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烽火台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774600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烽火台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门市烽火台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烽火台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烽火台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门市烽火台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8题青衣花旦海飞 村长在县剧团找到青衣和花旦的时候正是下午,她们正在练功房里练功。她们看到,斜斜的阳光把村长的脸劈成了半明半暗的两半。村长很年轻,但是却穿得很土。村长说自己是球山村的村长。她们就问球山村在哪儿?村长说球山村在很高的山上,她们这才看到年轻的村长脚上的解放鞋上沾满了黄泥。村长看到了她们的目光,就很局促地移了移自己的脚步。村长后来说想请青衣和花旦去村里唱一场戏,清唱就行了。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她们不愿意去,她们就说她们要收钱的。村长说收就收吧。她们说很责的,村长说多

2、少?她们就说了多少。沉吟了许久,村长说,责就责吧。她们说,我们怎么去,得坐车吧。还有山路怎么吃得消走。村长说,我们早就有人等在山脚了,我们准备了轿子。如果你们不去,那么我也不回去了,请不到你们,村里人不准我再回去。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只好点点头。又笑着说,没那么严重吧。村长也憨憨地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于是就去球山,她们跟着村长乘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一座山脚时,看到了两乘简陋的轿子,她们就上了轿。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她们终于到了那个叫球山村的地方。许多村民围过来看,他们的表情很漠然,他们没有看过穿得这么光鲜又长得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青衣和花旦往山脚下一看,怎么也没见底,云雾一片。青衣和花旦就面面相

3、觑,对望着吐了吐舌头。村长指挥着大家干这干哪,村长说去把大爷、大婶接来,那两乘小轿就又开始工作了。 简易的戏台已经搭了起来,村长在家里招待青衣花旦吃过晚饭后,就陪着她们去了晒场。戏台上点起了松明灯,台下也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全村人都赶来了。青衣花旦就上台,她们是收钱的,而且也不便宜,所以她们必须唱得认真和卖力一点 她们唱了很多折子戏,从楼台会到(送凤冠,又从宝玉哭灵到黛玉葬花。她们看到台下第一排坐着一对老夫妇,四周站满了人。演出快结束的时候,村长站到了台上,松明灯哔哔卟卟的响声中,村长中气很足的说,乡亲们,从今后,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球山村人的爹妈。台下一片寂静,一会儿,声音像潮声似的响起来,

4、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的爹妈。青衣和花旦被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她们看到坐头排的老夫妇,泪光一闪一闪。 然后接着唱,唱到后来月上中天,就结束了。村里人渐渐散开去。 村长安排青衣和花旦住她对象家。村长的对象长得很俊,一双大眼睛,一对大辫子。在对象家门口,村长对她们说,你们先住下,明天一早我和你们结了帐,然后派轿子送你们下山。青衣和花旦就说,好的。 青衣花旦和村长的对象很聊得来,对象送给她们自己剪的剪纸,说可以贴窗花。青衣和花旦家里的铝合金窗不需要贴窗花,但是她们还是收下了。 第二天早上村长来对象家送青衣和花旦下山,却四处没找到人。村长的对象也急了,说,怎么会找不到。村长说,你们昨天什么时候睡

5、的。对象说不知道反正睡得很迟。村长说你们说什么了吧。对象说她们问我桂子是谁,我就说桂子是我们村的小伙子,去外面当了兵,在洪水里救一个女人时被淹死了。骨灰送回来,明天就要下葬。桂子爹妈爱看戏,我们全村人凑钱请了你们来唱戏,算是代桂子孝敬他们两老的。村长说,她们两个嫩女娃子,这么高的山,她们能走到哪儿去? 后来村长对象在八仙桌上看到了一小沓钱,旁边还留了字:桂子和我们一样,也同样的年岁。桂子爹妈也是我们的爹妈。演出的钱我们不能收,这点钱就算是桂子孝敬爹妈的不用再找我们了,我们自己能下山。落款是:青衣花旦。村长猛拍了自己的脑袋,蹿了出去。不一会儿,两乘小轿出现在弯弯的山道上,快得像风一样。(选自21

6、世纪金奖小小说)16简要分析村长这一人物形象。(4分)17小说结尾部分,设置了村长对象回忆夜里与青衣花旦的聊天内容这一情节,颇精妙。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情节设置的精妙之处。(5分)18小说在对青衣花旦的刻画上有欲扬先抑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6分)参考答案:16村长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年轻村干部。.朴实:穿着很“土”;为了替舍己为人的桂子尽孝,他组织全村人凑钱请青衣花旦唱戏;认真负责,恳请青衣花旦去村里唱戏这一事上可以体现,又如号召村民把桂子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考虑周全,办事细心:对青衣花旦的住宿和交通都作了周全的安排。(答对任何两点则可)17形式上:照应前文,解开村长为何请青衣花旦唱

7、戏这一悬念(2分);为下文青衣花旦留下演出费、独自离开这一情节埋下伏笔(铺垫),使得情节波澜起伏(2分)。内容上:揭示了主题,歌颂了人间真情(人间的真善美)(桂子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以及全村人淳朴的情感)(1分)18抑:文章开头写青衣花旦面对村长的邀请提出各种要求,包括高昂演出费和用车接送等,表现了她们功利、市侩的一面(2分)扬:文章中间写到青衣花旦因收取高昂演出费卖力演出,表现其敬业精神,最后她们留下演出费独自离开这一情节,更表现出她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2分)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得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具

