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紫贤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121432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紫贤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市紫贤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紫贤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紫贤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紫贤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问候的艺术中国百姓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饭了吗?此话自古有之,并不是因为谁说了句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都没有真正吃饱过,他们最关心的自然是吃饭。古之君子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修身清律,我想并不是因为君子们不想吃好住好,只因这“吃住”二字实在太奢侈了。君子是不应奢侈的。老百姓却不愿挨饿,君子们也没理由因为自己喜欢半饿着就让老百姓也食无求饱。老百姓除了口咬黄土背朝天,没别的办法可以填饱肚子。云南人把“挣钱”说成“苦钱”,生动得有些惨烈。老百姓不懂得什么形容词用如

2、动词,只知道钱来得太苦,“挣钱”就成了“苦钱”。如果老百姓干脆如动物,食物只要进了肚子,就再也吐不出来了,反倒安然些。可是他们贵为万物灵长,就会有别的同类总要从他们碗里打劫。所以自古便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现在的百姓见面仍是忍不住会问:吃饭了吗?毕竟还有人饭是吃不饱的。可是有部分人的问候语渐渐变了,他们会问:你好吗?这些人有点儿文化,职业尚可,吃饭大概已不是难事。但是吃饭问题解决了,别的问题又来了。所谓别的问题,便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种种“不好”。譬如,桀骛不驯者难免不测之祸,言行方正者会有小人猜嫌,大腹便便者担心脂肪肝,身居高位者生怕丢了官,等等。于是,不论好人坏人,只要肚子塞饱了,见面

3、总会问:你好吗?据说西化很危险,但人们的生活习惯正慢慢西化着。比方说,男人见了女人,也会学西方人说:你很漂亮。女人自然就高兴,直道谢谢。人总是缺什么就唠叨什么的,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漂亮,而所有女人都希望自己漂亮,于是那些长了见识的男人见了女人,最爱说的问候语就是:你真漂亮。女人比男人聪明,你如果说她气质真好,她就生气,疑心你说她不漂亮。所以男人千万别夸女人有气质。场面上混得很开的人见了面,通常的问候是:忙吗?多半是他们都不太忙,或是正在瞎忙。而不忙或瞎忙又太不应该了,那么见人问候声忙吗?就是对人家最大的尊重了。回答通常是两种:忙,或不忙。回答说忙的,要么是有口无心,要么是想显示自己多么重要。答曰

4、不忙的,自然就是谦虚了。看似谦虚,其实多半真的不忙。长沙的士司机的问候也有意思:手气好吗?坐在的士上,对讲机咿里哇啦吵个不停,多是问手气。有时是问昨夜的麻将,有时是问今天的生意。说起昨夜的麻将,几乎没人会说手气好,都说输得差不多只剩短裤子了。听了这话,我不会去留意这位司机是否穿着短裤,只会透过反光镜看看他的眼睛是否通红。整个车程就有些紧张,生怕司机打瞌睡。司机们过问生意,用的也是麻坛术语:听牌了吗?据说起码得够着上交车主的承包费且有几碗盒饭钱了,就算是听牌了。再赚上一天的工资,才算是和牌。可最近几年,总听司机唉声叹气,说自己还没听牌。出租车生意好坏,应该算是经济景气指标。我不经意间会留心司机们

5、问手气,然后想想才看过的报纸头条,总觉得二者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选自读书文摘2008年第11期作者 王跃文 )16从整体看,中国老百姓的问候发生了那几个方面的变化?(6分) 17作者引用古之君子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意在说明什么?(4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问候的艺术。(4分) 19对作者所阐述的问候艺术,你是肯定还是否定,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16问人们最关心的吃饭问题;问人们生活好不好;最爱说的问候语就是见面直接恭维:你真漂亮;问人家忙不忙;问打麻将的手气;(6分)17(4分)用引证法说明古代吃饭是人们生活中最关心的,即使古代君子也回避不了这个话题。18

6、对别人的生活表示关心;不问别人忌讳的话题;问要适应时代与环境场景的变化;对人家的问不必问出实情;对人家的假话不必相信。(不少于4条,每条1分)19开放型试题,既可肯定也可否定,言之成理既可。从人际关系和谐的角度,可以肯定;从反对虚伪的角度可以否定。也可辨证看待。(4分)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科学理论的创建离不开的两大基石,其一是科学实验或科学观察,其二是模型的构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运动发展总是与其他无限多个事物构成关系,所以要研究该事物的运动规律,就需要同时处理无限个关系,换言之,等同于处理一个关于该事物的无穷元函数。由于生理的限制,人脑是无法处理无穷元函数的,所以人

