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38906192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件36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赤壁赋苏轼临夏中学 刘文礼苏轼 (1037-1101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贫寒,经历坎坷,抱负远大,旁通书画。其旷世才华及胸怀为后人瞩目。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 苏轼(1037-1101 )作者介绍坎坷人生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

2、“归隐田园”。 为什么?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为后来“文人画”的发

3、展奠定了基础;“墨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旷世奇才-苏东坡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文为前赤壁赋。写作背景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是一种可以咏物、写志、抒情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 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苏轼的赤壁赋属于文赋。文体介绍1.壬戌( ) 10.酾酒( )2 .桂棹( )

4、 11.横槊(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9.旌旗( ) 18.枕藉( )rnxzhoniohlqioliozhljngshshuqiopinpofyu zngjji生字正音(一)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1.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客悲观 苏子乐观 3.乐甚愀然喜而笑 4. 一

5、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文本研习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 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研读课文(第一节)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6、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研读课文(第二节)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

7、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研读课文(第二节)(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研读课文(第二节)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研读课文(第三节)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与

8、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研读课文(第三节)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1.曹操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2.陈子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3.许浑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4.苏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5.杨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研读课文(第三节)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

9、天地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写景议论抒情研读课文(第三节)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研读课文(第三节)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研读课文(第四节)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10、。 (2)物故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研读课文(第四节)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启

11、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傅 雷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研读课文(第五节)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

12、生态度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1.主主作为道者的苏轼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2.客客作为儒者的苏轼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艺术特色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一层:夜游之乐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乐) 二层:乐极悲来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转悲)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悲) 三层:因悲生悟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结构

13、情感艺术特色课堂练习1.对不同颜色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相与枕藉乎舟中 (3)扣弦而歌之(4)依歌而和之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A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C.1与2相同,3与4相同D.1与2 不同,3与4 也不同(A)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14、无穷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4.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正襟危坐(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方其破荆州( )9.夫水,智者乐也。( )10.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倒装句名作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判断句被动句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

15、 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 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苏轼诗文才气贯天,苏轼思想博大精深,苏轼人格光芒万丈。苏轼一生想着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万丈;在失意时,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佛家道家思想宽慰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种思想,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赤壁也因苏轼的介入才得以完成它的美丽,赤壁诗文也将和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一起流芳千古.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