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38525586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农家书屋征文优秀 导语: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确定的五大公共文化效劳工程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重要组成局部。下面是语文谜的农家书屋征文,欢送大家阅读! 我们村部有一座别致的农家书屋,门前张贴着鲜红的“政策惠农民生好,文化下乡幸福多”,书屋虽刚刚建立,却颇有人气,它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农家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几条长桌整齐地摆放在中央,几排书橱上码满了书刊杂志光盘,有农科类、生活类、文学类最显眼的还是那挂在墙上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雨后薄雾轻笼,村部周围山更青,竹更翠,风光宜人。我们几个小书迷又同往常一样相约来到村部书屋准备过把读书瘾。可刚到书屋门

2、口,只听小兰一声惊呼“哇,这么多人!”。原来室内早已经挤满了人大家都坐在长桌前翻看着各自手中的书刊报纸,浓浓的读书气氛充满了整个书屋。 我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震惊了屋里读书的人们是那样的认真和专注,有的入情入境,面带微笑;有的假设有所思,频频点头;有的边看边记,争分夺秒;还有的在一起小声交流你看那前面的小女孩专心地读着一本成长的滋味,正看得津津有味;后排两个小伙子凑在一起读一本科学养鸡,还在一个小本本上抄录中着什么;窗前的那位戴老花镜的爷爷,用手指着报纸上的内容在一行一行地默读着几位农家妇女也聚在一起,她们有的在看毛衣编织,边看边织;有的在看菜谱食谱类书,想着今天该给家人做什么好吃的;有的抱着

3、宝宝,看着育儿指导呢咦,那不是邻居王大伯吗?他不再迷恋打麻将了?居然在聚精会神地读一本关于香菇种植的书,这真是神了! 我们赶快找到了自己爱看的书坐下来,立即融入到了醇浓的读书气氛之中。书屋里翻书的“哗哗”声、简短的交谈声、会心的笑声和窗外的鸟鸣声不绝于耳,仿佛是一曲动人的轻音乐。 美好的时光总太快,该回家了,可大家仍意犹未尽,尤其是窗前坐着的老大爷,动都不动呢。书屋管理员笑着对他说:“大爷,您还舍不得走啊?您明儿个早点来,过两天还有新书要到呢!” 老大爷感慨道:“是不舍得走,农村的文化建立好哇!当年我们穷,没学什么文化,现在我们老班辈的也要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了嘿嘿嘿” “是啊,”一位叔叔接上了

4、话,“现在政府把书屋建到了我们家门口,给我们老百姓送来了知识,其实送来的是幸福啊!哈哈哈” 看着这欢乐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书屋门口的那副对联,还是民生惠农政策好,还是文化下乡幸福多啊! 又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东方刚刚露出一点鱼肚白,小村还寂静在一层薄薄的秋雾里,村播送便传来村播送员兼书屋管理员成思敏带有浓厚乡音的声音:“各位老乡,星期日,从上午8:30至12:00是我们村农家书屋开放的时间,请广阔农民朋友前来翻阅.” 哦,听见通知,才知道今天又是我们去农家书屋读书的日子。起床后,我便前往村委会大院。走在家乡的田园小道上,玉米、黄豆、稻谷、油菜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散发出浓郁的清香,扑鼻而

5、来,满目尽是黄的、红的、绿的、紫的,色彩斑斓,到处呈现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此时此刻,从村西头老槐树上的播送里又传来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甜美的歌曲 进了村委会的院门,思敏上前热情的打招呼,“今天你来看书啊!迟到了”,我一愣,心里想,难道还有比我早到的吗? 走入窗明几净的书屋,我一眼就瞅见坐在阅览桌东头的一对母子。女的大约三十五.六左右,短发,衣服虽旧但很干净,一旁放着一个残疾人代步车。儿子大约十一二岁左右,稚气,拿着一本书,给母亲读着我在仔细打量一翻,这不就是住在小溪沟口的春兰嫂子吗? 春兰是临村知名的美女,只可惜打小得了小儿麻痹,一条腿残疾了,十八岁嫁给我们村的吴世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小宝,夫

6、妻俩到是和美,但命运多舛,在小宝五岁那年,世旺上了秦岭山金矿背矿石,矿洞塌了,世旺就再也没出来了.撇下了这一对孤儿寡母。 我与春兰打了个照面,交谈起来,问及她怎么这么早也来看书时,她兴奋的告诉我:春上,在扶贫部门的联系和帮助下,她家得到四组獭兔的种兔,她母子通过在农家书屋所学到的知识,精心喂养,兔子长势良好,现在都已经怀孕了,他们这次来,是想看一看母兔在怀孕期间的管理和分娩时的考前须知等方面的知识,好让母兔顺利生产,前几个月,我行动不方便,识得字也少,就让儿子逢礼拜日就来泡书屋,学习养兔子技术哩。 这时,思敏上来插话了,说是在一个雨天,当借书人都走了以后,他发现在书屋的一个角落,有个小男孩还在

