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9642675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 学校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教学是课程实施诸环节中的核心环节,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它打算着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能否最终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能否最终转化为同学的素养进展;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详细化和有方案确定,是教学活动期望达成的实际成效;教学目标实际上也是期望同学获得的学习与进展的程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动身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行动的指南;教学过程是师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环绕落实目标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同学的素养进展;假如把目标设计和教学设

2、计看作是课程实施的“规划图纸” 和“设计方案” ,那么,教学就是施工的过程,就是把“规划图纸”和“设计方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的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过程打算着课程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成为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有效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高效教学是追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并扩大落实教学目标,或在削减教学时间的情形下落实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高效教学的实现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一、教学目标调控策略(一)树立科学的目标观 、坚固树立目标意识心中有目标有预就达,无预就废;预预设,目标与方案;有志者事竟成;志志向,

3、大目标;、科学看待目标辩证与统一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目标是变化的;目标是进展的;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目标是多元的和分层的;目标是可掌握的;、目标需要落实学校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从3 年级到 6 年级 4 年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假如按 7%-9%的课时比例测算, 总计需约 480 个课时;这是以上课(包括室内上课和室外上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时间;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来落实的,学校生的科学素养也主要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培育起来

4、的;因此,上好每一节课是落实课程总目标的保证,就如砌好每一块砖是垒好高楼大厦的保证一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春秋荀子劝学(二)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包括八个方面 : 训练性、全面性、详细性、真实性、适切性、层次性、进展性、弹性;、训练性培育科学素养,促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为终身学习、生存和进展奠定基础;.紧紧扣住课程宗旨;.着眼于养成,力避空洞说教;.点滴积存,不行急于求成;.思行结合,言行一样;.重视行为矫正;、全面性科学素养训练是一种全面进展的训练;教学目标要全面表达和落实“全面进展”的要求;.懂得三维目标的内涵(科学概念、科学探究、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目标设计的重点放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其他方面的进展;如个性进展;、详细性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使活动有效;目标是用来指导活动的;目标是为了落实;.把三维目标定位在详细问题、详细对象和详细活动上;.用行为化的语言描述目标;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每节课目标数量要恰当;、真实性科学追求真实;目标是同学基础水平与进展可能的真实反映;要引领同学面对真实,追求真实,使他们在真实的经受中形成判定和改造生活的才能;.目标的内容是真

6、实的;.目标的确定和表达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不喊口号;.目标能够落实;、适切性用同学的视角和思维看待事物;目标要适合同学的真实水平和才能,促进在最近进展区的进展;(跳一跳够到果子).分析同学实际的基础水平和才能;.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落实;.适合教学活动的有效时间;、层次性同学是分层的;每一个同学都能进步;.分析同学的层次;.把握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特点;.确定各层次同学的进展目标;、进展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进展;同学的进展是日积月累的;.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确立教学目标总方案和分步方案;.留意观看同学的真实反映(课堂上、生活中);.不断反思和调整;、弹性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和真实性,

7、打算教学活动存在不行猜测的大事发生;.树立新的课堂观;.总结归纳非猜测性大事的特点和规律;.目标有弹性和针对性;.敏捷把握,为实效服务;(二)教学目标的调控策略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熟记所确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把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不断对比预设目标进行评判与反思;、适时调整;、准时补救;二、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一)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表达育人宗旨,全面落实目标;同学学情设计分析同学基础,提出针计策略; 教学内容设计解读教学内容,理清意图脉络; 教学资源设计依据本地实际,精选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设计突出

8、探究核心,留意体验感悟; 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活泼,时空合理,保证明效;教学工具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合理预备教具; 教学评判设计实施多元评判,讲究评判成效; 教学拓展设计遵循可行原就,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目标设计表达育人宗旨,全面落实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总体特点,研读本课教材,初步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等;.依据教材(含教参) 和把握的同学情形, 初步摸索和设想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对比上课目标的达成情形,分析同学在设想目标上的进展空间(最近进展区) 和弹性空间,初步设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活动等),通过对比,推敲,初步确定目标;.描述目标(行为化语言、活动定位)

9、; 、同学学情设计分析同学基础,提出针计策略. 平常留意观看和分析同学的科学素养进展情形,如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心情情感、态度等,积存这些方面的感性熟悉,并分析总结每个儿童的变化进展规律和主要特点;. 分析当前同学的科学素养进展状况;. 分析同学对于本课的认知基础;. 分析与本课相关联的同学的生活体会;. 分析同学学习本课的才能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摸索同学的学习基础与需求;、教学内容设计解读教学内容,理清意图脉络.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研读本课教材,理清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等;(教材). 依据教材内容和初步确定的目标,挑选可供利用的现实生活案例和其他

10、课程资源;(资源). 依据初步确定的教学目标、同学状况分析和教学时间、场地、设施等,对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整理;(环境、条件、整理). 设想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活动等),统筹和初步确定教学内容;(统筹、确定)、教学资源设计依据本地实际,精选课程资源. 依据本课目标、同学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设想,统筹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 摸索儿童个人生活体会方面的课程资源;. 摸索儿童家庭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摸索儿童学校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摸索儿童社会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摸索书刊、网络等媒体的课程资源;. 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挑选,确定本课的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

11、设计突出探究核心,留意体验感悟. 依据本课目标、同学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设想,统筹考虑教学方法;. 摸索“学” 的方面的方法 (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合作学习、个别学习等) ;. 摸索对应“学”应实行的“教”的方法;. 对以上两个方面的方法进行统整,确定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活泼,时空合理,保证明效. 依据本课目标、同学实际、教学内容,统筹考虑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统一组织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 活动要包蕴目标,承载内容;. 活动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儿童参加;. 活动要有启示性,有问题引领,有探究性,儿童身心投入;. 活动要有组织,有指导;. 活动有充分的时间

12、和空间,能够展得开,有开放性;. 活动要有结构性,内容有规律性,连接合理;. 活动要有总结和评判,落实目标,保证明效;、教学工具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合理预备教具. 依据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摸索教具的内容和类型;.在学校条件答应的情形下,尽可能使用标准试验设备!. 摸索教具的质量和数量要求;. 摸索教具的来源;. 落实经济适用原就;. 尽量指导同学参加教具预备;. 引导家长合理参加教具预备;、教学评判设计实施多元评判,讲究评判成效. 树立科学评判观;. 教学过程中的评判以同学互评为主,老师评判为辅;. 留意培育同学善于主悦耳取家长和邻居的评判;. 教学过程中的评判内容以对活动质量的认可与矫正为主;. 评判方式敏捷多样;如口头、体态、书面、物质等;. 评判要真实,要有真情投入;. 评判要有度,不过多过滥,为评判而评判,不搞花架子;. 评判要讲究时机,针对性要强;. 激 励 与 戒 勉 相 结 合 ;、教学拓展设计遵循可行原就,重视社会实践. 拓展活动与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是课内认知的延长和行为转化;. 要求不要过高(数量、难度),简便易行,具好玩味性;. 留意参加家庭活动,关注和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安全是前提;. 应准时评判,防止流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