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38397418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 乌镇是一块古老奇妙而又漂亮非凡的土地,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每年都会有许多游客走进乌镇,领会当地的风光。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乌镇介绍导游词,欢迎参考! 乌镇导游词(1) 提到乌镇,喜爱刘若英的挚友肯定不会生疏,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日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观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

2、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肯定特别的新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吩咐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值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终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

3、射死。虽说丈是战胜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全部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挚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挚友就起先兴奋起来了,终归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渐渐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确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

4、不传给女儿。终归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特别不兴奋。终归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到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起先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赶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日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日饼的味道很特殊,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惊奇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特别特殊。 这时候小姑

5、子,起先说话了。嫂子假如你想知道今日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每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知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如数家珍的告知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恳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知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自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

6、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情愿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简单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巡游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家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行的。到了水乡巡游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

7、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肯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情愿跟我一起巡游的就跟我一起,不情愿跟我一起准备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南京离乌镇估计有个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供应了一个欣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设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设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王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乌镇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

8、我是大家今日的导游刘X,大家可以叫我小刘,今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乌镇、西栅。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值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

9、促应战,最终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非常敬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输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波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爱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致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

10、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直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浩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调也非常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

11、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汲取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也许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困难,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

12、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娴熟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超群技能,也呈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依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特地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特别特殊,全部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

13、铁锅的全部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肯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

14、是文学巨匠茅盾的家乡,自第五届起先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其次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宝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解并描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时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许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其次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肯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

15、假如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方法走路,假如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苦痛,而且也裹不美丽。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美丽,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原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态。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特地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特地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态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望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