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华源乡中学2021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518260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华源乡中学2021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永州市华源乡中学2021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华源乡中学2021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华源乡中学2021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华源乡中学2021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五四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A.B.C.D.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精神”:1919年;延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1927年;长征精神:1934-1936年;故 A项正确。2.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引进西方先进技

2、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AB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是1984年,排除。3.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这种变异的实质是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

3、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迥异的模式是采用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B项正确;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要早于明清时期,故排除A项;C项不符合题干“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故排除;D项是这种变异的原因,并不是实质,故排除。4.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春秋初年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说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A.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B.由天下共主走向中央集权C.由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D.由侯国林立走向国家统一参考答案:A【解答】题干说明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是

4、历史的主流发展趋势,材料显示了分封到统一,故D正确;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实行,故A错误;战国分立的局面没有体现出,故B错误;C是郡县制的特点。点睛:解答的关键是从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切入,结合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思考。5. 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参考答案: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

5、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仅凭一幅汉代画像砖图,不能推出农耕经济普及全国,故C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D项错误。答案:A6. 下列属于“近代企业”的有 ( )明末苏州丝织工场 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 B、 C、 D、参考答案:B7. 19世纪中期,欧洲许多国家热衷于发展新技术并在战争给予检验。“尼米西斯”号就是英国人完全用铁制造并用来对付中国的新型战舰。它建成后迅速抵达中国海岸,投入到了蓄谋已久的

6、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年是A.1840年 B.1894年 C.1900年 D.1937年参考答案:A8. 下列事件发生后,使得中国在政治文明的演进中明显落后于英国。这个事件应该是( )A启蒙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参考答案:D9.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中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与自然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

7、,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主旨的错误解读,材料强调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排除。材料主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而是强调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排除C。材料强调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排除D。10.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继昌隆缫丝厂 张謇 上海工商界全行业公私合营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参考

8、答案:A11.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参考答案:D12.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刺史的职责是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掌武事 C监察地方官员 D掌管地方行政 参考答案:C13. 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其直接原因是 A.思想界尊孔复古逆流 B.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参考答案:A略14. 某校高中学生林辉为完成一个

9、研究性课题,搜集了美国在法国设立银行、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等资料作为重要论据。据此推断,该研究性课题的题目最可能是: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B美国经济的崛起C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参考答案:D15.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政体三分法:一人主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主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主治的民主政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B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D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

10、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标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发展到顶峰。因此选D。A是宋朝集中军权的措施,BC是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但不是发展到顶峰。故选D。16. 右图为东汉市井画像砖,图中市井外围四面建门墙,十字形的市道划分出4大交易区,各区内有长廊式建筑(称为列肆),市井中央有一座市楼,据考证管理市井的官署就设于其中,市楼上置一鼓,击鼓以令市。对此,下列分析符合史实的有:汉代对市井管理相当严格 远方富商衣丝乘车来交易市井与住宅区被严格分离 商人按市籍制度接受管辖A B C D参考答案:C17. 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

11、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中央政府软弱无力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参考答案:B18.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参考答案:D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2、”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C20.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综合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A符合题意,故选A。其它选项

13、与题意无关,均排除。21. 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参考答案:考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主次原因,不同角度考察历史事件解答:由题意“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可知,马克?布洛赫强调

14、历史研应从多角度地认识和考查历史,故D正确故选D22. 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