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239020281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剪纸的文献的综述(2022年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剪纸文化在服装中应用文献的综述 学院:XX 学院 班级:X 级服装二班 姓名:XX 前言 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 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一、关于剪纸的概况 (一)(一)剪纸历史渊源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 流传很广的一

2、种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 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

3、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2 (二)剪纸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 3 世纪) ,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三)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 、 “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

4、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 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四)

5、剪纸的精神动能 1、男性生育之本“蛇” 2、人类生育母体“葫芦” 3 3、中西合璧的情爱文化载体“莲花” 莲花为人所共知的清纯高洁品质, 是文人雅士按照美学象征发掘出来的一种情感精神。 但在古代民间社会朴素的本土文化之地中, 莲花同婚恋、 爱情、 生子、繁衍后代联系在一起,事情爱文化的重要表征。后来随着佛教文化渗透,又孳生出一重吉祥圣洁意义内涵,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中西结合、相映成趣的莲文化意象。 从莲花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生成底蕴观之, 尤其从莲花所赋予民间社会的本源崇拜精神观之,莲花应当是中华人文之生命本体,是中华民间人生存繁衍的灵魂支柱。 二、剪纸的表现手法 (一)(一)剪纸的造

6、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 4 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二)(二)剪纸

7、的刻法 1、阳刻: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二)剪纸的构图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艺术的构图表现手法是对称与均衡。对称和均衡是指在构成形象和组合形象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形式规则。 对称和均衡的构图形式包含了形象的形状、大小、方向、动态、动作、疏密等组成和变化的规律。 (三)剪纸的色彩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艺术的色彩表现手法分为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和众多的传统艺术一样, 传统剪纸艺术的色彩表现受中国古老的色彩观影响。中国古老的色彩系统将

8、黑、赤、青、白、黄视为正色,五行的顺序为水、火、木、金、土,分别对应黑、赤、青、白、黄。这个色彩死系统包含了明度最低的黑色和明度最高的白色以及红、黄、蓝三种原色。 二、服装材料艺术与造型表现 (一)材料的造型装饰部位是表现服装设计造型的中心 服装的主要部位是肩、胸、腰、臀与底摆,设计师多在这些部位上进行重点设计使之形成一个视觉中心,这也是材料造型装饰的重点表现部位。现代服装造型设计已经不只是单纯地强调外形的变化, 而是把设计重点放在丰富的肌理变化 5 及多维的空间感觉上,各个造型部位甚至可以融为一体,如肩与领、肩与袖以及肩与胸的一体化设计,融为一体的造型能够进行更加自由、更具创意的材料造型装饰

9、。 (二)材料的肌理装饰是表现人体美的重点 这是设计师惯用的手法之一。 服装材料艺术与服装服装造型设计首先注重的都是人体结构空间,此外还要考虑到人体运动时的机能性及动态美。根据人体结构还可以进行趣味性的肌理设计, 设计师通过编结手法制作出人体骨骼形态的肌理。 镂空技术就是表现肌理的一种常用手法其给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清新、典雅的民族气质。 中国民间剪纸的透视法 正是镂空技法的效果。由于剪纸造型本身所具有的通透性,剪纸应用于服装造型之后,服装材料自身的色彩、图案、肌理便时隐时现,使服装表面的层次变化丰富起来。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夸张、内容直白、寓意深刻。于是,将民间剪纸应用于服装设计中,

10、可以使服装的视觉冲击力得以加强,文化内涵得以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装这一载体,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得以展示与传播。 (三)材料的塑性方式是决定体积感的关键 不同塑方式可以产生各异的体积感。不管是具有塑型功能的材质,还是柔软轻薄的材质,虽然它们拥有不同量感,但经过巧妙处理,都能构成与多巧妙的体积与空间,这些空间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人体与材质的美感,因此不光要和人体这个大空间和谐统一,设计师还要掌控材质的不同塑形方式。硬材料能很容易的达到造型的目的,而软材料则需要进行特殊手法处理才能形成强烈的空间感觉,比如夸张的叠、皱、褶等手法。 (四)材料的色彩变化影响着服装造型的风格 材料的

11、色彩变化影响了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服装造型的体积感,色彩肌理的服装是服装造型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明亮而洁净的色彩不仅能打消硬挺 6 材料的沉重之感,更能使整体服装造型呈现出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反之亦然,轻盈的白色在硬挺的材料中同样具有量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软材料可以使简洁的造型增加量感。 总结 从将剪纸艺术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 ,到科学对待一份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从少数专家的个人调查搜集,演化为一种国家、集体的文化行为,从中可以惊喜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理念的进步与提升,而这种进步与提升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幸事。而服装造型是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空间, 用面料特性和工艺

12、手段, 塑造一个以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的服装形象。剪纸艺术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是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应用和发扬。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对本民族文化的的尊重和保护,涉及到传统文化的绵延赓续;涉及到民族文化共识基础的营建; 涉及到民族精神、 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培育;涉及到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中华文化的话语权的维护; 涉及到国家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尽管我们的眼睛注视着“老旧”的事物,但我们的心底却思虑着华夏民族未来文化的建设,因为我们始终确信:未来的中国文化必定是构筑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 只有如此, 也才更具世界意义。 一股是古老的历史力量,一股是现代的时尚力量, 两股力量交织扭

13、到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强大无比的螺旋上升力。 7 参考文献 1 徐春燕. 豫西剪纸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2 冯骥才, 倪宝成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M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3 朱晓红.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4 陈竟.中国民族剪纸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吕胜中.小红人的故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7 王珉.服装材料审美构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8 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9 王府梅. 服装面料的性能设计,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10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