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汤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944619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汤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汤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汤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汤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汤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120 mL含有0.20 molNa2CO3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1mol/L参考答案:B略2. 参考答案:B略3.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耐腐蚀性依次减弱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参考答案:B略4. 某化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H2SO4的质量分数为1,采用边排放边中和的方法将它处理,使之基本呈中性,处理方法如图所示: 若处理后的废水pH=7,则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05 B1 C2 D4 参考答案:答案:B5. 有关反应N2H5+2H2ON2+4H2O+H+的叙述有:N2H5+是还原剂 H2O2是还原剂 N2是还原剂 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为4。 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只有 B。 C。 D。全部参考答案:C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苯和甲烷B. 苯

3、酚、苯乙醇和苯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C. 纤维素、蛋白质、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D. 甲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参考答案:B【详解】A苯和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B苯酚和苯乙醇中含有OH,苯乙酸中有COOH,可以与Na反应放出氢气,B项正确;C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D甲醇分子式为CH4O,二甲醚的分子式为C2H6O,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B。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一次增强 D.CS2、H2O、

4、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 考查: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稳定性等判断。A中CO2的是非极性分子;B是正确的;C按照此顺序,各物质的稳定性依次减小,因为分子内的共价键依次减弱;D水分子不是直线型的,是V形结构。8. 贵州盛产金银花,金银花中能提取出绿原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绿原酸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甲酯的分子式为C16H18O9B绿原酸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和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C与1mol 绿原酸分别反应,最多各消耗KOH、Na、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6:3:1D绿原酸水解的一种产物R

5、遇到FeBr3不显色,比R少4个氧原子的L分子能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L分子的同分异构体有10个参考答案:C9. 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 X和1mol 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 L-1s-1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参考答案:A略10. 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

6、数相等B若原子数相等,则分子数相等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参考答案:BC略11. 以Fe为阳极,石墨棒为阴极,对足量的NaSO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1mol Fe(OH)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A15mol B2mol C25mol D3mol参考答案:答案:C12. 两种气体a和b分别为0.6mol和0.5mol,在容积为0.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BmC+2Z , 5分钟后,C变为0.2mol。又知在此反应时间内VZ=0.1mol/(Lmin),则m的值为A. 2 B. 1 C. 4 D. 3参考答案:A13. 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

7、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节NiCl2溶液的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C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参考答案:CDA中如用铁作阳极,则铁会溶解,干扰实验,A不对;因阳极生成的Cl2与碱反应:Cl2 2OH=ClClOH2O,所以阳极附近的pH降低,B错。14. 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参考答案:B略15

8、. 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Q1 kJ/mol; 2H2(g)+O2(g) =2H2O(g) HQ2 kJ/mol;H2O(g) =H2O(l) H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4Q1+0.5Q2+9Q3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1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

9、物质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B中加入的物质是_,其作用是_;(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参考答案:11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均每空一分;(1)固体NH4Cl和Ca(OH)2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其他合理也可) (2)碱石灰(或CaO); 除去NH3气流中的水汽;(3)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 2NH3+3CuON2+3H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

10、水硫酸铜变蓝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得硫酸铜。 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 1 、 2 所示)。图1分液漏斗内装的液体是 ;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与图1相比,图2装置的明显优点是 。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方案1:将铜粉在坩埚中反复灼烧,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人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或 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加 C

11、uCO3调节PH到3 4,产生Fe(OH )3 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CuSO45H2O。滤渣可循环使用。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FeSO4或 Fe2(SO4)3后发生的两个反应: 参考答案:浓硝酸 防止倒吸 有害气体能被完全吸收4Fe2+O2+4H+=4Fe3+2H2O;2Fe3+Cu= 2Fe2+ Cu2+略18. (1) C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2) B的一种同类别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BC的化学方程式_,BG的反应类型_,G的结构简式_(3) BF的化学方程式_,两分子B之间发生酯 化反应除生成酯F外,还可能生成另外一种酯,该酯的结构简式为_(4)DE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19. (

12、1)恒温,容积为1L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2SO2 (g)+O2(g) 2SO3(g)H = 196.6 KJ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 。H2 = _ KJmol1在相同条件下,充入1molSO3和0.5mol的O2则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 ;此时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 kJ的能量。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 (填序号)A电解水制氢:2H2O 2H2O2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 2H2O2D天然气制氢:CH4H2O CO3H2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