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38722436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含答案和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历史2019年上期单元测试无纸试卷1、选择题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A. 秦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 C 【解析】 宋朝建立后,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分别负责行政和军事。中央政府还设置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管理财政赋税,故C符合题意;秦朝、汉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还设立中朝,故AB不符合题意;明朝废除宰相,分权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置内阁,故D不符合题意。2、选择题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

2、郎 C. 枢密副使 D. 知府 【答案】 C 【解析】 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的管理财政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A;兵部员外郎是六部中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B;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D。3、选择题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北宋初年主要从一是削减地方官的权力,另设“通判”以牵制之,二是分割宰相的权力,三是控制

3、军队,四是发展科举制度,五是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故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错在“节度使”,应为“通判”。4、选择题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A. 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 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答案】 B 【解析】 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

4、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故B符合题意;宋朝前的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包括兵权和财政权,故AC不符合题意;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故D不符合题意。5、选择题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A. 党项 B. 蒙古 C. 契丹 D. 女真 【答案】 C 【解析】 材料“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反映的是

5、契丹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它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接受汉族农耕及管理制度,又保持契丹游牧生活的特点,“得其宜矣”,故C符合题意;党项人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故A不符合题意;蒙古人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故B不符合题意;女真人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故D不符合题意。6、选择题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 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 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答案】 D 【解析】

6、 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故D符合题意;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故C不符合题意。7、选择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 建立元朝 B. 设置行省 C. 统一蒙古 D. 开凿运河 【答案】 C 【解析】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C符合题意;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设置行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凿大运

7、河。元朝建立后,为了将南方的财赋转运至北方,疏浚了大运河,故ABD不符合题意。8、选择题元史百官志七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 三司 B. 行中书省 C. 中书省 D. 宣政院 【答案】 B 【解析】 元朝中央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行省由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常设机构。因此,行中书省与中央的“都省”,即中书省互为表里,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三司是宋代设置的掌握财政赋税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置的专管吐蕃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故AD不符合题意。9、

8、选择题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 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 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 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 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税收所占比例下降,非农业税收比例上升。非农业税收包括手工业和商业税收。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大量销售,瓷器大量出口,直接增加了商税的收

9、入,故A项符合题意;北宋出现纸币,但同时铸币量也较前代增加,还有金银等在市场流通,元朝时纸币才是国家发行的主币。农村契约租佃关系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榷场贸易是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通过互市交换地区特产。表中无法反映使用货币的情况,也看不出人身依附关系的状态,也没有明确是城市贸易、边境榷场贸易还是海外贸易从而导致非农业税收的增加,故BCD不符合题意。10、选择题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 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 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答

10、案】 D 【解析】 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以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判断东南地区的农民赋税负担是否沉重,且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生产总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11、选择题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

11、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答案】 A 【解析】 材料“泉州客商李充往日本国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反映了宋代商人与日本的海上贸易,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故A正确;李充并不代表官府,材料不能体现官民互惠贸易,故B错误;“朝贡”贸易以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为主,“厚往薄来”,材料反映的是商人与日本的海上贸易,并不能说明“朝贡”贸易体制是否发展起来,故C错误;材料“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说明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故D错误。故选A。12、选择题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贾思

12、勰写成齐民要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南北朝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在明朝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正确顺序是,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3、选择题以下图表显示的是1080年北宋人口和垦田数比例,运用此图表可以说明的是A.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 南方商业超过了北方 C. 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D. 南方文化领先于北方 【答案】 A 【解析】 户数和垦田数,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和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总体数据都超过了北方,故A符合题意;示意

13、图没有涉及到商业和文化,故BD不符合题意;北宋的政治中心仍在黄河流域,故C不符合题意。14、选择题下列文献中,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亲身游历的见闻,是研究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卷,记录的是礼佛的内容。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其中记录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撰写的药物学著作,集中医药学之大成,体现了较为科学的物种分类的思想。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

1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

15、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著元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 【答案】 (1)宋朝采取分散地方的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权力并派文官做知州等措施,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导致在对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出现指挥不灵、屡遭败绩的局面,同时也造成行政效率低且开支过大的问题。 (2)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新疆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的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