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世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8120792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世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市世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世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世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世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药 罐贾平凹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同着一个药罐。这药罐年代很久,但一直是完好的,它最早属老社长私有。老社长已经死去十五年,大家还记得他的好处。药罐自那时流传,谁家有人病了用罢药,罐子就放在门楼脑上,等着另一家有人病了来取用。风俗里送药罐等于送病,是要忌讳的。便又放于门楼脑上,等着别一家人病了再来“用用”。药罐就像老社长,人们对它畏惧,却不敢有半点亵渎心。那阵,一般人有个病病灾灾,大都是抗着。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姜汤,捂被子发汗,

2、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者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就罢。抗不过去了,再往土地庙里求神拜鬼。病人还是不好的,就只有说:“这是阳寿到时了,治了病治不了命的。”却没有想到去上百里的县城医院或抓几副中药吃。上医院是不敢思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一样被认作奢侈。社长是吃中药的,因为他是社长,是我们村的光荣,吃公家的净粮,药费可以报销。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穿黑呢子中山服。社长的气管常发炎,肠胃不好,腰酸,肾也虚亏,有几次病得要丢了命了,但后来却又好起来。于是社长说:“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不是几副药就保住一个命吗?”社长说过这话后

3、,一般人家也开始吃起药来,但往往吃过一副二副,实在是没能力再吃下去,便去社长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上揽社长吃过的药渣。心想,只要是药,即可治百病的,拿回来再熬一熬,让病人喝。一辈子没有吃过药的身子见药味就生奇效,这倒使社长也惊讶。也由此,村人对社长的药渣有了依赖,对社长家的药罐也有了依赖。村里人好多年里,基本上是吃着社长的药渣维持了健康。除了许家的二婶外,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危险。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那一次许家二叔犯了病,拿回社长的药渣熬汤,喝过二次病好

4、了,还剩一碗汤药不喝了。许家二婶身体蛮好的,却想:倒了多可惜,让我喝了。结果喝得她吐了一个晌午,睡倒在床上三天没有起来。吃社长药渣的病人,病差不多全好起来,吃原药的社长却死了。死了一个大人物,我们村从此不能沾他的荣耀的光和药渣的利。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土地分了以后,多多少少每家都有些零花钱,谁家有个病,也去抓些中药来吃了。没有谁再去揽别人家的药渣熬汤喝。而药罐还是老社长的那个药罐。每每把药罐放在门楼脑上,或从门楼脑上取下来交给来取用的别人时,人们就想起了老社长。药罐是老社长留给村里的纪念,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从你家传到我家,从我家传到他家。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

5、,就这么活下去。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擅长以乡村但语来表现故乡旧事。如“天神,咱又不是社长”“怪了,现在人怎么不经活了,越来越娇气了”,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B. 药罐只说“用用”而不能说“借”,生病用吃烧煳葱根、喝生姜汤、拿针放黑血甚至烧香拜鬼神等来医治,小说借此意在批判乡民的迷信和愚味。C. 老社长的药渣竟被乡民拿来继续熬制治病,这既是因为它如同老社长的身份一样,在乡民眼里成为一种希望与光荣的象征,更是因为乡民的贫困。D. 老社长和村民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逼真表现村民贫穷的生活状态,而村民因“药渣”记住老社长的好处,也侧面表现村民的善

6、良。5. 许家二婶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为什么刻画这一人物形象?6.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参考答案:4. B 5. 许家二婶是一个节俭、淳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1)作者在对乡民群体形象描写的同时,加人了对许家二婶的细致描绘,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2)小说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从而使小说增添了文学性和趣味性。(3)许家二婶作为乡民的典型人物,形象地展示了乡民的生活状态,突出表现了乡民生活的贫困,从而强化了小说讴歌生命顽强的主题。 6. (1)对甘苦同当的淳朴民风的赞美。全村因为很多个“一”共同着,村更成为一个整体,更能其乐融融;药罐只能说“用用”而不能

7、说“借”的,用完之后不能再还回去要放在门楼脑上等着下一个生病的人家来取; 乡人生病之后无钱抓药,便用吃烧糊葱根、喝生姜汤、拿针放黑血甚至烧香拜鬼神等迷信的手段来医治。这些都是乡间特有的一些民俗风情,老社长仅仅因为那点药渣的好处,竞被村民久久记住,药罐那“苦口的汁水”也使全村人团结起来,这些都表现了乡民甘苦同当的淳朴民风。(2)对生命之强大的礼赞。药罐里熬着的苦水,是生活与历史的苦水,尽管生命中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但“苦口的汁水”既能滋润乡民的生命,更能磨砺人的意志使人永远不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再艰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小说借此意在批判乡

8、民的迷信和愚味。”错,主要意图是表现乡民生活的贫困以及在面对病痛时的无奈。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作用。此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小说中只有一处是用来描写许家二婶的,“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这一句运

9、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人物的语言(“拿来”)、动作(舔饭勺)和心理(“倒了多可惜”),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节俭、纯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第二问问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现角度来思考。本文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对乡民群体形象描写的同时,加入了对许家二婶的细致描绘,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许家二婶这个节俭、淳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的刻画,是以点来带面,把许家二婶作为乡民的典型人物,形象地展示了乡民的生活状态,突出表现了乡民生活的贫困,从而强化了小说讴歌生命顽强的主题。点睛: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对主要人物的对比衬托作用。、推动

