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9097371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孔孟两章之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班级:高一 ()班同学姓名:学号:课题季氏将伐颛臾授课时间第周星期课型新授课审核人主备人欧阳秋霞复备人学法诵读课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共同整理归纳指导学问与才能:1. 同学通过对三组对话的懂得,能总结孔子的观点;2. 同学能把握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规律;3. 同学能把握本文重点文言词夫、是、而等含义;学习过程与方法:1. 体会论语的语言特点:运用譬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富于变化,叙事与目标谈论结合,语言简洁,且多警策,很有说服力;2. 熟记一些千古传诵的语句,如“既来之,就安之”

2、,等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孔子对两种人的批判,以及其中表达出来的孔子的思想【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再次走近孔子:1、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据文献说,“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就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千古圣人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母亲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2、孔子品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

3、诲人不倦直道而行与人为善3、史记 孔子世家最终司马迁这样评判孔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憧憬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就荣,没就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3、孔子简介:孔子:名丘, 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思想上,以“仁”为核心, 崇礼反法;政治上,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见“温良恭俭让”;训练上 , 开创私学 , 有教

4、无类 , 因材施教;二、背景介绍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步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缘由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忧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加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三. 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体散文;全书共_ 篇;宋代朱熹把它与、 四、整体感知;_、 合为“四书” ;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可分三层,第一层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 、 、 ;其次层对

5、话指出同学没有尽职尽责;第三层对话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见,阐述了孔子 、反对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一、【自主梳理学问积存】1.颛臾 冉有 社稷 虎兕 出于柙相夫子 2. 说明以下加点的词,明白大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 ()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

6、),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就将焉()用彼 ()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担心;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就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就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

7、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判定以下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龟玉毁于椟中:()丘也 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就修文德以来 之:、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故远人不服,就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就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5说明成语既来之,就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6. 翻译以下句子,留意句式特点,请在括号内注明特别句式的类型; 1 无乃尔是过与?()译: 2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译: 3 何以伐为?()译: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第 2 页,

8、共 4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就将焉用彼相矣?()译:虎兕出于柙; (译:)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译: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二、完成预习案之后,你的文言字词仍有懂得难点(文言词于、过、且、而、之、夫等)吗?(先写下来,与组内同学沟通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请记录,组长写到黑板上,组间沟通解决;【探究案 】研读课文,深化挖掘一、翻译句子;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就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就安之;译:二、内

9、容探究;1、本文一共有三组对话,请依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合抱负象,填写下面这个表格;对话组别内容、态度变化第一组对话其次组对话第三组对话情感内容内容态度情感情感内容态度态度冉有、季路孔子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2、依据三组对话中孔子与冉有的情感变化,请同学分角色朗读;( 1)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 2)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捷的政治洞悉力?(五)主旨探究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1. 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谈论文,是论语中的名篇,它

10、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表达了孔子认为财宝不均、社会担心是国家之患的观点,阐述了他以德服人、反对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至今读来,依旧特别具有现实意义;2. 本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子路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妄想,表达了孔子以德服人、反对武力征伐的政治主见,在对话中,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较委婉,孔子的观点却颇为鲜明,显得大方激扬,从侧面展现了孔子作为训练家的因材施教的本事和教授弟子的民主作风;【练习案】准时巩固,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就短文,完成后面各题;(一)子 谓 子 贡 曰 女 与 回 也 孰 愈 对 曰 赐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闻 一 以知 十 赐 也 闻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与 女 弗 如 也1、为短文断句;2、从以下各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文中两个“女” ,都是通假字,同“汝”;B. 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D. 文中“望”是“看”的意思;(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为带点的字注音省传4、说明以下字的词义;谋:交:忠:信:5、翻译这就短文;反思: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