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238787030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肺复苏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肺复苏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肺复苏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肺复苏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培训讲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 1* *心 肺 复 苏【概念】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两个阶段,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与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亦可称为期与期心肺复苏,前者主要用徒手急救,后者用器械、药物等进行急救。 生命链是指:早呼叫、早CPR、早除颤、早ACLS。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C. 判断循环征象,胸外按压 1. 国际指南用“循环征象”代替“触颈动脉搏动”,循环征象是指呼吸、咳嗽

2、及运动。只根据循环体征消失(呼吸停止、无咳嗽及无运动反应),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或用体外自动除颤器除颤。因为居民触脉搏的误差很大,经调查研究后决定取消用触脉搏来判断循环,并在对居民复苏教学中取摸脉搏项目,而用检查循环征象取代。颈动脉搏动只作为循环体征中一项内容,医务人员仍规定使用。2.胸外按压方法是,如抢救者在病人右侧,即用右手食、中指触及右下肋缘,上滑至剑突,左手掌跟靠食指放在胸骨上,右手与左手交锁,手指翘起,双肘伸直,双肩在胸骨正上方,以肩关节为轴心,用身体重力下压,每分钟100次,约下压45cm, 下压与抬举的时间比例为1:1, 抬举时彻底放松,但掌跟不能离开胸骨,以免移动位置,左手四指应

3、离胸廓,一边按压,一边数数,每按压2分钟应检查颈动脉搏动1次,但每次检查不超过10秒。3. 无论单人或双人复苏,按压与吹气次数比例一律是30:2。4. 只做胸外按压的CPR 适用于:由急救中心调度员用电话指挥现场复苏人员(居民)进行急救时;复苏人员不能或不愿意用口对口呼吸进行抢救时。4. 检查气道异物 在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时,同时应评估有无气道异物阻塞(foreign-body airway obstruction, FBAO)。在急诊科最常见的病因是舌下坠和误吸,应及早气管插管或环夹膜穿刺。D. 除颤 能量双相波150J【高级生命支持】A 气管插管 1.方法 选择适当的时候做气管插管,插管前

4、要用面罩气囊(100%纯氧)吹气23分钟,插管时由助手按压环状软骨有助暴露声带,又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宜在30秒钟内插入,如需要再次插管,应用面罩气囊吹起30秒钟,一般插入深度为1923cm。2. 确定插管位置 按“指南”规定,要用二种方法确定气管位置:(1)用气囊吹气,在上腹部听诊及观察胸廓运动。如上腹部听到气过水声,无胸廓运动,此为插入食道;如上腹部无气过水声,吹气时胸廓抬举,双侧胸前及腋中线有呼吸音,再次听上腹部无气过水声后,可确定插入气管内;如仍有疑问,可用喉镜证实。 (2)用仪器证实,如潮气末CO2监测仪(定性或定量),食道探查器及比色法监测器等。 3. 用牙垫把插管固定,防止移位。

5、病人在搬运时应用颈托和背垫固定。 其他气道器械,如口咽管、鼻咽管、面罩、面罩气囊、喉罩、封闭食道气管插管等。 B 机械通气、评估氧合作用 开始可先用100%纯氧,潮气量 67ml/kg,呼吸频率为1215分/次。监测血氧饱和度或做血气检查。C 开放静脉、心电监测及药物复苏1. 开放静脉 首选外周静脉(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但药物需经1-2分钟才能到达中心循环,故通过外周静脉给药时,必须将药物迅速推进静脉,再用20ml 输液液体冲击,抬高肢体10-20秒钟。对于经除颤和外周静脉给药,未恢复自主循环病人,如无禁忌症,又有经验的专家在场,可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但应权衡利弊。对要溶栓病人,暂不放置中心导

6、管为好。2. 心电监测 根据监测心律,选用急救药物。最常见有室颤/室速、无脉搏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心室停搏。3. 药物复苏(1)肾上腺素 国际指南推荐标准剂量1mg。此剂量是根据外科手术时,用肾上腺素13mg心内注射,获得成功的事实制定的。70年代本指南的制定者就采用此剂量,因此必须把药物注射到中心血管。所以指南推荐把1 mg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 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秒钟。每35分钟1次。如标准剂量无效,亦可选用递增剂量(1、3、5mg)、中间剂量(每次5mg)、大剂量(0.1mg/kg)。

7、大剂量对恢复自主循环优于标准量,但两组生存率相当,且复苏后并发症多,故不予推荐。(2)血管加压素 这是国际指南首次推荐的药物,其作用同肾上腺素,半衰期1020分钟,且不受酸中毒影响,推荐剂量为40u 静脉给药仅1次。如无效,在102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或用肾上腺素,但证据不多,未作推荐。(3)碳酸氢钠 在呼吸心脏骤停的瞬间,主要是呼吸性酸中毒,应用过度通气加小剂量碳酸氢钠,随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在病前有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及高钾血症时,应给大量碳酸氢衲。(4)阿托品 用于窦性心动过缓(级)、房室结阻滞(a级)或心室停搏,但不能用于房室结下阻滞(Mobitz )。推荐剂量是0.51.

