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土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91115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土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郴州市土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土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土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郴州市土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说“士节”王学泰“士节”这个词有点“古”,现在很少有人用了。最初“士”就是成年男子的通称,周代至春秋时期多指贵族最低的一个阶层,后来遂指有一定的社会管理知识能够进入官僚阶层的人们,再后来则指读书人。“士节”也就是“士”所应该有的节操,包括操守和尊严。用现代语言来说,“士节”实际上是士人的角色意识的自我认定,士人在严守士节中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士。作为角色意识的士节的形成于贵族社会,士在那个社会里是军人和下层官吏,社会要求他们必须自尊自爱和遵守某些原则,社会也为

2、这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那时士遵守士节是极其自然的。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等级流动,士人存在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士人对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与操守感到茫然,但士节还是保存了下来了,只是此后的士节的张扬不再靠制度、而是靠统治者的宽容尊重和士人自我意识的坚守了。从历史的总趋势来说,专制越来越加强,导致士人所受到的尊重就越来越差。秦代以后,士节外部条件总倾向是越来越恶劣,士人在皇帝眼中越来越像奴仆,他们用刑罚和名利双向消解着士节。士节是士人的灵魂。这在两汉很突出,给后世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两汉有的士人竟敢触动皇权专制制度下最为敏感的帝位问题。他们看到国家动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遵循原始儒家的“天下乃天下之天

3、下,非一人之天下”的理论,要求皇帝下诏“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与虎谋皮,表现出坚挺的士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争”中广大士人面对宦官的镇压与迫害,前赴后继,宁死不屈。两汉之所以士节高涨,这与汉朝初年,士人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定了秦朝的绝对专制,以及士人有意识师法先秦密切相关,另外汉代皇帝经常提倡与褒奖气节,于此也有一定的效用。三国魏晋南北朝期间,虽然也有较安定的时候,但毕竟很短暂,社会动乱是主流,士人也像普通人一样把保持生命为第一要务,诸葛亮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颇有代表性。而竹林七贤,兰亭雅士,则是当生命稍有保障时便是抓紧时间享乐的典型代表。乱世的残酷现实与求

4、生的强烈欲望交织促进人性的觉醒,士人感觉到纯粹的“本我”更重要,所以属于角色意识的“士节”被淡化了。到了清代,争着抢着做忠臣的现象不多,没有了忠臣,“士节”无由表现,晚清是士节全面低落时期。士风的颓靡完全暴露出来。 当然,清末不是完全没有坚持士节的士人了,自海寇西来,欧风东渐,传统的宗法制度开始解体,士农工商这种传统的社会分层也已动摇,这样有别于士人的新型知识分子逐渐出现。最典型的像为变法自觉献身的谭嗣同、献身于反清的烈士如徐钖麟、秋瑾、邹容等等。他们既是封建传统士人,也是最早思考自己权利和义务的人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了初步独立公民意识的人们。(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5、是A“士”最初指成年男子,周至春秋时期指贵族最低一个阶层,后来指进入官僚阶层的有一定社会管理知识的人群,再后来指读书人。B“士节”是社会对士人操守和尊严的看法态度,是士人角色意识的自我认定和社会认可,这种角色意识形成于贵族社会。C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士人对如何保持自己的节操感到茫然,但由于统治者的宽容尊重和士人自我意识的坚守,士节仍得以张扬。D两汉时期,有的士人,依据儒家的有关理论,要求皇帝招贤纳才,禅让帝位,表现出坚挺的士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春秋以来,因为存在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真正符合最初标准的士人渐渐消失了,但士节却保存下来。B三国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生逢乱世

6、,士人往往把保存生命视为第一要务,或者抓紧时间及时享乐。C乱世的残酷和求生的欲望促成了人性的觉醒,士人开始追求更加纯粹的自我,而不再重视属于角色意识的士节。D晚清士风的颓靡得因于海寇西来、欧风东渐这样的外部变化,也有传统宗法制度瓦解、传统的社会分层开始动摇这样的内部因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士人所受到的尊重之所以越来越差,是因为专制制度越来越强大,士人的地位也越来越低,士节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B秦代以后皇帝一方面用刑罚威胁士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又用名利引诱士人的灵魂,两方面都在消解着士节。C由于汉代士人有意识的师法先秦,特别是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定了秦朝的绝对专制,因

