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白果市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519821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白果市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永州市白果市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白果市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白果市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白果市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乙醇燃料将是绿色能源的最终出路 乙醇燃料的迅速应用改变了巴西的经济结构,由于巴西不再需要进口石油,光这一项费用就为国家节约690亿美元的外汇,这些资金留在巴西国内,使一些农村因种植甘蔗而迅速致富。目前,巴西已经在东南部地区建造了250个乙醇燃料生产工厂,还有50个工厂正在建造当中。 巴西的经验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众多启示,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风险投资开始深入研究乙醇燃料的未来真正价值,他们通过论证多种模型试图否定乙醇燃料,并将乙醇燃料同多种绿色能源进行比较,其结果令专家大吃一惊,他

2、们的研究发现乙醇燃料将会最终取代汽油成为未来燃料,这个现实不仅会在美国实现,而且在很多国家都会实现。 然而即使是最专业的风险投资也不会认为我们在近期内能够彻底抛弃汽油。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链实在太有效了,它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换句话说,我们很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很多人还对通过谷物进行发酵获得的乙醇是否足够满足人类对燃料的需求表示怀疑。很多人担心,以谷物为原料大量生产乙醇将会改变人类的膳食结构。有些批评家认为从谷物中获取乙醇将消耗更多的能量。美国能源部的最终报告使所有争吵者平静了下来。美国政府认为:就关键能源和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通过谷物生产的乙醇明显领先通过石油生产的燃料,而

3、未来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则会做得更好。 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使用秸秆、草皮和树皮,这些纤维素人类并不能食用,根本就不会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特定的酶将纤维素进行分解获得简单的糖类物质,再把这些糖类物质转化成能量使用。纤维素在自然界是大量存在的,通过纤维素所获的乙醇是非常洁净的,可以和汽油一样有效驱动汽车行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不再需要重新发明汽车,这将使我们的汽车工业继续发展下去,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目前,可以消化纤维素的酶已经可以在工业上大量应用,像汰渍洗衣粉中就添加了可以分解纤维素的酶,这样洗出来的衣物更加干净。专家估计,酶已经使纤维素乙醇的成本从5年前的5美元/加仑降低

4、到0.2美元/加仑,现在生产乙醇的工厂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摸索出大规模生产的经验。 光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在新能源的推广上力量非同小可。为加快乙醇燃料的迅速应用,美国政府要求到2013年纤维素乙醇燃料的年使用量要达到2.5亿加仑。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建议美国政府消除高达54%的从巴西进口乙醇汽油的关税,由于甘蔗更适合制造乙醇,因此巴西生产的乙醇燃料更便宜。降低关税将使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乙醇燃料,同时会促使更多的加油站进行改造,以供应乙醇燃料,进一步促进乙醇燃料的大量应用。很多专家还认为,一些石油公司巨头还应加大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壳牌公司仅在俄罗斯的投入就高达200亿美元,而绿色能源的投入

5、与之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乙醇燃料从理想到现实不会一蹴而就,巴西历经数十年在国际原油价格还没有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开始应用乙醇燃料,才取得现在的成就。专家提示:越早开始推广乙醇燃料,就会越快从依赖石油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国际原油价格再也不可能回到每桶20美元的价格,随着世界新兴市场的崛起,能源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乙醇燃料正在表现出唯一可以替代石油制品的独特魅力。6以下是对人类在近期内不能彻底抛弃汽油的原因的解说,欠准确的一项是( ) A石油同我们目前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太困难。 B很多人认为通过谷物进行发酵获得的乙醇不能满足人类对燃料的需求。 C很多人担心,以谷物

6、为原料大量生产乙醇将会改变人类的膳食结构。 D有评论家认为从谷物中获取乙醇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可能会得不偿失。7以下是对乙醇燃料优势的解说,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环保角度看,乙醇燃料明显优于通过石油生产的燃料。 B通过谷物生产的乙醇根本就不会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 C自然界中能用来生产高质量乙醇燃料的原料十分丰富。 D只要各方面认真配合,乙醇燃料的广泛应用就指日可待。8以下是有关人士对加快乙醇生产的措施的看法,不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生产乙醇的工厂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摸索出大规模生产的经验。 B政府应大力推广乙醇燃料的生产并在引进、使用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 C国家有关部门对石油等非绿色能

7、源的市场价格应适当上调。 D. 一些石油公司巨头还应加大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9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研究证明,乙醇燃料不仅最终将取代汽油,而且它还是绿色能源中的佼佼者。 B加大绿色能源投资、生产的力度,可以产生连环经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结构。 C目前,可以消化纤维素的酶已经可以在工业上大量应用,降低了纤维素乙醇的成本。 D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能源生产速度太慢。参考答案:6B (A第三段有“我们很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一句;B“认为不能满足”模糊范围,欠准确。第三段只是说“很多人还对乙醇是否足够满足人类对燃料的需求表示怀疑”