10、情节的发展作用、揭示或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是第一人称还有见证和线索作用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来把握小说的主题;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首先考生应该注意最后一句话“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就这么活下去。”这是揭示主旨的一句话,包涵丰富的意蕴:(1)苦汁一样的日子不应该被忘记,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2)“苦口的汁水”能挽救村民的生命,苦难生活能磨砺人的意志;(3)艰难的日子能聚拢、维

11、系人心,困苦中更需要团结一致;(4)艰难的日子也能滋润生命,苦难中的人生命力最顽强;(5)再艰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永远不要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其次要注意小说的背景: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同着一个药罐。上医院是不敢思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一样被认作奢侈。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土地分了以后。反映了20世纪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某些偏僻地区的风土人情。呈现出来的是人们艰难的近似原始的生存方式,但是好多村都这样,因为很多个“一”共同着,村更成为一个整体,更能其乐融融,体现了甘苦同当的淳朴民风。点睛: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12、1)、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来把握小说的主题;(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3)、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4)、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5)、根据构思特点把握主题。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依据文本),不能随意拔高或作主观臆断。基本格式:小说通过塑造了形象,表达了(揭示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诗情的郑和墓宁 宇大巴士驰出南京城南太平门,经过雨花台直奔南郊牛首山。汽车拐弯驶入山麓泥道,绕过一片马尾松和杂林丛生的山坡,在一块开阔的平地停下。我们下了车,顺着山路向上走,脚下黄花连绵

13、,耳畔鸟鸣啁啾,令我们心旷神怡。山路旁有石亭,中立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铭刻有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及记叙修墓的经过。郑和墓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当地农民称之为“回回”山,因为郑和出身在云南晋宁县一个虔诚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里,以后他入朝为太监才改信佛教。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他的后裔世世代代守看墓地,在附近繁衍成一个小小的村落,取名“郑家村”。六十年代初,云南的郑家后裔曾到牛首山扫墓,祭奠祖先。他的后裔为他们的祖辈出了这样一位英雄人物而深感自豪,这说明立功创业得民心者必名扬后世。十年前,南京有关部门对郑和墓旧址进行了考察和修缮

14、,我们今天来瞻仰的已不是野草包围遗世数百年的荒冢,而是整修一新的墓园。两排苍松排列成长长的甬道,显得庄严肃穆。甬道尽头是水青石料建筑的石阶和平台,每走完七个台阶到达一个平台,可以歇脚览景,这样共有二十八级石阶和四处平台。我疑惑不解地问为何如此设计,一位陪同人员是郑和的后裔,他向我们解释道:七个石阶是说明郑和七下西洋;四处平台表示他访问过四十个国家;加起来共二十八级石阶象征郑和航海二十八年。这个设计很有诗情很有想象也很有艺术,将郑和的航海经历浓缩到这个墓道构筑里了。登到最上面一层平台,就到达半圆形的墓地,墓茔原为黄土覆盖,现已改建成石质伊斯兰教墓葬造型,下方两侧雕刻有精致匀称的云水图案,上面则是

15、蔓藤植物绿叶图案,再上面刻有一朵朵美丽的莲花。郑和似乎仍在云天水域中破浪航行,抵达一个个佛教和伊斯兰国家,送去和平与友谊。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专家的考证,他在第七次下西洋的返程中,以六十三岁的高龄病逝于东非古里国附近的印度洋上。官兵和水手们按伊斯兰教的教规,将他焚香沐浴白布裹身,海葬于印度洋起伏叹息的波涛中。葬前剪下了郑和常被海风梳理的花白长发,留下了他穿的一双沾有异国泥土的长靴,迢迢万里带回国内。明宣德皇帝宣旨将花发长靴葬于佛教胜地牛首山背东朝西的山麓,为郑和的衣冠冢。四百九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忘不了这位世界航海的先驱,中国的大航海家。他比西班牙的哥伦布远洋航行早八十七年,比葡萄牙的麦哲伦远洋航

16、行早一百一十四年,他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航海事业的兴起发展昌盛和衰败的过程。从他之后,明朝开始闭关锁国,宣布“片板不准出海”,在“世界中心”的梦呓中妄自尊大。一直到英帝国主义用侵略的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腐败的满清政府派员就在当年勒石刻碑记载郑和远航归来伟大功绩的所在地净海寺,谈判签订了不平等卖国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这无疑对历史是一次嘲笑和讽刺!有人预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工程的开发将影响人类的生活,拓宽人类生存的领域。繁忙的海上航运将大大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循环。因此我们要大大增强海洋意识,进一步开放,面向海外我站在郑和墓前,眺望平川绿野,眼前的青条石阶和平台,瞬间似乎化为滚滚水天一色的大海波涛,郑和率领有二百零八艘宝船满载二万五千名官兵的船队劈风斩浪浩浩荡荡向西航行19作者是以怎样的思路介绍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