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汕头小公园骑楼装饰元素特征 摘要:汕头小公园骑楼街道以小公园亭为中心形成的扇形发散式的骑楼街道布局,特色鲜明,独一无二汕头小公园骑楼开埠区首期修缮改造工程过后,骑楼建筑风貌得以揭开面纱,小公园骑楼的装饰元素丰富多样,表现了民国时期汕头骑楼建筑艺术特色对小公园的装饰元素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增加对汕头骑楼建筑的理解,更好的保护并发展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关键词:汕头小公园 骑楼 装饰一、汕头小公园骑楼建筑简述汕头骑楼在民国初期就有建设,其发展主要源于潮汕华侨回乡投资,引入了大量侨居地文化骑楼这一建筑形式同华侨的文化传播,逐渐为广大汕头居民所接受侨批业的发展带动了侨汇流动资金进入汕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吸引商人投资建设,推动了小公园成为当时发展繁荣的商业中心民国初期市政厅、工务局等机构骑楼建设规定了标准规范,“汕头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以后,所有开辟马路皆一律建筑骑楼”,进一步推动了骑楼建设的发展汕头小公园骑楼街区于1923年开始逐步拓宽为马路,1926年后逐步建设骑楼建筑,在城市化行进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小公园骑楼街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小公园亭为中心的,往西南方向发展的环形放射状的路网布局。
这种系统完整、主次分明的放射状路网是结合自然地形先按向西南沿海不断推进,逐步改造的结果,也是小公园骑楼街区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城市规划灵活结合地形的思想,也体现了汕头作为港口城市对水路运输的依赖汕头小公园骑楼街风貌延续,外观上较少见单开间骑楼,多表现为三开间、多开间骑楼小公园骑楼层高基本一致,建筑比例和谐,三开间、多开间骑楼装饰连续有序列感,整体形成小公园骑楼舒展连续的街区风貌小公园骑楼建筑立面分三段式,底层为柱廊,中部为墙身,顶部为山花建筑墙身多有横向线条划分,不一味体现骑楼竖向性小公园骑楼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包括有仿文艺复兴式、仿巴洛克式、折中主义、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每种风格骑楼的形制特点不同,共同形成小公园骑楼多样的风貌二、骑楼建筑装饰位置汕头小公园骑楼装饰丰富多彩,爱奥尼柱头、罗马拱券、精雕细刻的圆弧曲线、多种几何图案、植物纹样的浮雕广泛运用于骑楼的建筑立面小公园骑楼装饰位置多见于山花、檐口线条、窗、窗套、窗楣、阳台栏杆、柱式等位置1、山花山花是骑楼上的重要装饰,山花的形式展现建筑风格,部分骑楼山花上标识出纹样或者店面招牌,以显示建筑的特色小公园骑楼山花可分为平面式、立体式、特殊式,其中以平面式、立体式的居多,平面式山花造型多样,有展现南洋式风格的圆孔、宝瓶等镂空装饰的平直形,也有中部突出三角形、弧形等造型的曲折形;立体式山花多为巴洛克风格,两侧有矮柱支撑拱券并在中部施以重点装饰。
2、檐口、过梁装饰骑楼建筑顶层飘檐、过梁处多有线条收口,线条造型多为简洁线条或多层线脚装饰,小公园骑楼的飘檐、过梁等线条收口多脚装饰之上施以纹样,更显装饰之精美3、窗与窗套、窗楣小公园骑楼建筑窗扇多为格子窗扇,窗扇形态有方形、弧形、半圆形,格子扇的纹样有方形、与几何图案结合部分骑楼也有使用彩色玻璃窗,体现广府传统建筑特色窗套、窗楣是骑楼建筑体现装饰特色的部位小公园骑楼多使用窗套装饰,装饰元素重点至于窗楣处,也有在窗间墙上附加装饰的,装饰元素匹配骑楼建筑风格,进一步体现骑楼建筑的装饰细节4、阳台栏杆骑楼的阳台类型有凹阳台、凸阳台及凹凸结合阳台,小公园骑楼多以凸阳台居多小公园骑楼的阳台栏杆多使用铁艺栏杆,铁艺栏杆装饰多样生动,主要为几何形、线性组成的复杂图案另外也有宝瓶栏杆等阳台栏杆装饰5、立柱骑楼立柱有具有结构支撑功能的底层廊柱,也有用于装饰的壁柱立柱的装饰元素重点在柱头柱头装饰有来源于西式柱式,如爱奥尼、柯林斯等柱式柱头的变体,也有重新创造的几何形柱头样式小公园骑楼的一重要特征是在柱面上装饰有凸浮雕的花草装饰柱面上的装饰多位于画肚框内,画心连带线脚框为一肚,以此分类,立柱柱面上的装饰有单画肚、双画肚及三画肚多种样式。
