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爱华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123780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爱华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汕头市爱华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爱华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爱华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爱华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

2、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处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

3、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劳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

4、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

5、更加长久一些罢了。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

6、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

7、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参考答案:1D2D3B1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D 项,偷换概念。第二段开头说“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这是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也说明此题的答题区在第一段。D项是对“文化影响衰减”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故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D 项,曲解文意。“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我们从第五段可看出,论语作为一部经典,“

8、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而这“主要影响”也必须建立在论语的基础上,我们也就不能武断地说论语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掌握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无中生有。原文说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有根据的。可见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观点,更没有“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的意思。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米赵新和其他主食比起来,米饭,我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烦吃不厌,媳妇叫我“米虫子”。可是有一个问题很是让我添堵:米里的沙子太多,吃饭时总是硌牙,碗里像有炸弹似的,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提心吊

9、胆,吃着吃着就吃出一肚子火,扔下饭碗了事!下顿饭还是这样。我非常想买些不带沙子的米,吃个放心,吃个坦然,吃个舒畅,吃个欢喜。有一天单位组织下乡,先到了某个县城,又从这个县城下到了某个乡镇。这个镇子很大,恰逢集日,街市上人山人海,叫买叫卖,非常热闹。我在农贸市场挤挤碰碰地转悠时,看见一个老汉蹲在那里卖米。那米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弯下腰细看细瞅细挑,没有一粒沙子。戴上花镜再看再瞅再挑,还是没有沙子。请了几个也一起挑米的人帮着看,仍然没有沙子。我既兴奋又激动,忙问这米怎么卖。老汉郑重其事地报了价,并且申明这米是他自家产的,价钱虽然偏高了些,却配得上米的品质。老汉问我要多少

10、,我说:“豁出去,要100斤!”老汉很严肃地说:“同志,我这人光明正大,不遮不瞒,不欺不诈,你要100斤,我只能给你98斤。”我说:“老哥,别呀,2斤米也能做好几顿饭呢!”老汉顺手提过旁边的一条口袋说:“分量保证给够你,另外2斤就是这里边装着的沙子。”我大吃一惊:“沙子?”老汉平静如水:“沙子。”我一看,那沙子也是米粒般大小,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如果把这样的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肉眼凡胎,断然看不出来。我说:“老哥,我只要米不要沙子。”老汉很憨厚地笑了:“同志,对不起,那我这米不卖。”我说:“不卖?那你咋不把沙子掺到米里?”他说:“那不是坑人吗?”我说:“你这也是坑人呀

11、!”他说:“这坑和那坑可不一样。这坑是明着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问心无愧;那坑是暗里坑,我怕有人骂我坏了良心,掘我家的祖坟!”想想是这么个理,人家叫明唱响了,你完全可以不买嘛。又往深刻之处一想,就觉得这老汉很老实很厚道很可爱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不搞惟妙惟肖的伪装,不做浑水摸鱼的手脚。老汉60岁左右,一张皱纹纵横的脸,一双结满老茧的手,嘴唇上的胡须里还有一粒黄色的饭渣。他的鞋破了,露出半个脚趾头。我说:“老哥,这米我买。”随即给了他100斤大米的钱,要了他98斤的米。老汉拉住我的手:“同志,你先别走,你还没要我那2斤沙子哩。”我说:“我不要你的沙子!”老汉把钱退给我:“你不

12、要沙子,就把大米还给我,我不贪这份便宜!”我愣了,心想,这人真是有脾气,不要他的沙子他还不依!老汉说:“我的沙子也是钱,那是经过加工的;你拿回城里种花养草,喂鸟养鱼,比大米用处还大哩。”看着他固执认真的样子,我要了他那2斤沙子。午饭以后我又来到集市上闲逛,走到卖米老汉那里,看见有好几个人把他抓住,正推推搡搡地押着他在街上走。秋风萧瑟,黄叶飘零,那老汉的脚步踉踉跄跄,落下一路汗腥。押着他的人愤怒地斥责:“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明目张胆地坑害顾客,让人家买你的沙子!”又一个说:“你把那沙子掺和到米里卖,不就没事了吗?”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我”既

13、是故事的讲述者,让读者感觉真实可信;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我”有爱吃米饭的特点,小说情节得以往下推进。B. 小说开头采用神态描写细致描摹“我”吃米饭怕吃到沙子,“我”对不掺沙子的米饭的渴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C.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只有寥寥数笔,但意蕴颇丰,作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既实写出深秋季节的萧瑟,又突出老汉的惨淡生活。D. 小说写大米和沙子时都用了“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老汉却不把它们掺在一起,老汉不鱼目混珠,反映老汉老实木讷的性格。5. 小说塑造的老汉有什么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分析。6. 小说以“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

14、案:4. A 5. 生活困窘,老汉“鞋破了,露出半个脚指头”,固执倔强,不知变通,他不暗中掺假,明着坑人,在我买完米后不要沙子时他还倔强得表示不卖了,没有小商人的奸猾精明。诚实厚道、光明正大、不遮不瞒,“我”吃米饭时常吃到沙子,可见往米里掺沙子是普遍现象,老汉为生计虽将沙子与米等价出售,但他不把沙子掺到米里,不影响购买者食用,突显老汉的厚道,没害人之心;老汉明确告诉购买者实情,这已不再是欺骗,突出老汉的光明正大、不遮不瞒。 6. 小说以“米”为线索,贯穿全文,“我”因喜欢吃米饭而想买不掺沙子的米,最终买了老汉同等价格的米和沙子。“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喜欢米饭,希望买到不掺沙子的米-我遇到

15、老汉卖不掺沙子的米-我却买了老汉同等价格的米和沙子-老汉因卖同等价格的米和沙子被人们斥责。“米”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在叙述老汉与“我”的对话时,用了“郑重其事”“严肃”“平静”“憨厚”等词对老汉进行神态描写,突出他光明正大、不遮不瞒的特点。“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往米里掺沙子是普遍现象,老汉要生存,又不想违背良知,实在无奈。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造假掺假现象。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E项,表述不准确,环境描写还有对人物内心及主题上的暗示作用。A项小说开头细致描摹的是心态,而不是神态。C项“老实木讷”的说法不当。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分别写“大米”“沙子”,突出的特点。通过两者的对比,突出人物形象。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本题要求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情节发展、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点睛: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