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39775057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写作技巧的基础课件(共94页)(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第一节 传统技巧 第二节 现代技巧第三节 辩证技巧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 传统技巧是我国古人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段和方法。古人运用这些技巧,创造了一大批传世佳作,也造就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家。今天,这些技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为许多当代作家所采用。 一、比兴 二、对比 三、衬托 四、悬念 五、巧合 六、误会 七、象征 八、通感 第一节 传统技巧 一、比 兴 比、兴是最古老的写作技巧,是从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概括出来的,古典诗词多采用这种技巧。现代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也常用比兴手法。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一、比一、比 兴

2、兴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大量运用妙趣横生、新鲜别致的比喻。如作者在描写李梅亭令人生厌的面孔时,就用了一个比喻: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一、比一、比 兴兴 钱钟书一家钱钟书一家 “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开壳的煮熟鸡蛋”。又挖苦他“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耳,蠕蠕欲活”。一个比喻,活画出李梅亭贪图虚荣的本质特征。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一、比一、比 兴兴 在讽刺鲍小姐时,用的比喻是: “一切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软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酒时才需要瓶塞。”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一、比一、比 兴兴 兴,按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说

3、:“兴者,起也。”在实际运用中,不少兴的形象含有比的意味,兴中有比,比中有兴。诗的兴,多数放在全诗或一章一节的开头,一般是一两句或两三句话,所以又叫兴句。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一、比一、比 兴兴 兴的作用,一是领出下文,使作品要,一是领出下文,使作品要表现的事物或感情,自然地展现在读者的表现的事物或感情,自然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二是兴中含有比的成份,给读者某眼前;二是兴中含有比的成份,给读者某种形象的暗示,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种形象的暗示,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一、比一、比 兴兴 第一节 传统技巧 二、对 比 对比

4、,就是把两个具有明显的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写作中的对比,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二、对二、对 比比 魏明伦在巴山鬼话魏明伦在巴山鬼话序序中写道:中写道: 暮年的郭老有些可悲,他用违心的假话否定自己黄金时代说过的大量真话。 晚年的巴老确实可贵,他用掏心的真话忏悔自己灰暗时期说过的少量假话。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二、对二、对 比比 魏明伦魏明伦 第一节 传统技巧 三、 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陪衬”。它是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使之更加鲜明、突出的技巧。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

5、巧传统技巧三、衬三、衬 托托 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衬托主要形象。 毛宗岗所说“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就是正衬。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三、衬三、衬 托托 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就是反衬。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三、衬三、衬 托托 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写惟利是图的巴黎商人抛出丑女,以每小时五法郎的价格,出租给那些上层社会的小姐、太太,作为陪衬人。由于那些小姐太太姿色一般,用丑女去衬托他们,就把她们衬托得漂亮迷人了。这用的就是反衬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

6、技巧传统技巧三、衬三、衬 托托 左左 拉拉 四、悬 念 悬念,就是在文章中精心设置疑团和矛盾,以激活读者期待和关注的一种艺术手段。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四、悬四、悬 念念 悬念由设悬和解悬两个部分组成。一般都是先将疑团或矛盾悬在那里,然后宕开一笔,加以拖延,使读者一直产生猜疑、紧张、渴望、揣测、担忧、期待等复杂心理,急于知道结果。最后才解开谜底,使真相大白。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四、悬四、悬 念念 例如短篇小说看不见的伤痕(匈牙利卡洛里克斯法劳德),就是不断采用悬念写作的。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四、悬四、悬 念念 五、巧合 巧合就是利用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它是情节

7、发展、“突转”的动力。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巧”,就是巧合,即凑巧相合、相遇或相同之意。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五、巧五、巧 合合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五、巧五、巧 合合 运用巧合时要注意: 第一,巧合必须合乎情理,即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巧合要新颖独特,别出心裁; 第三,运用巧合,要把握分寸 ,防止“弄巧成拙”。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五、巧五、巧 合合 张弦的小说记忆便采用了巧合的手法。 在四清运动中,电影放映员方丽茹,因看了师傅李克安给她的求爱信这一偶然事件,方被开除团籍和公职,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送往农村监督劳动。处理方的宣传部长秦慕平为此受

8、到了表扬。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五、巧五、巧 合合 但不久,秦慕平本人因无意中用带主席像的报纸包鞋的偶然事件,于“文革”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遭到批斗。整别人的人又以同样的罪名挨了整,而整他的一个专政队员,正是当年给方丽茹写信求爱的李克安。 这种巧合,揭示了偶然中之必然,反映出那段荒唐的历史对人的愚弄和伤害。 六、误 会 误会式,就是根据作品中人物之间发生误会,引发许多矛盾,来结构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误会的产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从误会的产生到消除,必然使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六、误六、误 会会 如红楼梦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

