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形成的过程如何形成 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那你想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吗?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听觉形成的过程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之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也称: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声波经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又通过听小骨而传达到前庭窗(卵圆窗),使前庭窗膜内移,引起前庭阶中外淋巴振动,从而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等也发生相反的振动封闭的蜗窗膜也随着上述振动而振动,其方向与前庭膜方向相反,起着缓冲压力的作用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与盖膜相连的毛细胞发生弯曲变形,产生与声波相应频率的电位改变(称为微音器效应),进而引起听神经产生冲动,经听觉传导道传到中枢引起听觉。
听觉传导道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耳蜗的螺旋神经节,其树突分布于耳蜗的毛细胞上,其轴突组成耳蜗神经,入桥脑止于延髓和脑桥 交界处的耳蜗核,更换神经元(其次级神经元)后,发出纤维横行到对侧组成斜方体,向上行经中脑下丘交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后上行止于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换神经元(第四级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到达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当冲动传至听觉中枢则产生听觉另外,耳蜗核发出的一部分纤维经中脑下丘,下行终止于脑干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是听觉反射的反射弧 此外,声音传导除通过声波振动经外耳、中耳的气传导外,尚可通过颅骨的振动,引起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发生振动,引起听觉,称为骨传导骨传导极不敏感,正常人对声音的感受主要靠气传导 外耳和中耳担负传导声波的作用,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传导性耳聋,如慢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内耳及听神经部位发生病变所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神经性耳聋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可损伤听神经而引起耳鸣、耳聋,故运用这些药物时要慎重 在一般状况下,听觉的相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次/秒(赫)的声波,也叫可听声不过,不同年龄的人,其听觉范围也不相同。
例如:小孩子能听到30000~40000赫的声波,50岁以上的人只能听到13000赫兹的声波一般人对16赫以下和20000赫以上的声波,是难以听到的当声强超过140分贝时,声波引起的不再是听觉,而是压痛觉 听觉的基本现象 声音的属性 空气振动传导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产生了听觉人们所听到的声音具有三个属性称为感觉特性,即响度、音高和音色音强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物理特性振幅,即振动时与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所确定音强的单位称分贝,缩写为dB0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的声音大小音高指声音的凹凸,由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即每秒振动次数确定频率的单位称赫兹,缩写为Hz常人听觉的音高范围很广可以由最低20赫兹听到20 000赫兹日常所说的长波指频率低的声音,短波指频率高的声音由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引起的声音是纯音,但大多数声音是很多频率与振幅的混合物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称音色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如男声、女声、钢琴声、提琴声表演同一个曲调,听起来各不相同音色的不同由发生物体本身确定 听觉的适应与疲惫 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复原也很快。
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即仅对作用于耳的那一频率的声音发生适应,对其他未作用的声音并不产生适应现象假如声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便称作听觉疲惫听觉疲惫和听觉适应不同,它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复原假如这一疲惫常常性地发生,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假如只是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丢失听觉,叫做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丢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峻就会完全失聪 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由于两个声音的频率、振幅不同,混合的结果也不同假如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但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假如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假如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大,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大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掩蔽音强度减小,掩蔽作用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减小 听觉的爱护 生活中人们中的某些人可能会遇到听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如耳鸣、听力减退、甚至全聋等,如何在生活中爱护听觉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发生是今日要探讨的话题。
先谈谈婴幼儿时期的听觉防护问题,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些缘由如遗传因素、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应用、病毒感染等可能会引起婴幼儿的听觉功能减退或丢失,预防此类状况的发生,一是要留意产前防护、产前检查等,尽量防止有基因缺陷患儿的诞生;二是参与诞生后的听力筛选,尽量及早发觉有无听觉功能异样;三是生活中留意视察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及早发觉有无听觉异样;四是尽量母乳喂养增加婴幼儿的反抗力防止中耳炎的发生和病毒感染;五是在可选择抗生素的状况下削减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运用,防止耳毒性的发生 再谈谈儿童和青少年听力的防护问题,此阶段常出现听觉损害的缘由有各种类型中耳炎的发生,这是主要的缘由,其次如病毒感染、高热、抗生素的不当运用、外伤等预防中耳炎的发生:一是要增加体质,多留意熬炼身体,增加抗病的实力;二是在感冒时要防止继发性中耳炎的发生;三是有鼻炎鼻窦炎时要刚好治疗防止继发中耳炎;四是少数儿童鼻咽增殖体过度肥大影响听力可考虑手术;五是削减氨基甙抗生素的运用;六时尽量削减戴耳机的次数,特殊是耳塞式耳机青年和中青年阶段的听觉防护问题,主要是由职业的关系造成的,如长期接触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耳鸣,长期过度疲惫尤其过度熬夜可引发突发性的听力减退,此类状况有渐渐增多的趋势,另外乘飞机引发航空性中耳炎也有增多的趋势,当然中耳炎仍是最多见的影响因素,外伤引起鼓膜穿孔听神经损害也比较多见。
中老年阶段的听觉爱护问题,此阶段听觉的困扰可能更多见,尤以耳鸣不同程度的耳聋为主由于年龄和生理的关系,这阶段简单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简单造成耳部神经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尽量限制血压血糖及低脂饮食是预防听力减退的好方法,削减生活中的顾虑、留意睡眠休息也是必要的 由于医疗技术的进展,对各种类型的中耳炎引起的听觉障碍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必要时也可手术治疗;对全聋的患儿电子耳蜗的植入也能帮助其回到有声世界,并能正常的说读沟通,对部分听觉障碍影响沟通的老年患者助听器的佩戴是不错的选择看过听觉如何形成的人还看了: 1.如何进行速听训练 2.变声期的发声技巧是什么 3.耳聋形成的缘由 4.关于朗读的技巧有哪些 5.开发大脑的几种方法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