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分为圣 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等,但实际上又大致可分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类圣人很难做到,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众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们所推崇的是君子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所以在《论语》里提到君子的就有80 余处那么,《论语》里崇尚的“君子”是怎样一种人呢 ,一、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1、 君子坦荡荡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宽容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 ?述而》) “坦”即平 ; “荡荡” 即宽广的样子 ; “长”指常 ; “戚戚”是忧愁、悲伤的样子意思是说 :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孔子不止一次这样说在《论语 ?学而》篇孔子说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人不知 : 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 (y ùn): 恼恨、恼怒) 在《论语 ?微子》篇中周公对鲁公说 :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意思是 : 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要让大臣抱怨自己没被重用,老臣旧友没有犯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
不要对某一 个人求全责备 )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拥护,有亲和力的条件孔子说“宽 则得众” ( 当权者宽容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 子张说 : “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普通的人 ; 夸奖好人,同时也怜悯那些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好的人,那对人有什么不能宽容的呢 , 如果我是个不好的人,人们将会拒绝和我交往,那我怎么可能去拒绝别人呢 , ”( 原文是“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 所以,商汤说 : “如果我本人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方 ; 如果天下万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担武王也说 : “即使有近亲,也不如有仁人百姓如果有过错,罪过全算在我一个人身上 因此周朝恩赐天下,使好人多起来2、君子无所争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谦让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射: 射箭,此指射箭比赛古时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贵族用以挑选人才的礼仪揖让 : 作揖、谦让,这是表示敬意升 : 登阶入堂古时射礼在堂上举行,两人一对,由阶升堂,双方先相互作揖谦让以示敬意,比赛完后也互相作揖谦让下堂。
下 : 走下堂饮: 喝酒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即使这比赛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然后登堂,比赛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 这样的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 引自《论语 ?八佾》) 孔子认为君子有四种道德品行其中之一就是谦逊 , 子谓子产 : 有君子之道四焉 : 其行己也恭 ( 谦逊) ,其事上( 侍奉君主 ) 也敬( 谨慎) ,其养民也惠 ( 有恩惠) ,其使民也义 ( 合乎道义 ), 3、君子喻于义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讲仁义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 ?里仁》 ) 喻: 明白,懂得意思是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在《论语 ?里仁》篇还记载了孔子说的一段话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它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困和卑 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君子如果扔掉了仁,又怎么称作君子呢 , 君子即使一顿饭工夫的时间也不会违反仁,匆促之时也总是不忘掉仁,在生活困顿、东奔西走之时也一定在实行 仁。
正因为如此,君子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得礼节的人,厌恶固执任性顽固不化的人 (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引自《论语?阳货》)君子的这一美德,也是与小人的最大区别孔子是这样进行对比的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论语 ?阳货》) 意思是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高尚的,君子有勇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 ; 小人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强盗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论语 ?宪问》 ) 意思是说,君子通达于仁义, 小人通达于财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论语 ?里仁》) 意思是说,君子时常思念道德,小人时常思念乡土 ; 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贪图私利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 ?颜渊》 ) 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风,百姓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向哪边,草就跟着向那边倒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论语 ?颜渊》) 意思是说, 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恰好与这相反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论语 ?为政》) 。
周: 合群,用道义来团结人比 : 勾结,结党营私意思是君子与人团结,而不去搞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小人是互相勾结,结党营私而不讲团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 ?子路》) 意思是君子能相互和谐共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论语 ?子路》) 意思是君子心情安宁,不骄傲自大 ; 小人骄傲自大,心情不安宁除此之外,君子的美德还有 : 笃于亲( 忠诚) ,务本( 孝悌) ,周急( 济贫) ,不党( 不袒护人 ) 等二、君子是一种能力高强的人1、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记录了孔子的话“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仅仅具有一才一艺就行不仅如此,君子最担忧自己没有能力《论语 ?卫灵公》有一篇说 : 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就是说,君子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说 : “您对我有什么看法呢, ”孔子说 : “你像是一件器物子贡问 : “是什么器物呢 , ”孔子回答说 : “是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瑚琏,是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皿,相当贵重,这句话里孔 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了他具有某方面的才干,是可贵的,但又不是全才,还没 做到“君子不器”。
2、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子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 ( 《论语 ?雍也》 ) 质: 质地,此指思想品质文 : 华美,有文采,此指形式野 : 野人,指鄙俗史 : 在官府掌管文书的人,此指浮华虚夸彬彬: 形容不同种类的物质参杂搭配适当孔子的话意思是说,质地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野蛮 ; 文采胜过质地就会显得浮华虚夸质地和文采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论语?颜渊》记载了卫国大夫棘子成与子贡关于文和质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 棘子成曰 :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 ”子贡曰 :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s ì,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笔者注,下同 ) 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 ò, 去了毛的皮) 犹犬羊之鞟意思是说 : 棘子成说 : “君子只要思想品质好就可以了,要那些礼仪之类的东西做什么 , ”子贡说 : “遗憾呀,先生您这样地谈论君子~即使有四匹马,也不能把你口中的失言追回来思想品质和礼节仪式同等 重要如果把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都去掉有花纹和色彩的毛,那么这两类皮革就一 样了 3、 无适无莫《论语?里仁》记录孔子的话 : “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无适 : 没有专门的规定一定要这样无莫 : 没有专门的规定不能这样义 : 宜,适合比 : 挨着、靠近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情理,实际上表现了作为君子的一种智慧,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论语?雍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 宰我问曰 : “仁者,虽告之曰 : ‘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 ,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 可欺也,不可罔也 ( 逝: 往,去,此指去井边设法救起掉入井里的仁人陷 : 陷入井中 ) 意思是: 宰我问道: “有仁德的人,即使告诉他说‘井里有仁人掉下去在那儿’,他会跟着跳到井中去吗, ”孔子说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君子可以让他去井边想办法救人,但不能也让他陷入井中 ; 君子可以被人欺骗,但不能受别人愚弄 ?季氏》记载季氏将要兴兵攻而且君子憎恨那种使用伎俩欺骗人的人《论语打颛臾(zhu ānyú 附属于鲁国的小国) 冉有、季路内心支持,却在孔子面前说“我们主公要这样做,我们两人都不主张这样做孔子说 :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意思是: “求呀~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所以,孔子说 :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 《论语 ?卫灵公》 ) 意思是说,君子不可以从小事情上去考察他而可以让他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能够让他接受重大任务而可以用小事情去考验他《论语 ?泰伯》记录了曾子的话说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 君子人也 ( 六尺: 古制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一寸四分,约一百三十八厘米,这样身高的一般是小孩,所以“六尺”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儿童孤 :死去父亲的小孩此指未成年而接位的年幼君主百里 : 根据周制此指诸侯国 ) 曾子的话是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令交付给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吗 , 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啊~” 三、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1、 修己以敬子路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 ( 《论语 ?宪问》) 意思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君子的自我修养正如《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 ; 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要做到“修己以敬”首先要稳重子曰 : “君子不重,则不威 ; 学则不固。
( 《论语 ?学而》) 意思是说,君子如果不稳重,就没有威严 ; 即使学习了, 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 要做到“修己以敬”其次要严于律己《论语 ?卫灵公》记录孔子的话说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说 : 君子对自己严要求,小人对他人苛求《论语 ?学而》还有具体的要求,即: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就: 挨近道 : 道德正: 纠正) 意思是说,君子吃饭不要求足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办事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能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可以称得上好学 的了关于说话应该谨慎郑重,做事应该勤奋敏捷,在《论语 ?里仁》篇还记录了孔子说的话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还说 : “。