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237856277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考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形成D.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广泛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勠力耕桑,灌园治产”、“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等信息可知,汉代的农业生产中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由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形成,C项正确;男耕女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确立了,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精耕细作和

2、铁犁牛耕的广泛推广,排除BD项。故选C项。2. 北魏晚期的郦道元著有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其特点相似的著作是( )A. 梦溪笔谈B. 禹贡地域图C. 天工开物D. 徐霞客游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

3、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3.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制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

4、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B. 国民政府积极抗日C. 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实施D. 抵制日货行动出现新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抵制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可知“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行动开始有政府机构参与主持,说明抵制日货行动出现了新的趋势,D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了抵制日货,不能说明积极抗日,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实施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4.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见右图)

5、。对此理解理解有误的是( )A. 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B. 商品经济意识的增强C.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D. 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材料时间不符合,C项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广告在大陆再次出现,说明大陆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开始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发展市场经济,AB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BD项。故选C项。5.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 玛雅文字的破译证明中亚地区图像文字历史的源远流长B. 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 汉谟拉比法典可以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

6、明时代D. 掷铁饼者可以印证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的完全成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雅典艺术的一个高峰的代表作品,可以印证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的完全成熟,D项正确;玛雅是美洲的,排除A;古埃及是象形文字,排除B;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排除C。6.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C.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

7、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率先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之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传播,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分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国家机器,国家形成,D正确;A、B、C对于文明产生先后顺序描述有误,排除。7. 古代世界很多国家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促使古代帝国对外扩张的根源是A. 农耕文明的优势B. 游牧文明的特性C. 社会分工的发展D. 政治管理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

8、观点,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世界的帝国基本上都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对外扩张的潜能,故选A。没有证据显示游牧民族就必然具有对外扩张的特性,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故C项不是根源性因素,排除;D项为政治因素,并不是根源,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现在唯物史观已和中国史学传统深切地结合在一起,融为当代中国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当代中国史学的旗帜和灵魂,因此做史学研究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8.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一国之

9、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作者意在强调( )A. 统一是大势所趋B. 贵族和国王之间矛盾尖锐C. 城市试图从国王手中获取封地D. 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希望得到国王的保护,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需要城市的支持,说明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一的问题,排除A项;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未体现“城市试图从国王手中获取封地”,排除C项。故选D项。9. “中古时期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

10、、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撕灭殆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古时期的后期又翻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 是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C. 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 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作用,排

11、除A项;文艺复兴产生的文化基础是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和遗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的阶级属性,排除D项。故选C项。10.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A. 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B. 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D. 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

12、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可知近代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信仰基督教,反对的只是宗教中压抑人性的东西,强调恢复人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主旨,材料并未体现此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反对基督教对人性的束缚,并未涉及民主政治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反对基督教对人性的束缚,并未抨击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 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A. 推动中央集权

13、民族国家形成B. 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C. 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D. 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概念,可排除A;C项说法绝对化,而且不符合史实,D项的说法夸大了卢梭这一言论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本题选B。12. 如图为某学者所描绘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美国相符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大国,符合美国,故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欧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14、此后呈现下降趋势,符合西欧,A错误;182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鸦片战争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未改革开放后呈现上升趋势,代表中国, C错误;印度与中国类似,但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国,代表印度,D错误。13.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 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 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 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明治政府的领导者出身于中下级武士和各藩大名,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15、,故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故A正确;当时日本没有形成完全的资产阶级,故B错误;人民是否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属于原因,故D错误。故选A。14.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 唯物史观B. 科学社会主义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 阶级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信息“观察人类社会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史观,A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