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巴江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774568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巴江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巴江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巴江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巴江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巴江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参考答案:考点:1S: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旨在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了解内阁设立和理解内阁特点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内阁官员没有

2、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这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由此A项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BC表述有误,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事实是皇权加强的结果,故排除D故选A2.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原则上都接受的成文法典 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 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 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不正确D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时期平民经过和贵族的不断斗争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虽然在十二铜表法中保留了贵族的许多特权,但结

3、束了习惯法时期贵族任意解释法律,肆意欺压平民的现象,使贵族特权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和制约,所以都正确,故选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3. 北宋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朝廷“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祜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济县”。北宋知县事的设立表明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行政单位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C.君主权力的行使具有随意性D.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参考答案:D北宋知县事是中央派遣官员到地方去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选项说法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排除。4. 西方国家的“三

4、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西方的“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即相互牵制的双方还会被第三方所牵制。而题干中的中国儿童游戏只是单向的制约,不能相互牵制。5.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参考答案:B6.

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清除了党内的走资派B破坏了民主和法制C让群众全面夺取了政权D推动了思想的自由发展参考答案:考点: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考查文革时期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的现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口号下践踏和破坏社会秩序,民主和法制破坏殆尽的现象,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是题干的主旨

6、,应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应排除故选B7.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参考答案:C8.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材料“山东亡,是中国亡矣”、“开国民大

7、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帝国主义操纵会议将德国侵占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材料反映的就是五四运动中爱国人士奔走呼号的情景。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与“山东亡,是中国亡矣”等材料信息无关,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 美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南北两制”,它与中国的“一国两制”的相似之处有目的都是维护国家统一 从各地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 一国中的两种制度都各有其先进性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A B C D参考答案:B10. 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兵匠(织工)1034人,宋

8、真宗戚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宋徽宗崇宁三年建造了文绣院,招收刺工300人。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西内、东内染院,西内染院有工匠613人。这表明当时()A.已出现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B.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发展都很快C.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率较高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参考答案:D从材料中可知宋代负责丝织的机构较多,而且工人众多,规模较大。分共比较细,如有织、绣、染等各种工种。据此可以判断出D项正确。A项中专业纺织户从材料中看不出来;B项的民营手工业材料中并未提到;C项生产效率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因此A、B、D三项错误。11.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

9、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参考答案:B略12.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 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参考答案:A13. 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参考答案:D14. 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

10、着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参考答案:B15. 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参考答案:B16. 古雅典以民主力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是 A陶片放逐法 B差额选举制 C任期制 D比例代表制参考答案:A略17. 圣西门、傅立叶等思想家和实践家们曾提出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主张A.根本上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11、诞生B.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同思想的发展C.基于工业革命形势下的贫富分化而提出D.实践了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理性思想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日益暴露,圣西门等人为克服这些弊端,才产生了种种改造社会的理想与实践,C选项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思想条件,A选项排除。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国儒家大同思想无关,B选项排除。空想社会主义与启蒙思想无关,D选项排除。1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科举制与

12、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 B C D 参考答案:B19.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村政策的共同点是 A改变了经营方式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保护了农民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参考答案:AB、C两项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该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D项排除。20.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

13、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参考答案:A临时政府是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故A说法正确;中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故排除B;中国根本没有成为最民主化的国家,因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的袁世凯就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故排除D。21. 鲁迅对儒学的评论:(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办法。”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为了治民众者”所设想的治国方略是什么?()A德治B法治C中庸D无为而治参考答案:

14、考点:V8:孔子的政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解答:“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办法”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故A正确;B是法家的思想,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D是道家的思想,排除故选A22. 明朝初年为防止宦官干政,严格禁止太监识字,但明宣宗时设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凡皇帝口述命令,先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明宣宗的目的是A.设三省六部B.设三公九卿C.设军机处D.以司礼监牵制内阁参考答案:D【详解】明朝太监识字制度的变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