9、礼”,就运用了误会法组织情节。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六、误六、误 会会 可见,正是误会法,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加重了作品的悲剧效果,使读者感慨万千,遗憾不止。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六、误六、误 会会 第一节 传统技巧 七、象征 象征,就是借助于某些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或形象来对应人的心灵世界,暗示某种与之相似的思想感情。它在诗词、散文、小说、影视剧本的写作中被广泛运用。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 舒婷的船,用船象征着渴望飞翔的灵魂:一只小船不知什么缘故倾斜地搁浅在荒凉的礁岸上油漆还没有褪尽风帆已经折断既没有绿树垂

10、荫连青草也不肯生长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隔着永恒的距离他们怅然相望爱情穿过生死的界限世纪的空间交织着万古常新的目光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 运用象征,在文章或作品中,可以是整体象征,也可以是局部象征;可以是事件象征,也可以是细节象征。但不管运用哪种形式的象征,都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 第

11、一,处理好似与不似的关系。即象征物与象征形象之间,既要极不相似,又要有某种相似点,做到像画家齐白石所说的那样:“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 第二,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即在写作时,尽量使主观与客观之间自然吻合,和谐统一,既要表现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又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或内在联系,不能牵强附会,形神分离。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七、象七、象 征征 八、通感 通感,也称作联觉,通觉,本是一种心理现象。 由于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运用通感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便逐渐形成了艺术通感这一表现手法。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八、通 感感 所谓通感

12、,就是开放五官,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使不同感官之间形成感受的错位与转换。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八、通 感感 通感并不神秘,我们平时口头语言中的“热闹”、“响亮”“言而无味”、“字正腔圆”、“秀色可餐”、“冷色”、“暖色”、“冷静”、“刺耳”等词汇都与通感有关。 古代道学家提出“耳目内通”;佛家提出“诸根互用”也即通感。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八、通 感感 明代贾唯孝的诗句:“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登螺峰四顾亭),就将听觉、嗅觉打通了; 严遂成诗句:“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亦黄”(满城道中);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

13、八、通 感感 再如艾青的诗“而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辉煌整个天穹的时候”(吹号者),就是将视觉转为听觉; 戴望舒的诗句:“我躺在那里/咀嚼着太阳的香味”(致萤火虫),就是将视觉转换为味觉;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八、通 感感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作者把嗅觉的“缕缕清香”与听觉的“渺茫的歌声”沟通了;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八、通 感感 韩少功在西望芳草地中写道:“天地间一片无际的、神秘的、柔软的蓝,好像有只蓝色的歌在天边飘,融入草丛飘向夜空。”这就将视觉的“蓝色”与听觉的“歌”沟通了,让读者对歌有色彩的感

14、觉。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技巧传统技巧八、通八、通 感感 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 现代技巧,主要指西方现代派的技巧,以及我国新时期作家借鉴国外技巧,又融入自己的探索所创造的技巧。 在一个多世纪里,西方现代派作家反传统,勇于探索,标新立异,创作了一批引起轰动、载入文学史的作品。 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 现代技巧虽不及传统技巧丰富,但方 式也很多,这里只能择要介绍几种。 一、意识流 二、黑色幽默 三、蒙太奇 四、陌生化 五、反讽 六、变形 七、意象的随意组合 第二节 现代技巧 一、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和技巧。它指作者在写作中,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

15、幻觉梦境等方式,来表现人物主观世界瞬息万变的意识流动以及种种潜在的内心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一、意识流一、意识流 英国作家维吉尼亚沃尔芙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就采用了意识流法。 小说写一个女人看到墙上一个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草木生长,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一、意识流一、意识流维吉尼亚维吉尼亚 沃尔芙沃尔芙 王蒙的小说春之声也借鉴了意识流手法。作者让刚从西德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回乡探亲的途中,坐在闷罐子车里,通过他的内心活动,他的自由联想,展现他内心丰富复杂的意识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一、意识

16、流一、意识流 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优点是: 第一,深入内心,有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主观世界; 第二,节奏快速,跨度较大,有利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容; 第三,真情实感,自然亲切,有利于强化作品的抒情意味。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一、意识流一、意识流 第二节 现代技巧 二、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最初是指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幽默,按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它是“意识对客体、对个别现象和整个世界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二、黑色幽默二、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电影之一黑色幽默电影之一 作为一种艺术技巧,黑色幽默的主要特征是:用喜剧的形式(或用“悲剧性闹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以诙谐、滑稽、玩笑的态度来对待人世间的恐怖、死亡、罪恶和痛苦。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二、黑色幽默二、黑色幽默 我国古代有一个传说,据说清朝的金圣叹临刑前开过一个玩笑:“杀头,至痛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大奇!” 金圣叹面临横祸,只好以无可奈何的打趣来减轻被杀的痛苦。用现代标准来看,这就是黑色幽默。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技巧现代技巧二、黑色幽默二、黑色幽默 我国当代作家也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