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城乡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9587079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城乡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门市城乡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城乡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城乡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门市城乡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15分) 兄弟情深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那个保罗离开办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仔细端详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停地赞叹着。看到保罗走过来,十分羡慕地问道:先生,这是您的车吗?保罗微微地点点头,自豪地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男孩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着保罗,半信半疑地说:您是说您哥哥送给您的圣诞节礼物,没花您一分钱?看到那男孩羡慕的眼神,保罗骄傲地点点头。天啊,我真希望也能听到男孩这么一说,保罗以为

2、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像自己哥哥那样的兄长。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保罗的意料。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一个能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不无遗憾地说。保罗吃惊地看着那男孩,脱口而出问道:你想不想坐我的车去兜兜风?哦,是真的吗,先生?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是那样的话,可真是太好了。我太想坐您的新车了!保罗驾驶着车开了一小段路之后,那男孩转过头来,眼睛闪闪发光,恳切地问保罗: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的家门前?保罗微微笑了笑。他知道那男孩想干什么。他一定是想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辆崭新的大轿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的前面?男孩恳求道。保罗在台阶前面停好

3、车,那男孩飞快地跑上了台阶。不一会,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和笨重。下在犹疑之间,保罗看到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缓慢地走了出来。保罗立刻明白了:他应该就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吧!这时,那男孩已经来到了车前,他紧紧地抱着那跛脚的弟弟,指着保罗的新车,兴奋地说: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过的那辆新车。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能自己开着车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在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像以前我对你说过的那样。面对此情此景,保罗的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帮那男孩把跛脚弟弟抱到车子的前座。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地爬上

4、了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他满怀感激地看着保罗,激动地说:谢谢您,先生! 保罗看着他们,还是微微笑了笑,说:小心,坐好!然后,他发动了汽车。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就在那信圣诞节,保罗才真正体会到耶稣所说的施比爱理更有福的道理。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因为这一天保罗刚刚得到哥哥的圣诞大礼,心里高兴,又是假期,有充足的时间陪男孩兄弟兜风。B、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轿车作为圣诞礼物,而小男孩则只能借保罗的车给他跛脚的弟弟以口头许诺,这种对照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C、保罗主动提出请小男孩坐自己的车兜风,

5、并且一再满足小男孩提出的要求,为小男孩的举动感动流泪,说明保罗是一个充满热情、富有爱心的人。D、小说运用了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成人保罗的言行和心理来描写小男孩行为的出人意料,突出了小男孩对跛脚弟弟的纯真的爱。E、小说篇幅短小,但作者巧设悬念,情节出现多处转折,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卒章显志,主旨鲜明突出,感情真挚,引人深思。13、小说在后面写保罗的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有什么作用?(4分) 14、本篇小说是怎样表现主旨的?结合你个人的理解与体验,谈谈怎样理解文末的施比爱更有福。(6分)参考答案:12、(5分)(A)(B)(A 项,安排故事发生在圣诞节是因为这一天是耶

6、稣的生日,为了突出施比爱更有福这个主题;B项,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人类之爱,不是揭露社会问题,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之说是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再说,小男孩尚未经济自立,买不起车是理所当然的。13、(4分)侧面表现了那男孩爱弟弟的情真意挚。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4、(6分)本文是通过一个男孩,小小年纪就立志要送给他跛脚弟弟一辆新车,好让跺脚的弟弟能驾车出游的故事来表现主旨的。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施爱和被爱。一个人,能被爱是幸福的;但一个人不应该光想到被爱,更应该想到施爱,去感受施爱的幸福。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

7、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

8、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

9、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

10、,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

11、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

12、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小题1】作者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为什么?【小题2】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小题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有人说,这种写法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要求。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作者写作原因的题目,文中有相关的语段,写出这些内容,主要的句子有:“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

13、里遇难的人们”。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文段是结尾,主要作用两个方面:结构上的照应,内容上深化或升华主旨,本文结构上呼应第6自然段首句和文章的开头,内容上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目,重点抓住新闻报道的特点,自己说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回答时无论哪种观点都要强调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来引起读者共鸣,激起读者对来之不

14、易的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曹雪芹宝玉自贾政起程之后,每日在大观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甚觉无聊,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幅花笺,送与他看。宝玉展开花笺看时,上面写道:妹探谨启二兄文几:今因使几凭床处默,忽思历来古人,务结二三同志,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妹虽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若蒙棹雪而来,敢请扫花以待。此谨奉。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笔道

15、;“倒是三妹妹探春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来到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很啦!要起诗社,我自举我掌坛。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李纨道:“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做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那里地方儿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做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还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是极。”探春道:“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李纨道:“既这样说,明日你就先开一社不好吗?”探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