对学生说,要留意“三”在中国文学里的微妙意义。譬如说,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短短的绝句,就是将人生浓缩成三个相见的场景。我珍惜所有“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的人们我们都的确在人生与岁月里或远或近地交会。正是这种“若没遇见也不会时时想起”的关系,提醒了我们:自己并不重要,但同时,自己也很珍贵。“你我相逢在黄昏的海上”,我带着祝福,在心里说了这句话对那位女士和她的家人,也对自己这么说。原来诗句里的 “你

5、我”也可以是:“你就是我”。写完这篇文章,这个系列的文章就还剩最后一篇了。若有下一个系列,到时相逢的又会是什么样的下一个“自己”呢?记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我记得那个画面:老虎和少年在大海的孤舟上静静张望着天边的彩霞。“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有人说,老虎就是少年的投影。绚丽的彩霞中,静静的感悟,比浪漫还深一些。 (选自2015年3月读者) 12.试分析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13.结合文本内容,理解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1)然而,我想说的,比浪漫要淡一些,但在某个层面上,却又深一些。(2)原来诗句里的“你我”也可以是:“你就是我”。14.文中引用了杜甫的江

6、南逢李龟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15.阅读全文,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6分)参考答案:12. 点题;以假设叙事实,突出相遇的奇缘;引起下文。引起下面叙写的机缘巧合的相逢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13.(1)说其淡,是说这样的相逢是不遇见也不会时时想起的人偶然的相遇;说其深,是说这样的相逢让人对人生际会与况味有深刻的体悟。(2分)(2)诗句里“你我相逢”,可以进一步解读为“我与自己”的相逢;表达了对自我的审视。(2分)14.江南逢李龟年写了与李龟年得重逢,将人生浓缩成三个相见的场景;(2分)表达了对人生滋味的品味,对人生际会与况味的体悟;(2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7、,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2分)15. 人们每每有没有约定的重逢,有不曾预料的机缘巧合;人们在相逢中可以得到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人们在重逢中考察到了人生的变化; 人们在相逢中更真切的审视自己,认识自己。(1点2分,分析合理的酌情赋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我市又有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小学、洋县青年路小学3所学校入选。至此,我市已有5所中小学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类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

9、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要带动周边学校,又要辐射社区文化建设。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一图二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材料三: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传统文化进校园并不是

10、一帆风顺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兴趣淡、重知识,课时紧、难安排,有活动、不持久,家校分、不整合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

11、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

12、观体系,关乎世道人心。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生互爱,尊师爱生。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

13、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戏曲、书法(篆刻)、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美术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学校中构建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B. 虽然属于理念及文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一部分,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C. 近年来,虽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实践中很

14、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师资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D. 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比赛拿奖,校园文化活动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台。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侧重介绍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分别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B. 材料二表明,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较少,这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瓶颈;被调查教师都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C. 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课程体系和师资培训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教育。D. 材料四侧重基层

15、落实,主要从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总结反思、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整合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等角度,来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9. 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D 8. A 9. 思想理念方面:要“道”“术”并重,找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和支撑点,大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课程设置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师资培养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项,“不只是”曲解文意,原文“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