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7855663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文言文课文内容参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陈涉世家 司马迁一、基础知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传承的诸侯王国的兴衰事迹。二、文章结构: 佣耕之身 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鸿鹄之志 遇雨失期 伟大抱负 起义的 直接原因 失期皆斩 原因和 天下苦秦久(根本原因) 远见卓识 经过 分析形势 扶苏与项燕(内外矛盾) 置书鱼腹 非凡谋略 制造舆论 篝火狐鸣 智杀两尉 领导才干起义取得的 发动起义,计划周密 召令徒属伟大胜利 势如破竹,胜利进军三、理解性背诵:1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索):会天大雨,道不通

2、,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和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四、文章内容:1第一、二段中描写陈胜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说说这一描写表现陈涉怎样的心情?(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2)表现了陈涉对受剥削、压迫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2.“苟富贵,无相忘”写出陈胜怎样的愿望?想要摆脱贫困,改变现状。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句表明了什么?他虽出身低贱,却有远大的抱负。4.第一段中起画龙点睛之笔,贯穿全篇的词语:鸿鹄之志。5.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表现了佣者对陈胜的嘲讽神态,

3、从而突出陈胜的鸿鹄之志。6.“卜者”的一番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照应前文“天下苦秦久矣”,表明人民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愿望强烈,暗示陈胜以卜鬼威众,引出下文陈胜威众二策。7.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丹书鱼腹;篝火狐鸣。8.陈涉发动起义的步骤:(1)借吴广被笞以“怒众”,得到士卒支持;(2)并杀两尉,置士卒于欲退不能之境;(3)晓以大义,以“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令士卒,坚定众人信念。9.陈涉的形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洞察时局的能力,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来展现。)10. 陈胜出身于“与人佣耕”,后虽为王,

4、但终未成就功业,但司马迁还是把他放到“世家”中写,这表明了司马迁怎样的历史观?英雄不论出身,不以成败论英雄。(肯定了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即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同时又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五、写作特点:1.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画人物。 (1)“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陈胜有远大理想,有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展现了陈涉卓越的领导才能。) (2)“天下苦秦久矣”(概括天下形势,揭露秦朝苛政,揭示了暴发起义的必然性,反映了陈涉对全国反秦形势的洞察力。) (3)“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对形势洞若观火,思维缜密) (4)“苟

5、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宽广的胸襟,眼光敏锐,思维缜密,志向远大)2.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详略得当,言简义丰)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动过程, 重点写陈胜的谋划。略写:人物的经历,起义后的境况及建立农民政权,省去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情况。(作用:紧扣中心“起义”,详略得当地写了起义的前后,显得重点明确,揭示主旨,形象地勾勒出陈胜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3.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1)“会天大雨法皆斩”:言简意赅,揭示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2)“笞”“挺”“夺”

6、“杀”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3)“语”“指目”,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士卒敬仰陈涉的微妙神态。(4)“攻”“收”“下”“徇”“入”“据”等一连串动词,表现了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大威力。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一、基础知识: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界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二、文章结构: 秦王: 欲易安陵 使秦原因 安陵君:愿终守之 秦王:轻寡人与 抵制骗局 唐雎:千里不易 不畏强暴 斗争经过 秦王:天子之怒 敢于斗争 反击护国 唐雎:布衣之怒 胆识兼备 秦王色挠 取得胜利 长跪而谢A秦王的态度变化(先倨后

7、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了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B唐雎的态度变化(先恭后倨):临危受命-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变现了唐雎是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英雄。三、课文内容:1.秦王性格:骄横狂妄、盛气凌人、贪得无厌、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奸诈狡猾。唐雎性格:不畏强暴、从容镇定、敢于斗争、有胆有识、热爱祖国、不怕牺牲。2.如何理解“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我不是不能用武力

8、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狂妄。3.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安陵国能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秦国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表现了秦王的骄横狂妄。4.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5.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

9、显得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6.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8.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是自寻死路。9.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10.文末说秦王“

10、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11.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弦外之音、潜台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将会攻打安陵。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四、拓展思考:1.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

11、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五、写作特点: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运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公 输 墨子一、文章结构: 开端:楚造云梯欲攻宋,墨子行十日十夜劝阻。 劝阻公输盘,指出其攻宋不义。 坚持正义 第一场交锋 公输盘理屈,推脱责任。 辩论斗智 发展 力劝楚王,指出攻宋与“窃疾同类”。 第二场交锋 楚王自相矛盾,但仍

12、不放弃攻宋。 高潮:第三场交锋 模拟攻守,严明宋已严阵以待,较力、斗勇。 有勇有谋 结局:墨子说服成功,楚王低头认输,取消攻宋。二、文章内容: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2.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动词:闻、起、行、至、见。表现了时间紧张,形势刻不容缓。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松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3.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兼爱”、“非攻”)4.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5.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首先采用迂回战术,巧设比喻诱使对方说出攻宋相矛盾的话,以此说

13、服了公输盘。6.“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 公输盘服”中的“服”反衬墨子论说有理有据,论辩有力,使公输盘理屈词穷。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 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

14、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战争发生。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楚王放弃攻宋的原因:(1)攻宋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不敢妄动的主要原因: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 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准备)。12墨子形象:敢于斗争、机智善辩、无所畏惧、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