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95090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李捷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

2、,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3、。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义”是为人的要领。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一个个小山村里,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

4、族谱里,让人们永远缅怀他们。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字,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心中的共有精神家园。记住乡愁通过娴熟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

5、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23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B.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C. 乡愁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传承。D. 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

6、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B. 段紧承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C. 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领段。D. 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B. 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积极齐家治国平太下。C. 文中所说的“理

7、”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D. 文中所说的“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美。参考答案:1. D 2. C 3. B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记住乡愁,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说乡愁“是重要保证夸大其词。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这篇文章采取的是总分总结构,是总,是分;其中又是总分关系,是总,是分。3. 试题分析:

8、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原文是说“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义”不是说就一定要去治国平天下。点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16分)痛哭和珍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

9、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

10、,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

11、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

12、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15在作者眼中,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信息,简要回答。(4分)16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7试分析文章所采用的叙述人称及其作用。(3分)18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参考答案:15、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4分)16、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13、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4分)17.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3分)18、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5分)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张岱年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

14、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

15、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所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