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参考

W****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50KB
约11页
文档ID:237838221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参考_第1页
1/1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译文: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像蓬草飘出汉塞,像归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2、作者: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副美丽的图画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3、词语解释: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长河:黄河4、内容理解(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要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

4)、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 )5)、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做“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6)、王国维评价这首诗“诗中有画”,请据此任选角度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赏析首先,它有画一样的绝妙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面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它,它有画一样的简约线条一望无际的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色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它有画一样的明丽色彩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两个字用得直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10)、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1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5、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6、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两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道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饮酒 晋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记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议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抒情)一、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二、译文:我把房子建在了喧嚣的人间,门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之声(没有世俗的来往)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脱俗,只要内心远离世俗,即使身在喧闹之地,也会觉得自己身处偏僻的地方 在东墙下采一把菊花,悠闲自在的无意间看见南山 傍晚的山色最美好,鸟儿结伴飞回山林 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义,我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出来!三、词语解释: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四、内容理解1、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同意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觉得偏僻安静,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谈愉悦的心情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3、 谈谈你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理解答:“心远地自偏”是指心灵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4、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答:“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谈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如改为“望”字,则表示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5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6、赏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这句话是在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即使用最精妙的语言,也不能够表达出人们复杂的感受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8、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9、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 哪几句诗是写景的? 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11.对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12、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13、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一、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二、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三、中心: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四、理解全诗: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用诗原句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 ),(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 ),(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 )3、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懑不平的心情4、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