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39944518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市湖塘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守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C2.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A劳动人民的勤劳 B商业经营受到时间限制C商业政策的宽松 D城市的繁华景象参考答案:B3. 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

2、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这一天指的是 A1997年6月30日 B1997年6月31日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2月20日参考答案:C4.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孔子为代

3、表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不断得到加强,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不断地强化。A项明显错误;B项错误,并未尊的孔子本人,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D项明显错误,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没有必要借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地位5.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荀子的“王道”观点参考答案:B6.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参考答案:D7. 在雅斯贝尔斯所谓

4、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认识你自己”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认识你自己”观点是人是可以被自己认知的,而且也应该认识自己,认

5、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8.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参考答案:B不平等条约的影响。材料意思是一国在中国得到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因此B符合题意。A是指司法管辖权,与材料无关。C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

6、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错误。故选A。 9. “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利益趋于一致C.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参考答案:D10.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A从亚里斯

7、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参考答案:D11. 20世纪初人类战争由局部性战争演变为全球性战争。这主要是A、科学技术的副作用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参考答案: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语言的含义是,“20世纪初人类战争由局部性战争演变为全球性战争”说明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开始由单一走向整体,战争同样是一体化产物,故C项正确。考点: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1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各种政府官员在权力上有着不

8、同的限制。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员只有通过选举才能继续留任其职位,而由政府首长或部门指派的其他官员则根据指派人的意愿决定去留,而且随时可以被罢免。这一规则也存在例外,这个例外指A副总统B各州州长C最高法院大法官D国会议员参考答案:C美国政治体制。结合1787年宪法有关内容可知国会议员和总统等政府官员都有任期,而法官除非渎职终身任职,故选C项。13. 下列思想属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是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不阿贵参考答案:A14. 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文献资料有可能出自( )A、焚书 B、日知录 C、船山遗书 D、明夷

9、待访录参考答案:B15.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A.B.C.D.参考答案:C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故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16.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

10、某种原因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倒退的措施引起了多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为了解决世界的这种“倒退”,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在世界经济领域作出了哪些努力?达成布雷顿森林协定 成立关贸总协定 推行马歇尔计划 成立经互会 A、 B、 C、 D、参考答案:A17.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计划。这一计划的主题是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扫除青壮年文盲C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D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参考答案:D18. 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以下属于集中在巴尔干半

11、岛争夺的矛盾是A、法德矛盾 B、英俄矛盾 C、俄奥矛盾 D、德奥矛盾参考答案:C19.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参考答案:A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故B

12、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20.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题干材料说的是顺其自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符;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故B项正确;论语是儒家思想经典之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韩非子是法家著作,故A

13、、C、D三项不符合题意。21.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最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关系的出现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A B C D参考答案:B略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 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

14、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卢梭的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材料三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2)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