7、们只好使用模型来代替所研究的对象,比如质点、刚体等等。模型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简化而抽象出来的,即只抽取几个关键因素,把非关键的因素一概忽略掉。因此,科学一诞生,就带有自身无法避免的近似性,尽管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在构建模型和处理工具这两方面不断进步,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似性问题。其实,不用无穷元函数,即使是三元二阶偏微分方程也几乎无法处理。科学实验自身也有着永远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实验装置和检测仪器的局限性上。以库仑定律为例,首先,没有人能加工出绝对圆的金属球,再加之测距仪器、电量计和测力计的精度限制,故r,Q和F无法得出准确值。仅凭这些,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实验定律也是近似关系

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是规律本身,都带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不过是人脑对规律的逼近体系罢了。当它战胜已有理论权威而成为新权威时,它也同样免不了被日后逼近程度更好的体系所代替。一切科学理论都跳不出这个周期律,那种把某一科学理论视为规律自身,从而作为科学真伪判据是荒谬的。如果按照这种逻辑,爱因斯坦体系将永远为牛顿体系所扼杀。克罗内克和康托并无深仇大恨,然而当康托一有可能成为正牌教授的时候,克罗内克便愤怒地要干涉。用现在的话说,“堂堂的教授是康托这样的学术骗子可以混上的吗?”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克罗内克这样自诩正直的“科学警察”,所用的标准是当时的权威理论。他不知道任何一个理论都只是对规律的一个

9、逼近而已,并不是规律本身,又怎么能评价一个可能是逼近状况更好的新学说呢?科学的本质是对规律的逼近体系,这种逼近可分为同视觉逼近和不同视觉逼近。在同视觉逼近中,逼近程度好的意义更大;在不同视觉逼近中,不管逼近程度如何,同样有意义。科学鉴定的本质也只是按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来验收,不是“鉴定”也不可能是“裁判”。如果一个人连这两个道理都不懂,那就是说,他就不能理解科学是什么。因此,我说商品有正牌,科学无正牌,商品领域可以有王海,科学领域不可能存在“王海”。谁能说爱因斯坦体系是“假冒伪劣”,而牛顿体系是真货?又有谁能说海森伯的矩阵力学是真货,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假冒伪劣”?科学的发展是有

10、其自身规律的。历史告诉我们,对科学的是非之争只应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去百家争鸣,并由实践去弃取。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行为都是荒唐的,都必将遏制科技的自主创新。6文中“这种逻辑”指的是A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是规律本身,都带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B任何理论权威都免不了被日后逼近程度更好的体系所代替。C把某一科学理论视为规律自身,从而作为科学真伪的判据。D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是规律本身,而只是人脑对规律的逼近体系罢了。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实验装置和检测仪器的局限性可以见出科学实验自身也有着永远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库仑定律就能证明这一点。B如果克罗内克知道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只是

11、对规律的一个逼近而已的话,他自诩为正直的“科学警察”的悲剧就不会发生。C科学对规律的逼近,不管是同视觉逼近还是不同视觉逼近,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都反映科学家对科学规律的有益探求。D因为科学的本质是对规律的逼近体系,所以科学鉴定的本质不是“鉴定”也不可能是“裁判”,而只是按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来验收。8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探求科学规律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在构建模型和处理工具这两方面不断进步,最终是有可能解决近似性问题的。B如果一个人既懂得科学的本质是对规律的逼近体系,又懂得科学鉴定的本质也只是按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来验收这两个道理,他就能理解科学了

12、。C如果某项科学研究经过验收后发现“持之非故,言之成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并未构成科学的表达形式,因而它是伪科学。D如果我们对科学的是非之争能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原则去百家争鸣,不断地深入探索,这对科技自主创新是有促进作用的。参考答案:6C(根据下文“爱因斯坦体系将永远为牛顿体系所扼杀”也可以确定)7B(悲剧应该指的是克罗内克愤怒地要干涉康托教授的事情)8D(A作者认为是不可能解决近似性的问题的。B应为“一个人只有懂得他才有可能理解科学”C“表达形式”应为“原则”,再说“因而它是伪科学”,也与作者观点不一致。)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

13、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

14、垮台。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

15、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望。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相比,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又需要特别关注民生,以致容易陷入“两难”,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