8、0mg, 每35分钟1次,总量3mg(0.04mg/kg)。(5)血管活性药物 在心跳恢复后,一般收缩压 60 mmHg 左右,应及时给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胺。 D 鉴别诊断 寻找可逆病因,便于记忆把10种可逆病因归纳为“5H”和“5T”。 “5H”是, 低氧血症(hypoxia);低血容量(hypovolemia);氢离子(hydrogen ion)酸中毒;高(低)钾血症(hyper-/hypokalemia)及其他代谢紊乱;低体温(hypothermia)。 “5T”是,“药片”(tablets)(药物过量、意外事件);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填塞(tam

9、ponade)-心脏;血栓(thrombosis)-冠脉(ACS);血栓(thrombosis)-肺(栓塞)。2005指南与2000指南不同 指南05 : 1)更强调CPR时持续有效按压(1级推荐),除新生儿外,对所有心脏停博者均予频率100次/分按压,按压通气比为30:2。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持续吹气1秒以上并使胸廓起伏,避免多次吹气及吹气量过大,不需要深吸气。3)不要在电击后立即检查患者心跳或脉搏,而应该重新进行CPR,5个CPR后再检查周期【应强调的问题】1. 重视基础生命急救 在心肺复苏中首位抢救方法是应正确施行胸外按压、及早除颤、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正确有效的胸外按压,

10、是防止脑死亡的关键;5分钟内实施除颤为级推荐意见;而任何药物,包括肾上腺素的作用均为第二位选择,其作用尚无定论。2. 家属在场 国际指南中推荐允许家属留在抢救现场,但应有专人陪伴,及时解释病情,沟通抢救措施,使他们亲眼目睹抢救过程,减少对抢救的疑虑,以减轻他们的悲伤,能使他们感到“大夫已尽心了”。在国内有条件医院可选择性试行,3.“不开始”复苏的指征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可预测哪些病人对CPR无效。因此,推荐对所有心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复苏;可不进行复苏者有:病人有效的“不复苏遗嘱”;病人有不可逆死亡体征,如尸僵、断头或尸斑;经积极治疗的危重败血症性或心源性休克患者,而重要脏器功能仍不断恶化,对这种

11、病人进行心肺复苏预测不能得到生理学上的益处;对下列新生儿,可在产房放弃复苏:妊娠23周,出生体重400克;无脑儿;明确的13或18三染色体。4. 运用Utstein模式做好资料收集 这是国际制定的资料收集标准,以便比较,如推荐使用4个时间间期,昏倒开始CPR;昏倒第一次除颤;昏倒气管插管;昏倒复苏用药。同时应记录自主循环、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是指有脉搏持续20分钟。【CPR评价】目前没有预后性标准,可供临床医师评估CPR抢救效果,惟一能评估CPR抢救效果的是最终临床结果,即复苏成功或死亡。1. 血液动力学评价 (1)灌注压 实验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取决于复苏期间的主动脉舒张压

12、和心肌灌注压(主动脉与右心房舒张压阶差)。主动脉舒张压和心肌灌注压与冠脉血流有关。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无满意结果。(2)脉搏 在心肺复苏时,临床医师经常根据胸外按压有/无脉搏来判断人工心脏灌注情况。研究表明,CPR期间检查脉搏没有实际临床价值。可触及脉搏只说明血管床内峰值压与谷底压之差。心肌灌注取决于冠脉灌注压,峰谷压差与冠脉灌注压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在腹股沟区触及搏动可能是股静脉,因为下腔静脉没有瓣膜。颈动脉搏动可提示前向血流,但不能用此来衡量CPR对心脑灌注作用。2. 呼吸的评价(1)动脉血气只能衡量血液充氧情况,不能衡量CPR的效果。这是由于CPR期间,病人处于低流量状态,即使血氧浓

13、度正常,亦不代表末梢组织得到足够氧供;动脉血气不反应组织pH和PaCO2;即使动脉血气正常,而混合静脉血气常提示严重高碳酸血症;心脏骤停实验模型研究证实,动脉血气与复苏成功之间无相关性。(2)潮气末CO2测定 此法可衡量CPR时的心排出量。在心脏停跳期间,体内持续产生CO2,经血液运送到肺部排出。因此CO2排出量可反应心排出量。实验研究表明,CPR期间潮气末CO2 排出量与心排出量、冠脉灌注压及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复苏成功病人的潮气末CO2明显高于未成功者。3. 胸外按压的评估胸外按压的质量和复苏手法是CPR的重要方面。按压频率及与通气比率是可通过节拍器来纠正,但按压深度是一个难题。应用CPR加强器可能有所帮助,但未有定论。【临床体会】 1. 关于院内复苏场地的选择 强调现场抢救的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院内急救中,不应理解为原地抢救,如门急诊在同一大楼内,门急诊所发生的猝死病人,应立即搬到急诊抢救室内进行复苏抢救;而不应把抢救仪器,如心电图、除颤器搬到病人猝死原地,因为那里可能连电插座都没有,极不利于抢救。 2. 先除颤与先插管的选择 对冠心病猝死宜先除颤,因为冠心病心脏骤停以室颤居多;而肺心病猝死宜先插管,因为许多情况是由于痰堵塞所致;呼吸停止、心跳犹存者,先用面罩气囊呼吸器2-3分钟,再作气管插管。 5. 开放静脉不宜选用远端血管,如手背、足背静脉。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