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9769953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问点总结 授 课 建 议 1、自然地理的要素2、自然要素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 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 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进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物质循环简图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太阳能

2、 蒸发、水汽输能 送、重力能 降水、径量流使水体不断更新, 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稳;缓解不同纬度间热意量收支不平稳的冲突;义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状太阳能光合 化学能作用热能分解 呼吸促进自然界物质和 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淌、 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形成了丰富的矿产 资源;转变了地表形状,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 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3、生产功能4、平稳功能5、环境整体性的表现6、环境整体性表现的的例子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3、 - - - - - - - - - - - 深 度 探 究 1河流径流量削减对河流下游有何影响?提示: 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土壤盐碱化;水质变差,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等等;2一般情形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提示: 上游植被破坏严峻,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 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才能降低,易引发洪涝灾难; 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3在半干旱绿洲地区,如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提示: 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削减,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削减

4、而萎缩,四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7、自然带的形成8、自然带的类型9、自然带分布的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肯定范畴内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以北半球为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 递减 两极热量带:植被:赤道土壤:赤道雨林、常绿阔硬 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

5、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降水量:沿海 递减内陆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植被: 土壤:沿海深度探究 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1分析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分布特点提示: 1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大致是南北延长、南北更替,表达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2这种分布主要受山脉阻挡造成的;2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的分布相吻合,由于自然带是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2相

6、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独,如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3从沿海向内陆,受水分影响,一般植被越来越稀疏;在北美洲地中海气候区东西向峡谷中,也显现了类似的现象;谷底为荒漠,南壁植被稀有,北壁植被茂密;请分析形成的缘由;提示:该现象也与水分因素有关; 缘由是谷地受大气下沉气流掌握,降水稀有,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潮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青翠;南壁为背风 坡,植被稀有;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

7、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 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据此可知: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下图 ,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 有些基带为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显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8、山体所在纬度 同类自然带的分布, 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 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 台湾玉山 海拔可达 2 800 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 只能到 2 000 米,而到了中温带 长白山 仅 1 200 米;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降水因素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储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才能上升,导致冰雪融解,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

9、雅山南坡, 既是阳坡, 又是迎风坡,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 1、图 2出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 图 3出现, 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图 1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图 第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图 2不同山地垂直带谱图图 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5如图 3,我国雪线的分布高度大致

10、从南向北降低,这是由纬度高低打算的;同纬度东部地区的雪线低于西部地区,这是由降水多少打算的;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 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 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假如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位置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定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就越高;因此,纬度 低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如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像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定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定阳坡和阴坡,进而判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就南坡获

11、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 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就反之;4依据雪线的高低判定迎风坡和背风坡 第 7 页,共 13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冰雪量大, 融解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解快,因此雪线高5可依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定山坡坡向1 东西走向的山 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 温带地区 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

12、,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 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 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 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上图所示:10、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缘由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缘由按抱负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 3S 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 巴塔哥尼亚沙漠赤道邻近的东非高原出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北、热带草 原带中、热带荒漠带 南温带草原带 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定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