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89268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株洲市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市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 所谓“现代新儒家”,是由一批抱持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而又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以抗拒全盘反传统思潮的攻击、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的思想流派。这个思想流派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处于“花果飘零”时期在中国曲折成长起来的。从思想发展的背景看,现代新儒学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兴起的全盘反传统思潮(实质上是全盘西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20世纪

2、20年代的“科玄论战”,奠基于张君劢、熊十力,系统化于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而普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际新儒学思潮。现代新儒家做了许多理论创新工作,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熊、牟二氏弟子众多,在台港形成一大学派,其理论臻于精密;冯友兰则是孤将独帅,虽有弟子而未成军立派,虽有理论而未臻精密。然而,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他们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因此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新学的精华。第二,他们试图纯粹从中国文化传

3、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资源(诸如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在理论上充满矛盾与困惑。第三,他们虽然有“援西入儒”的思考,但他们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的认识是不深刻的。例如牟宗三提出“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仅从外王的制度之用去理解西方民主价值观,就反映了其固守传统不求变道的思想局限。第四,他们具有强烈的道统观念和卫道意识,缺乏新时代应有的博大胸怀和融摄多元文化的气度,因而在理论上表现为相当程度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至于冯友兰的“新理学”,更是一个粗糙而非精密的、矛盾而非一贯的理论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人生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

4、判运动,因而干扰了他的“精神反思”,同时也由于冯氏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深受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的影响,过分注重了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了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因此,现代新儒学还只是应对型、精英型的,称不上是变革型、大众型的。 (节选自2011年10月31日北京日报)6关于“现代新儒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心存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并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思想流派。 其主要代表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B有“援西入儒”的想法,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来回击全盘反 传统思潮、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C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时期成长起来的,是对“五四”运动

5、以后兴起的全盘西化思潮 及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D他们试图只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民主政治、现 代科学与知识论等资源的努力,收效不大。7下列有关“现代新儒家”困境及理论局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评价未能做到客观理性。B因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故未能做到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学术的缺陷以及西 方学术的精华。C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认识欠深刻,牟宗三“本内圣开出新外王” 的命题就体现了这一点。D缺乏新时代对多元文化应有的包容胸怀和融摄气度,因而其理论的主观独断性和 排他性表

6、现相当明显。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是现代新儒学正式诞生的标志,而张君劢、熊十力是 这一思潮的奠基人。B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新儒学系统化的表现,这两人是其各自学派的代表。C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干扰了冯友兰的“精神反思”,这是造成其 “新理学”理论局限的主要原因。D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注重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对儒学道德人文精 神的阐发,给“新理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参考答案:(9分,每小题3分)6C(据原文,对“全盘西化思潮及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思潮”进行“文化回应”的是“现代新儒学”而非“现代新儒家”。)7B(

7、“中国学术”“西方学术”应为“中国传统学术西方新学”。)8C(A“正式诞生的标志”说法错误,原文说“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这一时期。B牟宗三有自己的学派,而冯友兰并未形成自己的学派。D“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注重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说法不正确。)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秤王振东“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侯三乞求道。“好吧。”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

8、,最后还是答应了。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求师傅给他修杆一斤短六钱的秤。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油馍炸得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传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

9、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下来,侯三手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侯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

10、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妻子听后,并未感到惊讶,相反倒很平静。她摸摸索索地从枕边摸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侯三,“你看看这是啥?”侯三倒有点儿惊异,不知道妻子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心说莫不是妻子藏的私房钱,这会儿有病快不中了,就拿了出来。侯三急不可待地解开布包,不禁大吃一惊,包里竟是一个新秤锤。看到丈夫愣在那儿,妻子提了提气,说道:“有件事我也一直瞒着你,那时给你说,你也听不进去。这秤锤就是你修的那杆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咱使的那杆秤,是我叫修秤师傅给咱

11、修的一斤涨六钱的秤”“咋能这样?”侯三惊叫道。妻子一阵咳嗽,等喘匀了气,接着说:“我了解你的心性,所以当年你修了新秤后,我悄悄嘱托修秤师傅又修了一个一斤涨六钱的秤锤,为这我还给他加了二十个钱。你验秤时,用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锤,等你不在时,我悄悄地换上了一斤涨六钱的秤锤。这一换,就换到了现在。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正是咱家的油馍秤头儿足,人们才愿意上咱家来买油馍,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呀!”侯三惊得说不出话,好久,才抱着妻子的头,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妻子过世后,侯三把那个秤锤用新布包好,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有删改)19 小说为什么以侯三央求修秤师傅按自己的要求修秤进行开头

12、?(4分)20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21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4分)22“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19. 这既给小说设置了悬念,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较好的铺垫。20.层层设置悬念。如小说中侯三修了一杆一斤短六钱秤生意反而做得更红火,读者就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侯三的妻子说出了换秤的真相,令侯三吃惊,也让读者感到意外。明暗线双线结构。明线是侯

13、三修秤生意做的红火,暗线是侯三的妻子更换秤是生意做的红火。两条线在结尾合拢,使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两条即可得满分)21.善良、讲诚信。当得知丈夫想用不公道的秤赚钱时,就偷偷的更换了秤。处理问题有智慧、讲方法。她偷偷地更换秤,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从而避免了和丈夫发生正面冲突。精明,懂得生意经。她用一斤多六钱的秤做生意,明着是吃亏,实际上是掌握了“薄利多销”的内涵,是她的精明之处。22.示例:“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是说公道自在人心,不可用欺骗的手段来蒙蔽他人。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好谁坏?孰优孰劣?只要经过心中这杆秤,分量就出来了。人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秤,这杆秤不仅要公正的

14、称量自己,也要公正的称量别人。若人人都能用好自己心中的那杆秤,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只要是紧扣题目表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

15、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