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上传人:1520****498 文档编号:238922286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9篇,欢送阅读与收藏。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本课是依照“问题实践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局部: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实验,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斜面。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这局部内容分为两段:首先认识斜面有省力作用,然后认识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3、

2、指导同学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表达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比照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拟到达以下目标: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同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要以同学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同学的实践操作,本节着重于让同学在体验中学习。课前我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实际对分组资料进行

3、了变通,如斜面坡度的大小改用一个纸盒的几个不同高度的立面来控制,用一厘米宽的纸条来控制塑料板斜面探出局部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使同学的操作更标准易行。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同学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同学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协助,实现每个同学都得到开展的目标。为了取得合作的实效性,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小组分工明确:实验前确定了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协调大家的工作,布置每人实验操作的顺序。这样大家分工明确,操作时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取得较好效果。 2成员轮流实验:操作时,我建议同学每人操作实验中的一个步骤,这样依次轮换,做到人人有参与

4、,人人有收获。 3和时记录:人人有实验记录单,既做观察员又做记录员,防止同学松懈。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用谈话法说运河桥的斜坡引出斜面,再配合教材明确什么是斜面。教师做明确说明: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问是搬油桶还是借助斜面滚油桶到车上更省力呢?说斜面能省力光凭感觉还不行,还要用什么来证明。 2斜面是否省力要靠比拟才干判断。问同学怎么设计证明斜面是否省力的实验呢? 3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根据同学的汇报,教师小结:先称出物体小车垂直时的拉力,然后记下物体小车在斜面运动时的拉力,再进行比

5、拟。教师逐一出示为同学准备的资料,并演示组装、分发资料和实验记录单。实验要求:、由小组长分派每人操作一个实验步骤。、把小车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均匀上行,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读数。、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你的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同学分组讨论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最后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同学通过上一个实验发现了同样的物体省力情况不同。问同学答案。希望同学找到可能是由于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的原因。 接着让同学猜测从低处到高处走楼梯和爬梯子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斜面坡度的大小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省力情况,怎样设计实验来

6、证明?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方案表教师准备 2交流方案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坡度的四级梯度要依照先高后低的实验顺序进行,可以把塑料板搭在小车外的纸包装盒的几个上下不等的立面上作前三个坡度,最后最小的坡度用塑料板搭一支笔来完成。为保证比照实验中塑料板搭在斜面以上的局部也相同,借助两厘米宽的纸条使露在斜面以上的局部和纸条宽相同就行了。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实验记录单 四、学以致用 先启发举例:通过教师用线在圆珠笔上绕两种螺旋线让同学观察后比拟哪种螺丝更容易拧进木板中去,问同学为什么你会这么选择?然后想一想盘山公

7、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再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 用了斜面。 最后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简单机械?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缺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 斜面可以省力 坡度越大用力越大 坡度越小用力越小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这一课教学以寻访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根底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方法的根底上尝试调查和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在教材中的地位: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刚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孩子们展开了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

8、习旅程。其中“植物和“动物单元带着学生走进科学之门,遨游在生命世界之中,通过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寻访小动物在“植物单元之后为学生观察小动物开启了探索之门,是建立单元核心概念的根底,在过程与方法上承上启下,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时机。因此,本课在单元学习中举足轻重。通过对生命世界的探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都形成了一定的根底,在此根底上再步入后面两个单元构成的物质世界的学习,相信他们的科学素养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展。从这一意义来讲,寻访小动物一课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我看到了什么。学情分析: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单元学习,使学生对科学观察的过程

9、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我们的学校与动物园原址仅有一墙之隔,周边有着不错的自然环境,校园里生长着高大的银中杨、低矮的灌木以及常见的小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自然常与一些小动物打交道。他们常常能听到小鸟的鸣叫,见到过大树上的蚂蚁和蜘蛛、草丛中的蝗虫和蚯蚓、飞舞的蝴蝶和蜻蜓,还有一不留神撞个满怀的瓢虫。对这些小动物,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会情不自禁地被小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对小动物有意无意的观察和从书本电视上获得的有关信息,构成了他们对小动物零散的、不成结构的认识。那么,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鼓励他们去观察和研究,给他们必

10、要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寻找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说明: 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知道

11、植物是有生命的。同学们在校园及附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另外一些有生命的小东西?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观察大树及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一些问题已经在学生的心里形成。此处的谈话有助于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物的经验和认识。想对它们做进一步的了解吗?看来我们需要搞一次观察了解小动物的活动,给活动起一个名字吧。给活动起名字隐含了对活动的性质和目的的思考 二、活动前的准备:做足准备是一次好的观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板块的讨论。首先通过讨论明确寻访调查的对象。“校园里可能会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在做预测

12、的同时也暗示了活动中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学生充分预测之后,教师出示一张剪贴拼接的挂图,尽可能展现学生说到的小动物,激发兴趣的同时暗示了“小动物的大致界限,也有利于学生感受动物的多样性。然后对寻访调查的范围进行了讨论。“能把它们都找到吗?如果是在校园里,应该留意哪些地方?校园以外的附近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寻访调查活动的范围不仅限于校园内,还包括学校附近和家的附近,大体相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教学到了这里,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可是活动之前应该方案一下吧?活动方案制定的详细合理常常决定了活动能否有效进行。 于是进入第三个板块的讨论:分组讨论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活动方案,包含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

13、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设计、活动中想要观察了解的内容等。方案中时间、地点的安排是指如果课堂上寻访调查时间不充分,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将活动延伸到课后。最后一个板块的讨论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在寻访调查活动中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呢?让学生集中提出来,“这么多问题,谁有解决的好方法?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答疑,在答疑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意见的争论。在这一轮讨论中,提出和解决的问题能够涉及到观察和调查的方法,同时也一定会涉及到自身平安、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对环境的影响等

14、问题。因此有关活动的考前须知完全可以在此一并解决。在这期间,教师要做的一是控制好讨论节奏,组织和引导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讨论,二是注意提取有价值的意见记录在黑板上。待学生充分讨论之后,老师可以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提出漏掉的问题,请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到了这个时候,课堂上是否有剩余的时间去进行寻访活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准备已经做足,相信在课间或课后,校园内外一定少不了三年级学生寻访小动物的身影。这正是寻访小动物一课所希望到达和能够到达的目的。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

15、周围的物品分类。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