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3148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考模拟同步练习1、选择题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沉淀/银锭 默契/锲而不舍 B. 续弦/玄虚 粘贴/拈轻怕重 C. 甜美/恬静 摄取/蹑手蹑脚 D. 广博/粗犷 阴晦/诲人不倦 【答案】 D 【解析】 A din/ dng,q/ qi。B xin/ xun,zhn/ nin。C都是 tin,sh/ ni。D 都是gung,hu。2、选择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宣泄 全愈 断章取义 断壁残垣 B. 慰藉 剽悍 心有灵犀 味同嚼腊 C. 贮存 鞭挞 漠不关心 彬彬有礼 D. 镌永 狡黠 纷至沓来 川流不息 【答案】 C 【解析】

2、A.全愈痊愈。B.味同嚼腊味同嚼蜡。D.镌永隽永。3、选择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在不断改变着观点,例如昨天鼓吹革命,今天讴歌保守,昨天崇洋,今天尊儒,但是这些变化与他们的灵魂无关,我们从中看不到精神历程,只能看到时尚的投影。他们或_,或_,把他们先后鼓吹过的观点搜集到一起,我们只能得到一堆意见的碎片,用它们是怎么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个性的。所以,知识分子首先要自教,在踩动中保持静观沉思,在_中做智者,守护好人类和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基本价值。 A. 随遇而安 标新立异 凡夫俗子 B. 随波逐流 标新立异 芸芸众生 C. 随遇而安 异想天开 芸芸众生 D. 随波逐流

3、异想天开 凡夫俗子 【答案】 B 【解析】 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根据语段内容,一二空应填写相反的词语,“随波逐流”符合一空的语境,“标新立异”符合二空的语境。故选B。4、选择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尊可爱的大熊猫雕塑矗立在街心花园,独具魅力的“袖珍之国”摩纳哥用浓郁的中国元素欢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

4、 B. 根据“智慧阅读”项目组近日开展的调查显示,我区学生每月的课外阅读量在4本以上的比例为51.6%,高于全市均值1.7%。 C. 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差不多45%到53%上下的司机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用于机场和主题公园的载人交通系统感到满意。 D. 由于不断创新和经验积累,再加上政策扶持,使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大汽车品牌都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步。 【答案】 A 【解析】 B搭配不当,去掉“开展的”。C“差不多”与“上下”重复,去掉其中一个。D缺主语,去掉“由于”或“使”。5、选择题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

5、地不同,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共享,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 ),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A. 他在相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 B.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相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 C. 他在相同的时间对相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 D.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 【答案】 D 【解析】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前一句“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和后一句中的“但”起到转折作用,强调“阅读”是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人说过一样的话,故选D。6、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6、_一进了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晴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只因这一死,有分教:累年蹬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回) (1)这段文字的主人公是_,在书中和他经历最相似的人物是_。 (2)关于此人的经历,有人说是喜剧,有人说是悲剧,请结合你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 _ 【答案】 (1)周进 范进 (2)周进先屡试不中,但后来高中的经历,看似先悲后喜的喜剧一场,但是从儒林外史的主题来看,作者正是通过周进和范进这样的“腐儒”的人物望造,讽刺热衷功名的人,作者通过周进的故事写出了科举时代的社会环境,写出读书人陷入科举迫害无法自

7、拔的悲剧。 【解析】 (1)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一个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曲辱,精神失常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这句话着实写活了周进的的内心活动,写出了周进苦读几十年书却毫无用武之地的痛苦。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2)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

8、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小说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实则是一场喜剧外衣下的一场悲剧。7、名句名篇默写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 A.戍鼓断行人,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

9、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E.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F.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一上高城万里愁,_。(许浑咸阳城东楼) 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怒而飞,_。(庄子北冥有鱼) 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来饿死了,后世许多诗人在表明自己心志的时候都会用此典,请写

10、出你在初中三年所学含有“采薇”一词的诗句。 “_,_”。 “_,_”。 【答案】 (1)BF (2)独怆然而涕下 蒹葭杨柳似汀州 半卷红旗临易水 三年谪宦此栖迟 其翼若垂天之云 以中有足乐者 (3)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饿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解析】 (1)A戍鼓断人行。C不知贻阿谁。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E宛在水中坻。 (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

11、意“怆、涕、蒹葭、汀、谪、宦、栖”等字词的书写。8、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

12、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注:与:从,跟。 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往之女家 (2)以顺为正者 (3)语人曰 (4)天下恶乎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定于一 B. 民归之 女有归 C. 杂然相许 沛然下雨 D. 与民由之 由水之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13、)是焉得为大文大乎?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4】下列对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有很强的说服力,甲乙两文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B. 甲文从“妾妇之道”开始立论,指出了公孙衍,张仪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C. 甲乙两文都是以对话行文,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仁”的思想。 D. 乙文通过苗“槁”与“兴”的对比,表现“雨”对苗的重要,也表现人民对明君的盼望。 【答案】 【1】(1)“女”通“汝”,你(2)准则,标准(3)告诉(4)安定 【2】C 【3】(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2)(梁襄王)远

14、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4】B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语”:动词,告诉。通假字词,“女”通“汝”,你。 【2】A完全/统一。B归附/女子出嫁。C都是“的样子”。D实行/通“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句是:这,这个。焉:怎么。反问句式。句补出省略的成分。望:远看。 【4】B错误,针对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