7、此两汉士节异常高涨。D虽然晚清士杰的低落,但依然有坚持士节的士人,只是他们有别于传统士人,因为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初步具有独立的公民意识。参考答案:1B 2A 3C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寂静钱钟书周劼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一片烛光隐隐。人群伫立无语,只有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清华大学的几十名师生,冒着严寒自发前来,手捧蜡烛围成 “心”型图案,并井然有序地鞠躬后献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有人低声回答:“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年。”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

8、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杨先生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回忆时说。他的人生,本不寂静。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引述涉及四千余位作家,上万种著作,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吴宓称赞他:“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称其为“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世人赞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都从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

9、名字。当年的同窗许振德回忆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即使是身处困境,钱先生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后来,第一批“老弱病残”被“大赦”回京,名单上却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寂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最了解他的

10、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参加追思活动的一名清华大学博士生说,他初读围城时,也只觉得如书中所言,人生处处会遇着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人类的“围城困境”。后来他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了:“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作茧自缚之下,活得怎能不虚伪沉重。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真挚、坦然。”走出魔镜的钱钟书一书也对他进行了这样的解读:“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

11、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先生离世后,清华学生曾谱曲写词以为纪念:“我总觉得,每次去图书馆,还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许,先生刚走,茶还没有凉”是的,先生给清华、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寂静”的背影。先生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我们看来需要“忍受”的“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他墨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不要奇怪为什么钱先生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才是他心底所愿,才是他一生的格调。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一个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

12、,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19、文中写钱钟书夫妇没有被第一批“大赦”回京一事有何作用?(4分)20、请解读结尾一段中“唯一的钱钟书”和“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的含义。(4分)21、简析钱钟书先生的“寂静”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4分)22、文章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参考答案:19、体现钱钟书先生“即使是身处困境,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的“寂静”。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答出得2分;中答出其中

13、一条得1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得2分)20、钱钟书先生的学识、人品无人能及(或学识、人品均无人能及的钱钟书)这个时代再也没有钱钟书这样的人了。21、“去”的寂静。临终前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20分钟。在成就和赞誉面前,寂静如初。面对世人的广泛赞誉,他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即使身处困境,也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劳动改造时,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面对名利,“心不在焉”。“文革”后,先生声望日高,记者学者纷至沓来,先生一概谢绝。对他人的不解从不在意。谢绝他人拜访,被人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对此钱先生毫不在意,依旧只是“安安心心做学

14、问”。 (答出一点得1分)22、(每个人的成长都与时代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大师”,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寂静”。(先表明观点)(1分)钱钟书先生所处的时代可谓很不“寂静”,尤其是十年“文革”,几乎对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然而,无论是面对世人的赞誉,还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钱钟书先生都保持着内心的“寂静”,静静地埋头书本,静静地做自己的学问,丝毫不为环境所扰。(联系文章)(2分)当今的确是一个不太“寂静”的时代,人心浮躁,热衷名利,许多人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联系现实)(2分)其实,只要能够像钱钟书先生一样,时刻保持内心的“寂静”,每个人都可以有所成就,甚至

15、能够成为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的“大师”。(得出结论)(1分(如果阐述的观点为“因为当今时代不够寂静,因而难以产生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的大师”,最高得3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6分)我们都是凡人而不是神,这一简单的事实已足以使我们能够正视自己。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既有崇高圣洁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那么需要、那么渴求爱与奉献的精神和能力。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在死神降临之前是不会完结的。无论它开始的几章是如何的平凡和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的有限,但其最终的结局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因为,我们的生活始终处在更叠与变换之中,从生命的初始到其终结的过程中,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难,也可能融 (hu)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地追求,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去渴望最完美的生活形式。16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又会被鄙俗的东西诱惑既会被美好的事物吸引又有卑微庸俗的本能A B C D17阅读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