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庙岭头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89235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庙岭头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唐山市庙岭头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庙岭头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庙岭头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庙岭头乡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其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参考答案:A2. 下列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B干冰暴露在干燥空气中,干冰周边气温降低C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D日光照射在装有新制氯水的烧瓶上,瓶中有气泡冒出参考答案:B3.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向苦卤中通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通入氯气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B、粗盐中含有钙离子和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到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B正确;C、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做沉淀剂,C错误;D、还是提取溴一般用氯气置换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用空气和水蒸气吹

3、出溴单质,再用二氧化硫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溴化氢,达到富集的目的,D正确,答案选C。【名师点睛】本题以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为载体重点考查了粗盐的提纯、海水提取溴、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试剂的选取等,题目难度中等。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据此解答即可。4. 反应2Cu + O2 +CO2+H2O = Cu2(OH)2CO3属于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参考答案:A分析: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4、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详解:反应2Cu + O2 +CO2+H2O = Cu2(OH)2CO3是由多种物质变为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答案选A。5. 把a、b、c、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Aa b c d Ba c d b Cc a b d Db d c a 参考答案:B6.

5、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Cl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氨气 D排水法收集NO 参考答案:D略7.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能生成同一种气体的是A.AL B.NaHCO3 C.Na2CO3 D.AL2O3参考答案:A8. 误食重金属盐,可使人中毒,可解毒的急救措施是 A.服用蛋清 B.服酵母片 C.服葡萄糖水 D.服大量食盐水 参考答案:A9.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甲

6、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参考答案:C解:发生反应有: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讨论:(1)若酸碱均过量,则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铝,铝的质量相同,所以氢气相等1:1;(2)若酸碱均不够,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酸碱,根据方程式,酸碱产生的比值为1:3 (3)现在的比值是5:7,比值处于1:3和1:1之间,由于铝消耗盐酸量大于碱,此时铝对于酸过量而对于碱不足铝过量,故选C10. 下列化合物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CuSFeSAl2S3Fe2S3Cu2SFeCl2 H2S FeCl3ABCD参考答案:A【考点】常

7、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S为弱氧化剂,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化合物,氯气为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氢气与S加热反应生成硫化氢,以此来解答【解答】解:Cu与S加热反应生成Cu2S,故不选;Fe与S加热反应生成FeS,故选;Al与S加热反应生成Al2S3,故选;Fe与S加热反应生成FeS,故不选;Cu与S加热反应生成Cu2S,故选;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故不选;氢气与S加热反应生成H2S,故选;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故选;故选A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 液态氯化氢能导电C. 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 熔融

8、的液态钠是电解质参考答案:C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与溶解性无关,例如:NH3极易溶于水但是非电解质,A错误;熔融状态只破坏离子键不破坏共价键,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B错误;而NaCl是离子化合物,液态时能导电,C正确;钠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12.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Na2O2和CO2BNa和O2 CNaOH和CO2 DC和O2参考答案:A1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14 g

9、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气中含有分子总数均为NAD在标准状况下,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不是10NA参考答案:C【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B、求出氮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氮气中含14个电子来分析;C、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分子个数N=nNA来计算;D、求出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水中含10个电子来分析【解答】解: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14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氮气中含14个电子,故0.5mol氮气中含7NA个电子,故B错误;C、标况下

10、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分子个数N=nNA=NA个,故C正确;D、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水中含10个电子,故1mol水中含10NA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C14. 烃类分子中碳原子与其它原子结合的方式是( )、通过非极性键、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通过两个共价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参考答案:B略15.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 葡萄糖 B. 纤维素 C. 油脂 D. 酶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下,油脂均可以发生水解1mol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mol甘油和3mol高级脂肪酸;而糖类根据能否水解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葡萄糖是单糖,所

11、以不能水解、麦芽糖是二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在一定情况下会水解成各种氨基酸选项中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纤维素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为单糖;油脂在酸、碱等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故选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甲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 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观察现象。(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周期,

12、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2)反应最剧烈的烧杯中金属是_(填字母序号);A.钠 B.镁 C.铝 D.钾(3)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填字母序号)。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实验装置:(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B_(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加药品后,打开 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碳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

13、程式是_;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依据试管 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填 “能”或“否”)。参考答案:. (1)减弱 (2) D (3)BC . (1)圆底烧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 吸收SO2 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O2H2OSiO32- =H2SiO3CO32- 或 2CO22H2OSiO32- =H2SiO32HCO3- 否解析:.(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则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减弱;(2)金属性KNaMgAl,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故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D,故答案为:D;(3)反应现象不明显,是因为镁和铝常温下与水几乎不反应。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现象应该仍不明显,错误;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升高温度可以加快速率,镁会看到明显的现象,正确;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可以加快速率,会看到明显的现象的差别,正确;D不能通过金属与碱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金属性的强弱,错误;故答案为: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