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38802992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讲课需要做好准备,那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加顺利的上好每一堂课。为您整理了一份“?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看云识天气?,欢迎您来阅读参加。【学习目的】、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构造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看云识天气?电视短片,并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

2、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效劳。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二、整体感知老师范读全文,学生听读课文,并考虑:、云的分类有哪些?、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荣耀?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明确:、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一边点击,一边对云的分类作讲解。、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3、预兆。、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对照分析部分,使学生加深对不同云彩特点的理解。三、考虑品味、分析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出本段概括说明的作用。“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讨论最后一段的作用。观察云的形状、荣耀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四、研讨探究、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荣耀,但我们读来条理明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考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章第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段

4、是、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自然段开场写“云的荣耀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学生朗

5、读自己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齐读课文第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例如: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月光照在地上,像五、老师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荣耀,但文章层次明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擅长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六、拓展延伸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七

6、、布置作业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那么观察日记。.cOM更多教案推荐初中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云和天气的亲密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构造形式。教学设想1安排一教时。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详细说明云的形态、荣耀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3预习要求:1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2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3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问: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云和

7、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三正音、正率和解词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那么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点字写法?解释词语:姿态万千点缀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四统观全文,理解构造提示:联络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构造;?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构造。考虑这一课是怎样的构造形式。学生发言,归纳: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构造。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亲密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本卷须知。问:课文第一段

8、是怎样的构造形式?学生发言,归纳。“总分总的构造。“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刚“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问:从第一段,看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哪些例?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l为了详细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结合课后练习二,说明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详细,而且有动态特点。为了详细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刚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展比照。2用词非常准确、生动。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

9、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覆盖;“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五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问:第2段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学生发言,归纳。“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默读课文第34、5、6段。考虑这部分的构造层次。同学讨论,明确。分为两层:第一层第35段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H层第6段,说明荣耀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按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边看课文,边境表。可以补充每一类云的“位置一栏。云种类云的形状位置

10、天气的情况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卷积云像粼波很高它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2000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2000米左右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卷层云仿佛白色彩幕高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低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雨层云布满天空更低雨雪就开场下降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马上就会下暴雨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气的关系与第2段是相照应的。“象征“预兆用词准确。问:如何说明这部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归纳。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似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

11、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仍然很明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开展变化。4用词准确: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默读第6段课文。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边读课文,边填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荣耀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一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露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问:这段没有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