7、看书,走过去一看,见小孩正看着一本有关獭兔养殖技术的书籍,当时他想,也许是老师给孩子布置了写小动物的,他是来查资料的吧,因此也没有太在意。天渐渐暗下来,看书的人都陆续回了家,只剩下这个小男孩,于是,他就提醒小孩赶快回家,孩子有些不舍的把书放在书架上。 第二天,思敏到农家书屋的时候,那位小男孩已经等在门口了,后来才知道是吴世旺的儿子,家里正在养懒兔,来农家书屋学技术的。 正午时分,春兰母子还在用心的读着书。我走出了书屋大院,望着家乡绵绵的群山,挺拔而俊秀,傲然而屹立,霎时我明白了一切,这不正是春兰母子以及大山农民不向命运低头,努力求取知识,改善生存环境的真实精神写照吗。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

8、读书高。这么说读书,似乎夸大了读书的作用,因为有很多人很多事,不是读书就能解决的。但是,作为我个人,一个头顶高粱花,两脚踩泥巴的农家女来说,确确实实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文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出生在辽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我们姐弟四人是靠乡下的土地把我们养大。小时候,父亲爱看书,种地之余,父亲最大的乐趣是看书,慢慢地,我也爱上了书本,开始偷偷地看书。那时候,家里没钱买书,父亲都是借书来读。我是借父亲不在家时偷偷看书。父亲那时不让我们读课外书,说是怕影响学业,所以,我很少能完整地读完一本书。那时,我上学之余,最大的渴望就是盼望有几本自己的书。然而,当时我们连穿

9、衣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闲钱买书呢?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天,我在自家大门外闲玩,在柴堆旁捡到一本满是泥土的书,厚厚的,脏脏的,竟管没有书皮,没有书名,还缺了几页开篇章节,竟管书上满是泥土,但都挡不住我对这本书的热爱。我有书了!我好开心!好幸福!我得到宝贝了!我小心翼翼地拭去书上的泥土,找来一块干净的水泥灰袋包装纸,把书仔仔细细地包上,然后,自己把书藏在角落里,开始偷偷地阅读,白天读,怕被父亲看见,只好晚上读,晚上又不能读的太晚,父亲怕电灯费电,只好偷偷地拿着手电在被窝里读。有时手电没电了,就求母亲用豆油做个小灯。有时读的太入迷了,自己常常被油灯燎到头发帘。 那时,自己还很小,不知道是什么书,

10、只知道书里的故事很好看,书中的人很有个性,很有吸引力。就如常年饥饿的人,吃到饺子一样,很“解馋”啊。慢慢地把书读完了,自己却不知道书名。 后来,直到自己慢慢长大了,在收音机里听了评书后,才知道,我得到的人生第一本宝贝书,是本被掐了头的小说七侠五义。那时,我能读到一本书很不易,所以,我常常是一边看书,一边写,写,有时抄写书中的好字句,有时是抒发心中的感慨,慢慢地,我爱上了读书,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我仍然一直没钱买书。 我上初中后,开始到镇上图书馆借书。那时,我读书速度很快,小说、故事、散文,什么都读,一本接一本,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慢慢地和图书管理员混熟了,或者说是借书太频繁,把图书管

11、理员借得不耐烦了,人家就开恩地允许我一次借三四本书,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再后来,镇里图书读得差不多了,我又坐车20多公里到县城图书馆去借。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到阜新市内串亲。华灯初上的黄昏,我在街上闲逛,途径一片住宅小区,竟看到住在楼里的一户人家,高高的书架上堆满了图书,远远地看不清是什么书,却如无价宝藏一样,深深地吸引我在那里徘徊了好久好久,我多想进去看看啊,都是些什么宝贝呀?太多了!好馋人啊!那一幕,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刻骨铭心! 书读得多了,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慢慢地自己开始偷偷地写日记,记笔记,再后来,写短文,还偷偷地寄给报社、电台,渴望有朝一日,把自己写的东西也发个只言

12、片语,可哪里容易啊?小稿子寄出一篇又一篇,多数都泥牛入海。但是,水滴石穿,勤劳还是能感天动地,在我上初三的时候,一篇题为琢木鸟回来了的短文,终于在辽宁日报发表了,再后来,大大小小的散文、故事、小说、新闻等稿件,一篇篇地发表了.但我因为严重偏科,却中考落榜,成了地地道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女! 我是个不信命的农家女,我不甘心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于是,在农耕之余,我开始更加拼命地读书,写作。我除了干农活,我把所有闲暇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别人娱乐,我看书;别人休息睡觉,我写作;别人买衣服买吃食,我买书;别人恋爱我也学习(别人恋爱时节,我却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走入文学院读书)。

13、 那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写、写、写,不停地写!渐渐地,我的稿子发表得越来越多,先后在省市县,甚至是国家级刊物农民日报,农家女百事通、辽宁日报、辽宁经济报、妇女、共产党员杂志等几十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过稿件。先后有父亲,谢谢您、农家灶具话春秋等多篇作品在中央、省、市、县的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我个人也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先后当上了村报道员,镇报道员,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变成了有正式编制的乡镇干部。我所负责的工作,也连续多年被市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现在,虽然我的地位还是很卑微,薪水还是很微薄,但和同龄农家女相比,我还是幸运的,还被很多农家女所羡慕。她们羡慕我的才气,羡慕我的成绩,羡慕我的身份-有个旱涝保收的工作,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而我今天所有的获得,不是我聪明,不是我幸运,更不是我有什么靠山,都得益于我读书多,写稿多,是书本帮我改变了我的命运,知识改变了我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