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崇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280263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崇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崇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崇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崇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崇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遗留,凝结着城市的历史,体现着城市的性格,是一个城市在历尽岁月沧桑后收获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发展见证,甚至成为一个城市及城市所在地区的重要表征和代名词。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分为单体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后来,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又增加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等概念。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是建设美好城市

2、特色的最低成本的捷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愈显关键的指标。在城镇化浪潮中,我国出现千城一面怪相,城市特色的灭失是主因。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镇化速度迅猛。在城镇化的初期,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被忽略,城市摊大饼式地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城市再发展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于是,城镇化就需要借助城市更新来进行。 “城市更新”这一概念最早由欧美学界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内容包括城市客观物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拆迁、改造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视觉环境的改造与延续。但城市更新活动在欧洲各国重建二战毁坏区域时就开始了。 而快

3、速的城镇化与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交织在一起,则是中国式城市更新的特点之一,或者说城镇化要借助于城市更新来完成。这也意味着在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城市更新多表现为大拆大建。对于棚户区等的推倒重建无可厚非,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城市文化遗产也在拆建潮中遭到破坏,谨小慎微的被动式保护固然有待商榷,建设性破坏也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更新的初期,无论是政府要创造政绩,还是社会公众要改善生活条件,可能都希望除旧布新。但是,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显现。没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成了没有特色的城市、没有魅力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在城市更新浪潮中魅力的集体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20世纪9 0年代,在以

4、人为本观念指引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房地产的开发和物质环境的更新,社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邻里社会肌理的保持,与消除衰退、破败现象同样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例如伦敦、巴黎、维也纳。因此,城市更新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之间不是矛盾的,城市更新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契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助力城市更新。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凸显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可

5、以助推城市更新,共同实现建设美好城市的目标。 8下列有关“城市更新”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有过几年消除毁坏区域的衰退、破败现象的实践活动,欧美学界率先于20世纪50 年代提出“城市更新”概念。 B在以人为本观念的指引下,20世纪90年代“城市更新”开始涵盖社区历史建筑的 保护和邻里社会肌理的保持。 C生态环境、空问环境、文化视觉环境,虽不是城市客观物质实体,却仍是“城市更 新”概念中的“物质环境”。 D由于忽略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导致城市没有空间,在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中国 的城市更新不得不大拆大建。 9对照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等是历史文化遗

6、产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发展 见证和这个城市的重要表征与代名词的条件。 B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出现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这些没被我国现行 的法律和政策列入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C从世界范围来看,伦敦、巴黎、维也纳的发展可以被视为城市越高度现代化,就越 能保存和开发城市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实例。 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形象描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通过增强市民城市认同 感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上的价值。 10.概括文中提到的我国当前城镇化的特点。(3分)参考答案:2.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

7、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l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 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姑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

8、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1865年

9、,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

10、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清延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

11、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删节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12、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安心平叛太平天国运动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答:_(3

1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答:_(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8分)答:_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角 神中国古典方形木构建筑檐下四角,或室内神佛造像的台座腰部,往往设置力士、神兽负重的形象,谓之“角神”或“扛坐神”。角神姿态多作奋力托举状,有双臂并举者,有以肩扛顶者,仿佛千钧之重集于一身。它既有支撑屋宇或台座结构的作用,又是传统建筑中少见的具象写实构件之一,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殊有意趣。角神表现千钧之力聚集于四隅的设计手法,反映了中

14、国传统建筑以四柱支起屋顶的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正所谓“四隅之阿,四柱复屋”。同时,角神的产生又与中国古典神话不无关系。全后汉文言:“四岳阿鲧,绩用不成。”“岳阿”即四极之山,战国铜镜多有四山的形象,可能描绘了四山对天盖的支撑。又如临淄齐墓出土漆盘与长沙楚墓出土帛书图形的四角都绘有四颗树,当代表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对角隅支撑物的特别关注,是促成建筑“角神”出现的重要因素。较早的角神实例见于洛阳金村东周天子陵出土的器物中,将器脚设计为神人、神兽托举造型。秦雍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钱瓦当上描绘了当时屋宇的简化图形,屋檐下有一托举屋盖的人形,双臂上举,可谓建筑角神的直接实例。由此可知,作为承重功能的艺术化表达,神兽或力士形象的角神已出现在战国建筑之上。另外,角神的设置还与汉代流行的以神兽“坐镇”空间四角的习俗意蕴相通。彼时人尚席居,室中铺筵席以坐,为避免滑动,席的四角往往以重物压住,今谓之“席镇”。汉代建筑不但角部铺作设置角神,柱上或柱脚亦设有托举状的神人、神兽形象。汉末三国时期,建筑角隅设置神兽的做法可见于南京上坊、安徽当涂两处东吴大墓。南北朝时期表现“托举”功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