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8803003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参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导案 二六 三峡 (郦道元 ) 游记散文【学习目标】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2. 掌握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对照注解,整体感知课文。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5.背诵并默写全文。【学习重点】文学常识、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2.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知识链接】1.

2、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2.背景资料: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

3、名注”。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自主学习】1.填空:三峡选自 ,作者 , 著名 、散文家。三峡指 、 和 。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称)2.给加点的注音:略无阙( )处 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 夏水襄( )陵 沿溯( )阻绝 乘奔( )御风 素湍( )绿潭 绝巘( )怪柏 高猿长啸( ) 属( )引凄异 哀转( )久绝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自( )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

4、 )夜分( ),不见曦( )月。(3)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也(4)沿( )溯( )阻绝 (5)绝巘( )多生怪柏(6)每至晴初霜旦( ) (7)属引( )凄异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1)略无阙处( ) (2)哀转久绝( )5.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 )(3)略无阙处 ( ) (4)至于夏水襄陵( )(5)良多趣味 ( )6.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 )(3)每至晴初霜旦( )(4)素湍绿潭 ( )(5)空谷传响 ( ) (6)清荣峻茂 ( )7.翻译句子:(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侧面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2)写三峡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 , , , , 。【合作探究】9.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10.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11.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精读精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6、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3.本文描写三峡景物主要有六个方面,根据文章内容,在修饰语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或在景物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高峻的 汹涌的 清澈的碧水 的瀑布 哀转的 悲凉的渔歌14.本文作者写景,很注意观察角度的变换、动静画面的结合以及色彩的配合,请结合文中写春冬之景的部分做一点具体分析。 15.作者描写三峡秋季景色重点突出的四个字是 、 、 、 。16.“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实际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

7、关塞”,本文也有一些这样的语句,请找出两例。 【语言表达】17.有人分析“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个结尾时,认为“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假如你是行舟三峡间的一位旅人,目睹肃杀的寒秋,耳闻哀转的猿啼,你会有怎样的思绪?用第一人称写一写。 【能力提升】1.描绘四季风光三峡一文抓住了三峡特征,描绘了四季景色,请你就本地特色,从春、夏、秋、冬中选择一季,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一下家乡的自然风光。我的描绘:我写的是 。2.有些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幅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

8、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3.说说下列诗句各描写了什么景物。(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弃水晶。( )(3)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教学反思】二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5.背诵并默写全文。【学习重点】1.文学常识、字词(“歇、颓、与”等词语的解释)基础知识。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学习难点】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