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3615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含答案和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1、选择题西周时期,“建国”在性质上总是与“分贰宗”相一致的。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族的分宗。这反映了西周分封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诸侯之间的等级相同 周王通过分封直接管理地方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建国在性质上总是与分贰宗相一致的”,这说明分封依赖于宗法关系,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之分宗,这说明周天子是天下诸侯的大宗,故正确;材料没有概述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故排除;材料看不出周王直接管理,故排除。综上所述,可知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选择题

2、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 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答案】 A 【解析】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逐渐走向崩溃,“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逐渐平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控制力的不足,故A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B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3、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

3、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是表面现象,

4、并非本质内涵,排除。4、选择题战国时,东方诸国出现了许多星罗棋布、“富冠四海”的商业都会,但秦国却没有一处。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东方诸国的经济实力强于秦国 B. 秦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C. 秦国经济政策有别于东方诸国 D. 秦国战争频繁破坏严重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材料“东方诸国出现了许多星罗棋布、富冠四海的商业都会,但秦国却没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不可能出现商业都会,所以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国经济政策有别于东方诸国,故C正确;从秦国一统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秦国的经济实力并不比东方六国弱,而且从题目材料也得不出选项结论,故A错误;战国时

5、期,尤其是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经济发展迅速,题目选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战国时期,秦国的战争主要是在东方六国展开,所以秦国没有商业都会并不是因为战争的破坏,故D错误。5、选择题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著名的“通工易事”论,“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仁政”思想得到了践行 B.社会经济各行业间联系加强 C.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被打破 D.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 【答案】 B 【解析】 根据“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可知,孟子主张促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联系,故B正确

6、;材料反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联系,没有涉及儒家“仁政”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的信息,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排除D。6、选择题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根源于A.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答案】 D 【解析】 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

7、济的反映,儒家思想的这种特定价值内涵是根源于当时的自然经济的,即特定价值内涵是根源于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并不包括民本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7、选择题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A. 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 法度严明利于统一 C. 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 D.

8、大一统是历史规律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统一是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C正确。材料中是实现思想的统一的措施,不是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统一,与法度严明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中是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大一统,不是说大一统是历史规律,D项排除。8、选择题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

9、时期的主流观念 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答案】 B 【解析】 “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主要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9、选择题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记述出处(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

10、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A.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 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 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答案】 A 【解析】 西汉前期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从材料中的“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来看,这种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B项;C项材料没

11、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自主发展”,排除D项。10、选择题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A. 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 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 C. 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 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弹奏宰相是监察官的职责,并不是因为地位高,地位越来越高与材料中“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仅七品的察院长”不符,故A项错误;“上自宰相,下及郎官”和监察官都是中央集权下的官僚,都对朝廷负责,故

12、B项错误;皇权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是分权,而非古代的监察,材料中“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表明并非仅仅针对相权,故C项错误;以小制大,与材料中“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相符,故D项正确。11、选择题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 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 B. 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 C. 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D. 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该类官员“省察”豪强地

13、主、地方官员及其亲族的不法行为,目的是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A、B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王国,排除D项。12、选择题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 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 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南朝时出身贫寒的人也可以担任重要官职,这对当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产生了冲击,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问题,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排除

14、A;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仍然很有势力,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运作机制的信息,排除D。13、选择题下列图片分别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这两制说法正确的是A. 两制的设立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两制设立都体现权力分立与制衡,具有民主理念 C. 两制都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掌行政、军事、司法大权 D. 两制中皇帝拥有最高统治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皇帝拥有最高统治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答案为D;材料体现两制都是加强皇权而不是加强地方,A错误;B错误在民主观念;把宰相权一分为三的是

15、宋朝,而不是秦朝和唐朝,C错误。14、选择题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这种记载表明A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B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 C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D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材料中的农具的复杂和完备、“深耕和浅耕”、调节耕地的宽窄等字眼是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是特别注重精耕细作的,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中的“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中的“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深入人心,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是不合题意的,排除;C项中的“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15、选择题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唐太宗形象出处“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旧唐书“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王夫之这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