8、有强烈的“时差性”,有些作家的作品一写出来就立即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特别是知名度高的作家,其作品基本上能及时传播,如宋代苏轼、黄庭筠等人的诗文一落笔,即为人传诵。而有些作家的作品就很难及时传播,常常是生前藏之名山,身后才得以传之后世。宋人的文集,有一些是在作者本人去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由其子孙亲友刊印流传的。文学传播的“时差性”必然会造成作家影响的延后性,即作品传播滞后的作家,不可能对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产生影响,而只有当他的作品传播之后才会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作家知名度的高低与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成正比。作品传播的速度与广度,除与作家的知名度有关之外,又与作品本身的审美趣味有关,如北宋柳永的词作,

9、符合当时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故传播及时而广泛,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背可歌柳词”。而北宋中后期的黄裳,是神宗朝的状元,在社会上的名气不算小,因为他写词,不注重娱乐性,不考虑听众的审美趣味,只是按自己的志趣写风雅之词,“以清淡为正,悦人之听者鲜”,所以无人传唱,也无人欣赏,只好孤芳自赏。作品传播的历程,常常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曲线型的,有沉寂期也有盛行期,有低谷也有高峰。有些作家作品的传播,具有连续性。在当时及后世都盛传不衰,如宋代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问世后历来都为人传诵,基本不断。有些作家作品的传播,则呈现出间歇性的特点。盛行一时后,就湮没无闻,沉寂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崛起。比如李清照的作品

10、,在南宋盛极一时,当时刊行的李清照作品集有李易安集十二卷本,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本等多种版本。到了明代,李清照的作品集又全部失传,以致于像杨慎那样博学的学者,也未见过李清照的调集,而近代以来,随着李清照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断攀升,她的作品又得到了重新整理,并广泛传播。作品的传播,又有突起的现象。当时流传不广,在后代某个时期,因为某种特别的机缘而大受关注,广为流传,之后又复式微。如宋末周密、张炎、王沂孙等人的唱和词集乐府补题,在当时传本极少,元明两代一度失传,清代康熙年间朱彝尊偶然发现,让人在北京镂板刊行后,即大受追捧,广为传播,词坛上一时形成学习模仿乐府补题的热朝,京城的词风为之一变。此后,乐府补题

11、虽然并未绝版,但传播有限。一个时期,不仅是传播当代的作品,还要传播前代的作品,一种作品,不仅是在当代传播,还要在后代传播,所以考察一个时期文学的传播,不仅要考察其同时代作家作品的传播,还要考察前代作家作品在该时代的传播。如研究宋代文学传播,就不仅要关注宋一代先后传播了多少宋人的作品和文集,还要注意当时传播了多少唐人及唐以前的文学作品集,前代哪些人的作品在宋代最具影响力。(摘编自王兆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凡是知名度高的作家的作品,一写出来就立即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B. 古代很多作家的作品很难及时传播,宋代一些作家去世后作品才流传于

12、世。C. 宋代苏轼、黄庭坚两人的诗文,因为作品通俗,所以基本上能及时传播。D. 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传播历程是直线的,问世后历来都为人传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举北宋中后期黄裳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论证作品传播的速度、广度与作品本身的审美趣味有关。B. 文章阐述李清照的作品在南宋流行,在明代失传,而又在近代广泛传播,论证了作品传播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间歇性。C. 文章列举乐府补题在清代被偶然发现,在北京镂板刊行后即大受追捧的例子,论述了作品传播有突起的现象。D. 文章从几个层面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传播特点,即传播的时差性、速度、广度,历程,等等,层次分明,

13、条理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较为复杂,具有强烈的“时差性”,而且传播的历程常常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曲线型的。B. 唐代作家的作品,皆能在唐代没有什么影响,到了后代,比如在宋代产生了影响,这些作家的影响力具有延后性。C. 从“凡有并水饮处,皆可歌柳词”这句话可以看出,北宋柳水的词作传播之广泛,这是因为其作品审美情趣高稚。D. 研究一个时期作品的传播,把同时代作家作品的传播和前代作家作品在该时代的传播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才算是完整的。参考答案:1. D 2. B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

14、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表述绝对,“凡是知名度高的作家的作品,一写出来就立即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表述绝对化,原文说“特别是知名度高的作家,其作品基本上能及时传播”。B项,混淆范围,“古代很多作家的作品很难及时传播,宋代一些作家去世后作品才流传于世”表述有误,据原文“而有些作家的作品就很难及时传播,常常是生前藏之名山,身后才得以件之后世。宋人的文集,有一些是在作者本人去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由其子孙亲友刊印流传的”可知,应为“有些作家的

15、作品就很难及时传播”。C项,文中无据,“宋代苏轼、黄庭坚两人的诗文,因为作品通俗,所以基本上能及时传播”表述有误,据原文“特别是知名度高的作家,其作品基本上能及时传播,如宋代苏轼、黄庭筠等人的诗文一落笔,即为人传诵”可知,“宋代苏轼、黄庭坚两人的诗文,其作品基本上能及时传播”的原因是知名度高 ,而不是作品通俗,文中也没有关于作品通俗的说法,所以“因为作品通俗”在文中无依据。D项,据原文“有些作家作品的传播,具有连续性。在当时及后世都盛传不衰,如宋代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问世后历来都为人传诵,基本不断”可知,“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传播历程是直线的,问世后历来都为人传诵”的说法正确。所

16、以D项正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扩大论证范围,“文章阐述李清照的作品在南宋流行,在明代失传,而又在近代广泛传播,论证了作品传播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间歇性”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有些作家作品的传播,则呈现出间歇性的特点。盛行一时后,就湮没无闻,沉寂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崛起。比如李清照的作品”可知,文中李清照的例子只论证了作品传播的间歇性,没有论证作品传播的连续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