8、,并非认为“不能满足”;C第三段有“很多人担心,以谷物为原料大量生产乙醇将会改变人类的膳食结构”一句;D第三段有“有些批评家认为从谷物中获取乙醇将消耗更多的能量”一句。)7D (A第三段有“就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通过谷物生产的乙醇明显领先通过石油生产的燃料”一句;B见第四段第一句;C第四段有“纤维素在自然界是大量存在的”一句;D“指日可待”弄错时态,不合原文,最后一段说“乙醇燃料从理想到现实不会一蹴而就”)8C (A见第四段最后一句;B见第五段开头部分;C原文找不到依据,属于无中生有;D第五段末有“一些石油公司巨头还应加大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一句) 9D (“主要原因是能源生产速度太慢”不对,主

9、要原因应该是“世界新兴市场的崛起”)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他一生公开的辞职高达24次之多,其中为了北大辞职7次。原因多种多样,有反对政府不给经费的,有反对政府干涉北大行政的,有因为五四运动抓学生的,甚至还有一次是因为学生闹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有人查过蔡元培日记与年谱,19281929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代理司法部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然而,

10、与这些具体的辞职相比,蔡元培几次向人生的“辞职”,才更耐人寻味。1889年,21岁的蔡元培双喜临门: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二是在父母包办下迎娶妻子王昭。3年后,蔡元培又考中进士,一举进入翰林院。虔诚的儒学士子蔡元培,已经可以眺望传统读书人可以达到的顶峰。不过,一帆风顺的背后,也有烦心的琐事。儒生蔡元培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坚信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绝对不能和丈夫顶嘴。偏偏王昭和他性格差异极大,双方矛盾渐增,令蔡元培烦不胜烦。家庭“战争”频繁爆发,中日两国也终于开战。惨败之后,清廷搞起变法,不过百日,蔡元培最崇拜的谭嗣同便喋血菜市口。此前,和其他儒生一样,蔡元培绝对忠于清廷,只希望

11、清廷主动改革。经此事变,蔡元培彻底看清清廷本质,第二年,他便放弃仕途回到老家。此时,已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他亲自向妻子道歉,并写出着名的夫妻公约,从此两人真正拥有了幸福的婚姻,蔡元培形容为“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向旧人生“辞职”,向旧道德“辞职”,那一年,蔡元培34岁。随后几年,对新式教育兴趣日渐浓厚的蔡元培认为“救中国必以学”,而“世界学术德(国)最尊”,所以“游学非西洋不可,且非德国不可”。1907年夏,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清朝翰林终于到达德国首都柏林,他准备至少用五年时间,在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行

12、教育之状况”。蔡元培负笈西来,系自费留学,尚有柴米之忧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他一边学德语,一边做家庭中文教师,还要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书、译书。进入莱比锡大学后,蔡元培埋头读书,内容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德国文化史、文学、艺术等。他曾翻译了一篇题为德意志大学之特色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哲学家包尔森的名着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绪论。包尔森指出,德国的大学“为研究科学之实验场,而一方且为教授普及专门知识高等学科之黉舍,此为德国大学之特质故德国大学之特色,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为一”。留德四年,蔡元培脑中

13、逐渐形成一个中国未来的教育体系。在“半工半读”“半佣半丐”的艰苦中,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格,他完成了向塞满自己头脑的四书五经的“辞职”。1911年,他应邀回国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那一年,他43岁。历经反复,以1917年1月9日发表就任校长演说为标志,49岁的蔡元培正式执掌北京大学。他清积习,除昏聩,寄望于诸君者三:曰抱定求学之宗旨,曰砥砺严谨之德行,曰敬爱师友之情谊。三言既出,全校一震。他延揽诸方英才,为此不拘一格,一时群贤毕至;他独尊教授治校,为此开罪官僚,却得传道有道。凡此种种,俱化为他为北大注入的灵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治下的北大,从此

14、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部不朽史诗。我们今天回望蔡元培的24次辞职,有的颇具深意,有的则更像轶事,然而蔡元培两次对人生的“辞职”,却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倘若没有参透时代的智慧,没有勇于决裂的魄力,今人注定只能在暗自喟叹中甘于平庸。世上最难改变的,是自己。我们今天常说,教育家去哪了?“教育家”正沉沦于顾影自怜的“中年危机”中,正委身于集体沉默的心安理得中。不如学学蔡元培,49岁,还能换种活法。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 蔡元培花四年时间,在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这样对他日后执掌北京大学,并为北大注入“思想自由,兼容并

15、包”的灵魂有一定的影响。B. 在“半工半读”“半佣半丐”的艰苦中,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格,以便于他回国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职务。C. 已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他写出著名的夫妻公约特地向妻子道歉。D. 作者在本文中借蔡元培多次对人生的“辞职”,表现了蔡元培的智慧和魄力,并表达了作者对如今教育家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如今教育界的深思和绝望。8. 文中提到了几次蔡元培耐人寻味的向人生“辞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9. 从蔡元培的多次“辞职”中,我们领悟到了他的什么人生智慧?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参考答案:7. A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