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7214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泸州市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泸州市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泸州市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泸州市同步练习1、选择题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见下图)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已成为中国旅游标志。青铜奔马表面呈绿色主要成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奔马表面的绿色物质易溶于水 B.青铜奔马堪为我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典范 C.青铜奔马置于高温和湿度大的环境中保存 D.青铜奔马表面变绿是因为发生了析氢腐蚀 【答案】 B 【解析】 A青铜奔马表面的绿色物质易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根据Cu(OH)2和CuCO3的溶解性可知该物质难溶于水,A错误; B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充分体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是我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典范,

2、B正确; C青铜奔马置于高温和湿度大的环境中保存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加快腐蚀,C错误; D铜的活泼性弱于氢气,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2、选择题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 1mol/L的CuSO4溶液中,含Cu2+的数目小于NA B.常温常压下,铜锌盐桥电池中,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0.1molHCl分子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 D.常温常压下,28gC2H4、CO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1.5NA 【答案】 A 【解析】 A1L 1mol/L的CuSO4溶液中含有1mol CuSO4,由于Cu2+会发生水解

3、,所以其数目小于NA,A正确; B常温常压下1.12LH2的物质的量不是0.05mol,B错误; CHCl分子中不含离子,C错误; D28gC2H4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C原子,28gC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molC原子,所以28gC2H4、CO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的数目无法确定,与二者的比例有关,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3、选择题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对于该图的理解,一定正确的是( )A.过程比过程的反应速率快 B. 为过程的活化能 C.从曲线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热 【答案】 D 【解析】 A据图可知过程的活化能更小,所以过程的反应速率更快,A错误

4、; BE3-E1才是过程的活化能,B错误; C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 D焓变=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E2-E1,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4、选择题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且能得到对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 ,酸性溶液中滴加 溶液,充分振荡溶液褪色体现氧化性B向滴有酚酞的 溶液中加入 溶液溶液颜色逐渐褪去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C镀锡铁出现刮痕后浸入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 溶液有蓝色沉淀铁作原电池正极D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A.A B.B C.C D.D【答案】 B 【解析】 A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草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高锰

5、酸钾具有氧化性,草酸具有还原性,A项错误; B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水解程度减小,B项正确; C溶液中加入铁氰化钾后有蓝色沉淀生成,证明铁变成Fe2+发生了氧化反应,铁作原电池负极,C项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反应后Ag+有剩余,加入碘化钾一定会产生黄色沉淀,不能判断氯化银和碘化银的Ksp大小,D项错误; 故答案为B。5、选择题水煤气变换。721 时,在 1 L刚性容器中将 和 混合,采用适当催化剂进行反应,测得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a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也可代表 的变化 B.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 ,平衡右移且 比原

6、平衡大 C. 内,用 来表示的反应速率 为 D.72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 D 【解析】 A由反应 可知,氢气与二氧化碳都是生成物,且起始量都为0,且化学计量数相等,则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曲线a也可代表 的变化,故A正确; B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则平衡右移,由于充入 ,所以 比原平衡大,故B正确; C 内, = = = ,故C正确; D72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c(CO2)=c(H2)= ,c(CO)=c(H2O)= ,则平衡常数为K= 故D错误; 故答案为D。6、选择题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A.中,电子由Cu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石墨电极 B.中,干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中,Cu2+移向待镀铁制品且溶液中Cu2+的浓度降低 D.中,为了保护铁电极不受腐蚀,M应接电源的负极 【答案】 C 【解析】 A该电池中Cu被氧化作负极,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由Cu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石墨电极,A正确; B碱性锌锰干电池中正极上MnO得电子生成MnOOH,其电极方程式为:MnO2+e-+H2O=MnOOH+OH-,B正确; C电镀过程中待镀铁制品上Cu2+得电子变成Cu,铜片上Cu失电子变成Cu2+进入溶液中,溶液中Cu2+浓度不变,C错误; DM连接电源负极

8、,则铁电极为电解池阴极,被保护,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7、选择题下列说法或表示错误的是( )A.pH的醋酸溶液稀释,水电离出的 浓度将增大 B.Na2CO3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关系 C.反应 的平衡常数 D.CH4的燃烧为-890.31 kJ/mol,则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C 【解析】 A醋酸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稀释后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减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减弱,所以水电离出的H+浓度将增大,A正确; BNa2C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 ,B正确; C平衡时溶液中c(S2-)不再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错误; DCH4的燃烧为-890.31 kJ/mol,即

9、1mol气态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890.31 kJ,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8、A、B、X、Y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p能级上有2电子;X元素基态原子中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是红棕色;Y元素形成的单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4,中子数为35。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基态Z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 (2)基态Y原子中有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 (3)上述AZ五种元素中属于p区的有_种。 (4)第一电离能:B_X(填“大于”或

10、“小于”),原因是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标号)。 同周期中Y的电离能和电负性均最大 能使湿润的淀粉 试纸变蓝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阴离子半径: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5 M 4 大于 N元素2p能级轨道半满更稳定,难失电子 【解析】 X元素基态原子中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即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所以为O元素,BX2为红棕色,应为NO2,B为N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的基态原子p能级上有2电子,则A为C元素;Y元素形成的单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则Y为Cl元素,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4,中子数为35,则其质量数

11、为64-35=29,为Cu元素。 (1)X为O元素,基态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 ;基态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Y为Cl元素,基态Cl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1s、2s、2p、3s、3p共5个能级,所以有5种不同能量的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为第三层,符号为M; (3)位于AA主族的元素为p区元素,有C、N、O、Cl共四种; (4)由于N元素2p能级轨道半满更稳定,难失电子,所以第一电离能NO,即B大于X; (5)Cl的第一电离能小于Ar,并不是同周期最大,错误; NO2在有水的条件下可以

12、氧化KI生成I2,所以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选项没有指明最高价,所以无法确定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错误; N3-和O2-电子层数相同,但N3-核电荷数更小,半径更大,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9、实验题亚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定性探究: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表相关问题。 试剂:酸性 溶液、 溶液、 饱和溶液 操作现象结论与解释(1)取少量亚氯酸钠晶体于试管中,加入 蒸馏水,溶解后分别装在A、B两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亚氯酸钠易溶于水(2)往

13、A试管中滴加几滴_具有氧化性(3)往B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静置逐渐褪色溶液表现_性、_性。定量探究:测定亚氯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4)溶液配制:称取 某亚氯酸钠样品,用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 _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5)滴定:最好用_(填如图编号)量取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 溶液,充分反应。然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发生反应为 ,当观察到_现象时,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 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则样品纯度为_(列出计算式)。【答案】 饱和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碱 氧化 容量瓶 a 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

14、变 【解析】 (2)往A试管中滴加几滴 饱和溶液, 具有还原性, 具有氧化性可以将 氧化为S,可看到有黄色沉淀生成。 (3)往B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 显碱性,静置逐渐褪色,说明 具有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4)溶液配制过程为称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用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后,应全部转移至 容量瓶中。 (5) a为移液管,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准确移取溶液一般使用移液管,故选a;用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即为滴定终点;由 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 +4I-+4H+=Cl-+2I2+2H2O,和 可得关系式:ClO 2I24Na2S2O3,平行滴定3次, Na2S2O3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则25 mL溶液中n(ClO )=4n(Na2S2O3)=40.1000 molL-110-3V L,则250 mL溶液中n(ClO )=40.1000 molL-110-2V L,则样品纯度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