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9651704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暴见孟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庄暴见孟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庄暴见孟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庄暴见孟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庄暴见孟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暴见孟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暴见孟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庄暴见孟子一、教学目的:1.懂得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领悟孟子 “与民同乐 ”的民本思想;3.学习懂得对比在论辩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本思想和对比手法三、教学课时:2 课时;四、教学方法:自读提示法;五、上课时间9 月 12 日六、上课班级:三( 4)(5)班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词句疏通与文段朗读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由孟子的“王道”思想,谈到“民本”思想,引入到本课教学;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然后齐声朗读课文;三、词语点读:1、王语暴以好乐语:告知2.直好世俗之

2、乐耳直:同“只”,只是3、独乐乐, 与人乐乐, 孰乐乐: 第一、第三两个 “乐”读 yue,意思是观赏音乐; 其次、四、五三个 “乐”读 le,意思是欢乐;4、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举:全都5.兄弟妻子离散妻子:妻子和儿女6.今王与百姓同乐, 就王矣王:第一个是 “大王”,其次个是 “行王道一统天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下”的意思;四、一词多义懂得:1.见A 庄暴见孟子(拜见)B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会见)C 父子不相见(见面)D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

3、羽旄之美(观察)E 居有日,扁鹊复见(进见)F 诚恐见欺于秦(被)2.以A 暴未有以对也(来)B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把)C 以啮人,无愈之者(假如)D 无以,就王乎(同 “已”,停止)E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用来)F 以如所为,求如所欲(凭)3.直A 直好世俗之乐耳 (同“只”,只是)B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与 “曲”相 对 ) C 而直为此廪廪也 (竟然)D 半皮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格) E 蓬 生 麻 中 , 不 扶 自 直 ( 挺 直 ) 4. 举 A 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全都)B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家乡(抬起) 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荐,选用)D

4、 举数人以训汝(列举) E 举大计亦死(发动)F 戊卒叫 ,函谷举(占据) 5. 夫 A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句首助词)B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D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丈夫)五.判定以下各句中词类活用情形;1.王语暴以好乐(语:名词作动词,告知)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独乐乐,与人乐乐(前一个“乐”:名词作动词,观赏音乐)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4.今王鼓乐于此(鼓

5、: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生疾病)6.今王与百姓同乐,就王矣(王(后一个):名词作动词,行王道; )六、自读自译全文,然后解译下面的文段;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 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就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2、与民同乐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优者, 民

6、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梁惠王下)3、仁者无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 往而征之,谁与王敌?故曰: 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4、为民父母国君进贤, 如不得已, 将使卑逾尊, 疏逾戚, 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行,勿听;诸大夫皆曰不行,勿听;国人皆曰不行,然后察之;见不行焉

7、,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这几段文字均较简洁,简洁翻译;翻译后,让同学说说每一段文字中,孟子的说理技巧;)七.作业:熟读课文;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其次课时教学

8、要点:分析内容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与行文思路:本文记述了两次有关齐王 “好乐”的谈话,表现了孟子主见人君应 “与民同乐”, 实行“仁政”的思想;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提问: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冶?明确:或许是孟子根本没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切有力;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绽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 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谈论悬念;以庄暴 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其次部分,孟子与齐王的谈话;这部分才是正文;这一部分又分为

9、三层,前两层只是为了把齐王引入自己设计好的论题中,最终一层才是本文的重点;第一层(从“他日,见于王”至“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紧承与庄暴的谈话,再次提出论题;其次层(从“曰:可得闻与?”至“不如与众”),再以两问进一步加重谈活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第三层(从“臣请为王言乐”至篇末) ,以两幅画面呈现两种不同的政治局面,说明白造成两种不同政治局面的缘由,点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三、深化探讨: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 “好乐”一事,为什么会 “变乎色 ” .探究学习:学界显现了这样三种说明: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惭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当“好乐”;

10、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暴不该把他 “好乐”的事告知给孟子;权衡上述几说, 以第三说为正确;据韩非子 内储说上记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 ”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告齐宣王 “保民而王 ”,所以齐宣王心中要 “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知给孟子;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

11、,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消遣活动;“先王之乐 ”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 ”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 “先王之乐 ”,而是 “世俗之乐 ”,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见不 甚吻合了;齐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 俗之乐耳 ”,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蛮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仍能连续进行,是由于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 ”;也有人认为: “齐王感到作为国君而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判,因而脸上表现得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文选 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 ”的国君不乏其人,

12、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到“惭愧”;所以,齐王的 “变乎色 ”应是“愠怒之色 ”;2 “先王之乐 ”与“世俗之乐 ”壁垒分明,可是作为儒学大师的孟子为什么会说“今之乐犹古之乐 ”呢.探究学习: “今乐”古“乐”本不行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舍弃对“今乐”的爱好,所以存异求同, 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形下实现 “与民同乐 ”;所谓“今之乐犹古之乐 ”,问题不在于爱好 “今乐”仍是爱好 “古乐”,而在于能否与民 同赏;如能与民同赏,就古今无异;假如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好 “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3本文所记叙的两次对话有何联系.并作了怎样的艺术处理 .探究学习:文中第一次写庄

13、暴和孟子的对话,实际上是全文的引子,起开篇的作用,故略写;庄暴对齐王“好乐”的话题无言以对,一方面说明这个话题有难度,另一个方面反衬了下文孟子谈话技巧的高明;其次次对话是孟子和齐王的对话;这一段对话说明白孟子的政治观点,表达了孟子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牢牢把握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谈话的主动权, 一步一步地将齐王引入自己预先设想中的话题,从而达到宣讲自己政治主见的目的;这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故详写;4孟子 “与民同乐 ”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 .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进展了 孔子的 “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