单画肚装饰位于立柱柱面中部,双画肚分一短和一长画肚,呈比例至于立柱柱面上,三画肚装饰以长画肚至于柱面中部,上下各配有一小画肚壁柱柱面凸浮雕装饰多为传统植物花鸟图案,以此表现出小公园骑楼在吸收了西式建筑风格之上仍有中式传统文化的内向演化三、骑楼建筑装饰纹样类型汕头小公园骑楼的装饰元素丰富,西式装饰元素和中式的装饰元素通常在一栋建筑上均有出现,以折衷主义、装饰艺术风格为主常见的是以植物为母体的浮雕装饰,也有以瑞兽、符纹、花鸟、山水作装饰,颇具特色小公园骑楼的装饰元素细密精致,在窄小线条等较小的装饰面上仍然点缀花朵、符文装饰,在一个装饰部位汇集繁复的装饰元素,在较小的范围内营造处主次分明、繁复多样、错综连结的装饰效果(图1)装饰语汇传承了潮汕装饰一贯的精细特征,展现了潮汕装饰技艺之高超表1)小公园骑楼的装饰表现为“西学东演”西学”指骑楼装饰受到外来影响,出现许多外来的装饰元素,如涡卷、卷草、莨苕纹样等,部分建筑在山花、窗楣处还出现有盾牌、奖杯等装饰,以显示建筑的身份和地位大部分骑楼上的西式装饰体现为碎片化、表义性,无其他内化涵义,单纯作为“西学”的符号出现东演”指的是小公园骑楼装饰于与本土传统纹样的结合,并且基于本土文化主体进行的演变,如西式装饰与传统纹样的结合(图2)。
汕头小公园骑楼“东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骑楼梁柱上的花鸟、山水装饰骑楼柱面上分画肚式浮雕装饰是在西式柱面几何形装饰的传统演化,三画肚的柱面浮雕构图宛如潮汕传统彩画“藻头——画肚——藻头”构图,体现中部画肚重点中部画肚长卷式运用了仙鹤、花草、麦穗、荷花、蝴蝶等元素形成生动的图卷,上下画肚运用花瓶、鹿、麒麟等元素形成宛若图章式的收口骑楼过梁、檐口处有飞鸟元素、人物故事场景为主题的浮雕,形成檐部装饰带(图3),表现为潮汕传统民居封檐板、凹斗门两侧带状彩画装饰的演化图1:小公园“存心公馆”山花装饰图2:卷草与钱币纹样结合图3:小公园国平路37号骑楼檐部装饰带表1:小公园骑楼特色装饰元素汇总简表装饰类型纹样元素西方风格装饰纹样茛苕、卷草纹样、盾牌、涡卷、奖杯西方风格与传统纹样结合卷草纹样结合钱币纹样传统装饰纹样山水、花鸟(荷花、蝴蝶)、花瓶、瑞兽(鹿、仙鹤、麒麟、凤凰)、万字纹本土演化纹样木棉花(穗状)、几何纹样(与传统纹样结合)小公园骑楼因其上西式装饰的形式性,表现出西方风格的建筑特征,但西式装饰形式性之下,多有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而部分骑楼建筑因其柱面、过梁处重复且繁复精细的传统装饰,超越西式的形式性,整体表现出经传统演化后的强烈特征。
传统演化后的装饰元素成为汕头小公园骑楼的明显特征,体现了民国时期汕头骑楼建筑的艺术特色结语汕头小公园骑楼,是汕头“百年商埠”的历史见证,放射状的骑楼街区布局展现独特的建筑氛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汕头小公园骑楼受到海外建筑风格的影响的同时,在骑楼西式装饰部位的画布上进行传统内向的装饰演化,反映了潮汕民众沿袭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潮汕装饰的精细特征和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艺术,是小公园骑楼建筑的重要特征参考文献:(1)肖宗平.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骑楼建筑研究[D].广州大学,2018(2)李岳川.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建筑文化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3)薛颖.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