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38905597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货币银行货币需求(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和比较货币需求实证货币需求概述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担负着五大职能,使各个经济主体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东西,一定的经济生活的内容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货币的需求。举例: 货币需求的定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货币需求不是一个主观上的需要,而是客观上生产经营所决定的 必须占有的一定量的货币。 货币需求量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

2、术条件下需要的货币数量的总和。区别:(1)主观货币需求量与客观需求量(2)微观货币需求量与宏观货币需求量(3)名义货币需求量与真实货币需求量(4)最适合货币需求量与实质货币需求量(5)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宏观角度 微观角度宏观角度 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市场商品供求结构的变化 价格水平 收入的分配结构 货币流通速度 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等微观角度 收入水平 收入的分配结构 价格水平及其变动 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和比较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货币

3、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上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变化。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货币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型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古典学

4、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T长期不变。 V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因素和技术决定的 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情况和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 货币量增加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同比例上升 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方程式着眼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认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所谓货币数量乃是一定时刻停息的货币量,因而称为现金余额数量。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一定的货币余额,是由于货币不但具有购买手段的职能,又具有价值贮藏的职能。持有货币既可以给人们带来交易上的便利,又可用于生息资产的投机以获利。现金余额数量说 M=KPY K代表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受以下因

5、素影响:(1)持有货币所带来的便利和所能避免的风险;(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3)把货币用于消费所能得到的效用满足程度,效用越小,K值越大这三个因素在短期内也是不易变化的 归结为M与P的关系现金余额说和费雪交易方程式用不同的方法对货币需求进行了分析,但在货币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上,最终还是与现金交易说殊途同归。 与费雪交易方程式相比,现金余额学说更适用于现实经济社会:(1)前者强调的是每一单位货币存量的平均持有时间,后者注重总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前者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关心大众支用货币的速度和数量;后者则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而资产由多种形态,货

6、币只是资产的一种,因此,货币需求总量决定于货币的边际收益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2)前者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及经济制度等机械因素,忽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中的主观意志因素;后者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意志及预期等心理因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动机:(1)交易动机:人们的货币收入和支出间有一定时距,在这个时距间,货币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媒介,因而人们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2)谨慎动机:为了防备意外或是为了应付不可预料的紧急需要,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由此项动机而保留的货币量也基本上与收入维持稳定的关系。(3

7、)投机动机:人们为了在货币与盈利性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而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货币。例如,在利率过低而债券价格过高,投资者预期利率将会上升时,保留一定量的货币,以待利率变化时进行投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忽略其他因素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与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比较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比较(1)理论基础: 马: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的价值是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而货币的数量取决于交换中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古典:认为货币在进入流通之前没有价值,商品没有价格,商品价格由进入流通的货币数量与商品数量的对

8、比来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变化将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化。将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原因归结为货币数量的变动。(2)共同点:关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方面是一致的马与凯恩斯及货币学派的比较(1)研究角度:马是把货币作为媒介商品交易的手段,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及货币需求客体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问题,因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的交易需求;而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把货币视为资产或财富的持有形式,从货币需求的主体即社会公众持币动机、行为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问题,因而货币需求不仅包括交易需求,同时还包括资产需求。(2)决定因素:马认为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商品数量、价格水平和V三个因素及其变动;在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中,由于货币需求的范围扩大,并加进了人们的资产选择因素,这样就使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不仅包括决定交易规模的收入水平,还包括影响人们资产选择行为的利率;在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中,由于把货币视为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因而在货币需求函数中,不仅包括收入、货币的效用、还包括各种财富的收益率。(3)马的研究中引入了V;凯虽没有把V直接引入货币需求函数中,但他认为利率作用的结果,最后还是反映在货币流通速度上;同凯一样,弗里德曼也没有把 V直接引入,但他在证明货币的稳定性时,曾将货币需求函数变形为货币数量说的形式,并指出V是一个多变量的函数,它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